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
独立书评
《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
滕兴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120美元,130美元,140美元……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不少国家近来提出了“第三次石油危机已拉开序幕”的观点。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在5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国际油价在未来两年内可能蹿升至每桶200美元。
这样的预期令人担忧。可是,真相到底是什么?知识产权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著作《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新方向。
过去100年的世界历史,可以说是为攫取和控制世界石油储备而战的历史。首先是英国和德国对波斯湾石油的竞争,后来是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短暂竞争,随即英美共同对付德国和俄罗斯,后来又共同对付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等一切可能威胁其全球石油主宰者地位的国家或利益集团。
在威廉·恩道尔笔下,1973年的石油危机到底发生了什么?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任职美国总统的第一年。这一年年末,美国经济开始衰退。从1970年到1971年,美国大幅度降低利率,结果投机“热钱”纷纷投向欧洲和其他地方,导致美元不断贬值。到1971年年底,美国官方黄金储备不及官方负债的1/4,也就是说,如果国外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把美元兑换成黄金,华盛顿将没有能力满足这样的需求。
作为应对,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此举单方面撕毁了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协定。
但即使这样,到1973年5月,美元的急剧贬值仍在继续。于是,84位世界顶尖级的金融界和政界人士聚集在瑞典的索尔茨约巴登——瑞典银行业名门瓦伦堡家族的一个隐秘的海岛度假胜地,参加一个名为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聚会,商讨对策。历史证明这是一次极不寻常的会议。一场围绕石油的阴谋从会议上策划开来,这就是引发全球性的石油禁运,以此来大幅度提高世界石油价格。
作为实施阴谋的第一步,美国与会者沃尔特·利维在描述了未来世界石油需求和供给的前景后预言:“石油进口成本将大幅度提高,石油消费国的贸易平衡将遭遇巨大困境,欧佩克(OPEC)石油收益将出现四倍增长。”
随后,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赎罪日战争”。战争并不是简单的阿拉伯国家决定对以色列发起军事打击的结果,而是华盛顿精心策划的事件。美国情报机构的报告,包括截获的阿拉伯官员之间关于确认已经开始战争集结的通信,都被压了下来。基辛格还通过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有效控制了以色列的政策反应。而战争的结果——石油减产和石油禁运——也在华盛顿的算盘之中。
1973年10月16日,欧佩克宣布将油价从每桶3.01美元提升至每桶5.11美元,并宣布停止对美国和荷兰出口石油——鹿特丹一直是西欧主要的石油港口。
1974年1月1日德黑兰会议之后,第二次油价上涨开始了。这一次从5.11美元上涨了一倍多,达到11.65美元。这是伊朗国王在会议上强烈要求的结果,但是伊朗国王的要求令人吃惊,几个月前,他还反对油价上涨,因为他担心这会使西方出口商提高出口到伊朗的工业设备的价格,这些设备是伊朗推进雄心勃勃的工业化进程所急需的。后来,人们才知道,伊朗国王是在基辛格施加的压力下才这么做的。基辛格向伊朗国王提出的要求也是上涨四倍,与沃尔特·利维在索尔茨约巴登会议上预期的一模一样。
从1973年5月的索尔茨约巴登会议上预言未来欧佩克石油价额上涨四倍,到1974年1月,只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油价上涨四倍成为事实。
第一次石油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严重打击。在整个欧洲,破产和失业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特别是德国,危机带来的影响使德国基础能源价格突然暴涨400%,工业、运输业、农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关键产业如钢铁、造船和化工都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在欠发达国家,能源价格上涨打击了印度、巴基斯坦、苏丹、泰国和所有非洲及拉丁美洲的经济,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总额高达350亿美元,正好是1973年的四倍。
这就是1973年石油危机的真相。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扎基·亚马尼王子评价《石油战争》说:“本书记录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此次危机的唯一一本好书。”
20世纪70年代,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飙升了400%,粮食严重不足,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石油危机策划者之一、居然获得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亨利·基辛格先生时任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当时华盛顿和西方世界最有权势的人物——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附:全文:
石油战争:称霸世界的战略力量,人为制造的石油危机
附图书信息:
作 者:(德)恩道尔著,赵刚等译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4月
定价:39元
折 扣:8 折
折后价:31元
·去淘宝店,通过支付宝
·我已信任,直接联系
作 者: (德)恩道尔 著,赵刚 等译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
定价:39元
【编辑推荐】
揭示能源危机真相,解读石油、货币、权力三者关系,撩开霸权政治面纱。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亨利·基辛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专注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研究的成果。书中描绘了国际金融集团、石油寡头以及主要西方国家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的生动场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间看似简单、宴为深奥的内在联系,解析了石油 危机、不结盟运动、马岛战争、核不扩散条约、德国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为我们展现了围绕石油而进行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历史。
【作者简介】
威廉·恩道尔,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分析研究愈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
威廉·恩道尔先生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家和新闻调查记者先后在纽约和欧洲工作。他的研究涵盖领域极为广泛。除能源和地缘政治,还包括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农业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世界债务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威廉·恩道尔先生还经常应邀在地缘政治、经济、能源等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并定期为世界全球化中心及许多国际出版物撰写文章,还经常为主要欧洲银行和私人基金经理提供咨询。
【目 录】
中文版前言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三足鼎立 英帝国的三大支柱:贸易、金融、原材料
英帝国的新战略
自由贸易与英国权力的根基
英国的“非正式帝国”
1873年的大萧条
第二章 分道扬镳 德国与“一战”的地缘政治
德国的经济奇迹
柏林银行业大恐慌
船运和铁路基础设施的必要性
第三章 合纵连横 控制石油的全球争夺战
一位海军上将的远见
岩石燃烧的秘密
柏林-巴格达铁路
新“无畏号”战舰
决定命运的巴黎之旅
法国的失误和俄国的雄心
第四章 运筹帷幄 开辟近东石油战场
破产后的英国选择了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石油
英国秘密开辟东方战场
“一女二嫁”
罗斯柴尔德收到的一封奇怪信件
巴尔弗的帝国新概念
第五章 明争暗斗 英美争当世界霸主
英国打仗,摩根出钱
纽约银行家挑战伦敦金融城
英国为石油霸权而战
丘吉尔及其领导下的阿拉伯局
为控制墨西哥而战
英国控制石油的秘密
第六章 步调一致 英美联手收拾德俄
热那亚会议
美国觊觎俄国石油
德俄结盟甩开英国
军事占领鲁尔地区
德国恶性通胀的真正起因
英美的“红线协议”
英国的“希特勒计划”
第七章 排兵布阵 建立英美石油美元秩序
战争催生的新帝国
石油与美元联姻
美国的战后石油霸权
石油与纽约银行集团
挑战英美石油利益的伊朗人
意大利人的石油战略
意大利石油巨人的意外死亡
第八章 内外交困 英镑危机和德法联盟的威胁
从废墟中崛起的欧洲大陆
英美联手对付欧洲的大构想
1957年:美国的转折点
美国工业落入陷阱
启动美元战争
发动越南战争
垮掉的一代美国人
英镑终于顶不住了
戴高乐倒台
第九章 逆流而动 人为制造石油危机
推倒多米诺骨牌
一次不寻常的会议
1973年的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的经济影响
剪掉“核玫瑰之花”
“绿色行动”遏制核能发展
控制别国人口增长以保美国安全
第十章 各个击破 压制一切独立的发展力量
深受石油危机之害的发展中国家
不结盟运动
和平利用原子能反而成为干涉内政的借口
“危险”的欧洲新生力量
围剿伊朗
第十一章 不惜血本 建立“世界新秩序”
“英国病人”越治病越重
马岛战争和墨西哥债务危机
华尔街故伎重演
里根自食恶果
布什涉险过关
英美对德国统一的担忧
萨达姆与沙漠风暴行动
日德被迫“出血”
第十二章 四处树敌 从邪恶帝国到邪恶轴心
寻找新的恶人
枪打出头鸟
射杀亚洲虎
瓦解苏联
俄罗斯沦为“三等公民”
休克南斯拉夫
搞乱巴尔干
第十三章 独步天下 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重新布局石油版图
终极大奖之所在
美国新世纪
反恐战争还是石油战争
趋“油”若鹜
油之将尽?
四处屯兵
一切尽在掌握中
译后记
【媒体评论】
用另一种视角观察石油、能源和节能,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解振华
本书忠实记录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此次危机的唯一一本好书。我强力推荐读者阅读。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 扎基·亚马尼王子
本书提出的石油乃至能源战略,决定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发人深省、很有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能源技术经济学创始人 徐寿波
本书揭示了看似莫测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背后的不变动因。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王思强
对于那些对世界经济运行奥秘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用。
——英国经济学家 斯蒂芬·路易斯
本书不仅在讲石油政治,更是在讲霸权政治是如何进行重大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的。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周大地
这是我看到的最值得读的一本书之一。它令人震撼,耐人寻味。作者用一条主线,将纷繁复杂而又看似毫无联系的历史事件串了起来。
——《远东金融》专栏作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顾问 利昂·里查森
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过去一百年国际竞争的内在机理,也昭示了未来一百年国际交往的基本规律。掌握这些机理和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合游戏中保护本国利益,实现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日报》理论部主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胡钰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