A-A+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摘句

2025-02-18 观点 评论 阅读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是张爱萍上将之子张胜,利用16年时间打磨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力作。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父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用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用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张爱萍上将的传奇人生。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

以下摘录书中几段文字:

在和父亲的谈话中,我问,你的这些想法是不是过于陈旧?你的观念是不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老套路上?
父亲说:"不要以为什么都是商品.市场经济也不是唯一的,国防,环境,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就不是市场说了算的嘛!"
"改革是必须的,但不是只有照外国的去做才叫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历史形成的,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极特殊的产业.衡量它的标准不是市场效益,而是战场效益.不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而是国家生存的安全利益."
"军品供需算不算是市场行为?起码现在不算.市场是买卖双方的事,市场机制是竞争,按四川人说话,是明里标价,袖里还钱.要说算,也是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或是卖方垄断市场.买和卖,都只是一家嘛."
"再有,军队不是单纯的买武器.从战争需要出发,不公要考虑军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考虑生产企业的战时应急能力和技术发展趋势;而民品,买的人只考虑价格和质量就够了,没有哪个人会考虑企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军品竞争决不能简单的优胜劣汰,将失败者彻底淘汰出局."
"因此,军工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能简单照搬一般民用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我不反对改革,我说的也是改革.是步子大小的问题.在国际高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谈何容易.弯子太大,太猛了,多少年都捋不顺.掉下来,再赶就难了."

我第一次看到父亲违心地去做他不情愿去做的事情,第一次看到他有自己的见解而不去陈述.那个浑身是刺的张爱萍上哪里去了呢?
我对他说,我认为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不是从概念和理论出发,而是从中国改革的现实和国防工业面临的实际出了.但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力陈你的意见呢?
父亲说:"怎么没有提过?你没有看到这句话吗?`等将来有了钱,可以买上它一万架飞机.`下面理解,是一句劝导安抚的话,没有钱什么也办不成,大家都忍一忍吧,等国民经济上去了,国防还成问题吗?但父亲似乎有他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个大国能靠买武器过日子吗?既然在根本路线上都动摇了,我说何益呢?"后来在重新印发文件时,这句话给删节掉了.

其实,抓住20世纪最后的十几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摆脱贫穷,追上发达国家的前进步伐,这个决心无疑是正确的.我可以自信地说,没有哪能个决策者会怀疑这一点,甚至没有哪个中国的老百姓会怀疑,会反对党.反对改革,反对进步的人,在我的生活圈子里真还没有遇到过.问题是,经济的发展一定就是排它的吗?一定是要牺牲国防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吗?它们是完全对立的吗?能不能找到一个相辅相成的结合点呢?这个命题,推而广之,是不是也一定要牺牲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甚至牺牲信念和信仰,党和政府的廉洁,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牺牲普及教育,全民医疗,以致相当一部分无产者的利益,来换取高速发展呢?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它包括GDP,但也包括原子弹和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望和凝聚力.国际环境是趋于缓和了,但是不是富国就愿意看到你这个穷国也和他们一起平起平坐呢?反正毛泽东不相信,他风趣地说,资本主义这个老师,为什么总是不希望他的殖民地的学生们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呢?狼当然不愿意羊和兔子都变成和它自己一样,也长着厉齿和尖爪,也和它一样喜欢吃肉.这就是世界政治的丛林法则.当初毛泽东下那样大的决心搞原子弹,难道他真的是以为这玩意儿能当饭吃?

标签:改革   不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