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黎阳:粮食安全—“理论”与实际

2025-02-18 观点 评论 阅读

“理论”与实际

黎阳

2007.11.14.

先看看这则消息: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57天,和1962年历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与此相应的是粮价和食品价格的飙升,这对贫困国家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曾长期任美国农业部高级顾问,目前还是中国社科院的名誉教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一场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机。历史上历次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则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匮乏,粮食作物用于燃料生产以及人口增长、需求上升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危机更加复杂化,因为即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无力改变水资源及人口的现状,实现自动调整。他预言世界谷物的价格走势,就像石油价格由低到高的发展一样,正处于上升期的开始。”

再看看“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

茅于轼:

——“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农业本来是最重要的行业,而现在农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

——“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

——“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粮食应该部分依靠国际市场,适当进口,即使达到消费量的10%~15%也不足虑。现在日本进口粮食就达到60%以上。保护是必要的,但是要保护的是农民而不是农业。”

——“凭什么理由要冻结农业用地?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发生了饥荒?既然粮食多得吃不完,粮库装不下,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我们对粮食如此神经过敏?”

——“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有人说进口不可靠,但是日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并没有感觉不可靠。”“大家按照市场规则做,一点也不会有供应安全的问题”

——“有人说靠进口是不负责任的。请问粮食缺了还不肯进口反倒是负责任吗?假定我们进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我国去年出口创汇9700亿美元。进口粮食只不过用掉出口创汇的半个百分点。”

——“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即使有粮食吃,中国人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

——“保护耕地,不允许侵占耕地……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甚至于是害多于利的。不允许侵占耕地的原因是我国耕地十分稀缺,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必须保护耕地,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没有看到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不论在我国,或者在全世界,粮食和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一样,是供过于求的,这个重大转变发生在最近的五十年中。可是老观点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粮食问题,也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保护耕地的问题。”

张维迎:

——“在全球化条件下,安全的概念要重新考量。什么叫安全?我从来不认为粮食是个安全问题。如果真打起仗来,粮食到处可以种,北大校园都可以种粮食。”

然后看看这组基本数字:

中国13亿人口每年消耗粮食:4.9亿吨。 中国每年粮食总产量:4.69亿吨。进口2100万吨。(2002年统计)

世界粮食市场总供应量:2.36亿吨(2006年数字)

这就是说,如果中国靠进口粮食过日子,把全世界的粮食都买光了也不够。面对如此明显的事实,为什么还要鼓吹中国“不保护农业”、把希望寄托在根本供应不起中国的世界粮食市场上呢?

就因为茅于轼拿了房地产商的好处:“我筹建一个2000万的基金会,任志强出了100万。”

就因为拿了房地产大亨100万,便毫不犹豫为房地产商的利益撒下弥天大谎:“从来不认为粮食是个安全问题”、“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已经彻底解决”、“粮食应该部分靠国际市场”、“不应该再保护耕地”。

如今的实际情况呢?“当今世界正面临一场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机”——怪不得近来中国食品涨价这么凶——如果中国当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耕地都毁了搞房地产,一切立足于靠进口粮食生存,今后日子怎么过?说茅于轼、张维迎这样的“主流经济学家”杀人不见血,这难道不是证据?

标签:粮食   进口   耕地   保护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