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发展不是硬道理

2025-02-18 观点 评论 阅读

发展不是硬道理

张翠容

  最近港澳地区大雨连场,广东省亦有不少地方都出现水灾情况。不过,旱灾与水灾一样令人害怕。在中国西南部一带,数月前的旱灾灾情,到现在仍未有改善,只不过不再受传媒关注而已。

  从中国云南南下至越南和泰国,同样受旱灾之苦,甚至影响到当地大米失收,大米价格前一阵子曾一度暴升。

  越南和泰国有公民组织直指今次的旱灾,与近年湄公河出现干涸现象有关。究其原因,他们都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在湄公河上游过度开垦水电工程所致。

  中国当然反驳这一论调。在你一言、我一语之间,湄公河的无烟战争,在中国和支那半岛上默默展开。

  作为世界第六大河的湄公河,全长四千多公里,拥有异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并哺育着支那半岛近六千万人口,被视为该地区的生命线。它从中国西南部的澜沧江,往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多个亚洲国家,终点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形成三角洲,再流出南中国海。

  自二○○八年以来,在柬埔寨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交汇处,那里的洪枯水体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同年老挝的万象平原,也跟着出现规模庞大的洪水之患,情况罕见,令人担忧。

  此外,越南湄公河口地区又有咸潮倒灌,再加上湄公河中国出境处近下游,水位不寻常急促下降,引起泰国、老挝等国家媒体强烈关注。他们认为,这都是由于中国在湄公河上游的澜沧江开发多个水库,影响下游水情变化。

  根据泰国“聚焦全球南方组织”(FocusontheGlobalSouth)的报吿,其实,不仅中国,湄公河沿岸国家的政府,近年亦相继重新考虑湄公河中下游支流水电站计划的提案,不顾这些水电站将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社会灾难,陆续招商,推展他们眼中所谓的发展项目。

  不过,湄公河至今除了在中国境内被大坝层层切割外,幸好在下游支流上建坝的计划仍未展开。与此同时,由泰国公民社会带头的“拯救湄公河”运动乘势而起,并与其他国家的民间组织组成一个区域性联盟,企图制止建坝计划的落实,以及保障湄公河河域居民的居住权利和生计。

  有趣的是,国际地球权益组织在泰国清迈开办了一间颇为特别的学校,叫湄公学院,专门培训湄公河沿岸六个国家的年轻人,好让他们对湄公河现况有更深入的认知,并可以用整个河域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以推动宏观长远的策略,促进资源的共享。

  事实上,近年水灾与旱灾不断同时发生,当中有多少反映了人祸的因素?当“拯救湄公河”运动参与者高喊“发展不是硬道理”的时候,其实对中国人也有着深远的启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政府硬销的发展项目,对民生的潜在影响和冲击。

2010年7月5日

标签:中国   泰国   发展   越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