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的“财富童话”
其实在很多大亨和走狗眼里,“勤劳”本身就是“愚蠢”代名词,他们之所以还用“勤劳”当牌坊,又当又立,披上童话外衣,着实是为了增进好感,更方便掏空你的支付宝。
高负债但高分红、名为科技实为金融公司、老板高呼退休但在19年却一次性拿清养老金、DD上市、股权从G有走向私有致使G有资产流失;司马南硬刚联想数条大罪,哪一条单拎出来细品都大有嚼劲。
尤其G有资产流失,我自己就是G有资产流失经历者跟受害者。
我又想起19年时“不会吧?”评价柳XX,称其为老兵,还说叫“共同定义了中国企业家”....更还有人称他为“商业教父”。
这么多BUFF叠在一起,好像就能证明柳XX一族财产合情合理了一样。
愚本想续司马南之后劲继续深挖柳XX,但考虑安全问题故而曲线救国,所以我们今天不说其他,就说同时代HK资本家,在另一个层面,看他们是如何“勤奋”和起家(春秋笔法,实属无奈,万望海涵)。
不管是柳XX还是马老师亦或其他人,我发现他们都有个1个共性:虚伪
比如几乎所有大佬都爱标榜自己勤奋、努力,好似自己起家多么艰难,多么激流勇进、与众不同一样。
过去20年,商界大鳄给我们关键词印象永远都是:温良恭谦让,自律、勤奋、谦逊,所谓:富人都是勤奋的人。
因为这些正能量标签,让我们这代人从“要成为邓稼先”变成“要成为李嘉诚”。
我记得当年赌王何鸿燊曾言“我一生都很勤奋,我每天都会工作15小时。”还有那个李嘉诚,从小我就知道他的故事;说他爸是老师,他自己1940年来香港,身无分文,15岁被迫辍学在一家塑料公司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
勤奋、谨慎的他在1950年创建了自己的香港长江实业。我就是高中时起就想长大了要好好打工,也创建自己的“长江实业”,做个大老板。
曾有鸡汤:任何人成功都不是必然;的确,李嘉诚、何鸿燊成功都不是必然,但却不是因为勤奋、才智。
以李嘉诚举例,都说他是勤劳致富,那是江湖上流传的版本;真实版本是:他给他土豪舅舅打工,他娶了舅舅的女儿,包括他新开的公司也是他老丈人的,甚至连第1个业务也是老丈人介绍。
在平民视角里这叫“软饭硬吃”,为无产者所不齿,但对亚洲教父来说,娶老板的女儿,是阶级跨越第1步操作。
当然了,也不止李嘉诚1个靠娶老婆翻身;再比如新加坡的李光前原来是小学老师,榜上了东南亚巨富陈嘉庚的女儿,7年内就接了老丈人生意人脉,自己单干起来。
他怎么宣传自己的?
勤奋。
这还只是靠娶妹子翻身的,还有靠发战争财的;前面提过的何鸿燊当年在澳门成立合作社,向驻扎在广州的日军贴心提供拖船、打火机跟交通运输服务,用这些服务跟日军换大米跟衣服,再把大米跟衣服卖给众多澳门人。
这一来一回,你说他赚了多少?
还有霍英东,在朝鲜战争中直接靠走私军火赚第1桶金,拿着这笔钱又转投向房地产;从暴利走向暴利。
就跟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庚武说的那样:我从未见过苦力起家的商人。
除了他们的起家,几乎每个大佬“故事”逻辑都大概相同,都是儿时艰难贫苦,长大勤劳刻苦,最后翻身农奴,给多少年轻人一种错觉:我行,你也行!
实际上呢?
我们真不如他们“行”,
比如勤劳、简朴。
李嘉诚曾说自己46年没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块港币;05年时他从长江集团也只拿了1W港元。
1W港币按今天汇率折算,大概也就才8200块人民币,合着我挣得都比他多??
咋可能嘛!
人家为啥拿这点钱?不就是因为在香港是工资要纳税,但股息是免税的。
摩根士丹利驻香港前董事总经理 Peter churchouse提过,李嘉诚的朋友李兆基20年时间从恒基兆业集团拿了1.5-3亿美元的股息,用这笔钱在美国买了3W套公寓。
柳XX8成就是抄了这套操作,
来给自己搞养老金。
他们还喜欢把自己个人资产全做了离境信托,国内资产几乎为0;比如X东老板嫖出了事,查到他头上其账上才20多块钱。
何其讽刺。
你再说勤奋,说起勤奋我就想骂娘;大伙可能也知道我们跟富人所谓“勤奋”定义完全不同。
他们总爱把“勤劳”挂在嘴边,总觉得自己忙的跟总统一样,但实际上呢?他们居然把娱乐活动也TM算成是工作了。
李嘉诚把自己打高尔夫、按摩、跟生意伙伴吃饭打牌也算进工作内容...这种工作强度谁顶不住??谁会猝死?
真正苦逼的不是大佬,而是大佬身边的管家、秘书及无数打工人;比如李嘉诚的高管之一霍建宁就住在办公室附近,随叫随到,天天工作都到夜里2点左右,早上又得赶在李嘉诚到公司前上班。
马来西亚大亨郭鹤年的一个高管因过劳在机场猝死。
所以讲到这,我必须要蛮横无理地下个定义:“勤劳”只适用于大部分无产者、个体户、中产包括守法的小资产阶级,决不适合这些大亨。
只有2个词适合他们:“投机”和“垄断”。
这又说到“垄断”了;我历来都讲,这种买办、大资产阶级都有种与生俱来的“双标”。
当年喊着“国退民进”,要跟国企竞争时,要侵吞G有资产时,他们大声疾呼:要公平竞争!反对国家垄断!待自己成商业诸侯后,却高筑城墙,大搞垄断。
再拿香港做例子,香港这地方作为资本主义排头兵是真的典型;香港外贸的确自由,但本土零售、港口、电力、通讯、尤其房地产这种,从上游到下游,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方方面面全都被6大家族给垄断了。
发现没?这些个行业几乎都不受什么市场规律、经济周期影响,在无人干预情况下,现金流稳如老狗。
这就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傻逼之处:太过于局限和保守,保守到只会用人民刚需去吸血,却丝毫不敢了解高新技术或未来朝阳行业。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嘉诚儿子李泽楷看不懂腾讯只看得懂房子,继续炒房子的原因。
他们垄断人民刚需行业后,又通过各种操作在政治上百般阻挠反垄断,打压一切正规竞争。
资本主义大本营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出台了《反垄断法》,此后不停打补丁修正。而香港素以什么“制度完善”而闻名,但一直到了12年那会才出台《公平竞争法》,而且这么多年来这法律是否落地也没人去管。
以上说的就是那些大佬们的“勤奋”和其他“小毛病”。
之前大佬们认为只要勤劳+才智,就能脱贫,可事实上,在当一个人需要为明天奔波时,这个人就注定很难翻身。
前几年《富豪大作战》看过吧?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田北辰参加了这活动。
参加活动前他是这么说的:
只要有斗志,弱者也能变强者。
你只管努力,一切交给天意。
人最怕的是“心穷”。
参加完活动,他是这么说的:
“我这2天只是考虑吃东西,
我完全没什么盼望。”
“如果要做1个月或半年,
我未必会有斗志”
他在节目里是住在一个1.67平的棺材房,交通花13块,他工作是扫大街,2小时要扫10个垃圾桶,中午吃的是15块盒饭。
光这他就顶不住了,而真实香港底层人每天要干3分工作,这份活干完了就得去下1个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糊口,他们每天要干16小时,睡觉也就5-6小时。
田北辰还补充道:“我这2天只考虑吃东西,我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1顿好的,最重要是解决下1餐。”
连田北辰也看不懂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了:
给地主打工,最容易磨灭年轻人的野望。
相比个别富豪去底层体验翻身之难,
做个资本家又有多容易?
有个事估计你们也都知道,92年一个奥地利女伯爵死了,她没子女只有条宠物狗,她把9162万美元留给了这条狗。
管理人员给这条狗买了N套豪宅,还买草坪让它撒欢,出行都坐加长奔驰,出国必是私人飞机。
这狗吃高级牛排,鱼子酱,蔬菜水果全空运,就连吃饭还有专门女仆陪吃。
也就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拉近人跟狗的距离。
按理说,这么挥霍钱也该被掏空了吧?实际上并没有;信托公司帮这条狗买了很多能稳定增值的资产,其价值随时间增长而提高。
当年女伯爵给狗留了9162万美元,这狗不会说人话更不会干人事,就这么挥霍28年后,其财富居然又膨胀到了4亿美元。
真就跟《西虹市首富》王多鱼说的一样:钱好像会繁殖一样,越花越多越花越多...
我打了这么多字,愚相信你对于大佬所谓“勤奋”应该有了个很好理解了吧?
大佬们难就难在第1桶金,这桶金可以是“软饭硬吃”,可以是吃时代红利、战争红利,也可以在百姓刚需环节上吸血,在内地则是侵吞G有资产等手段。
待第1桶金赚足后,剩下的你就是扔给1条狗它都能帮你给办挺了。所以大伙万万别再以为“富人都是勤奋的人”。
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勤奋是不可能致富的;如果可以,那驴为什么如此勤劳还没过上“后面的好日子”?
其实在很多大亨和走狗眼里,“勤劳”本身就是“愚蠢”代名词,他们之所以还用“勤劳”当牌坊,又当又立,披上童话外衣,着实是为了增进好感,更方便掏空你的支付宝。
当今总有人去崇拜所谓商业精英,却把过去先贤经典束之高阁,人们只看眼前不看过往,所以很容易被他们蒙骗,就像他们说“我很勤奋”一样。
真正勤奋的人也不会说自己很勤奋吧?而且如果你也在自己做事,想必你也应该发现了,在这种环境下越不要脸的人越能赚钱。
那些人怎么“成功”的?骗外人可以骗得了自己么?多少人踏实做生意,最后也不过是赚了好几套房已是很了不得;但凭啥有些人身价就是几百亿?你比这么多人聪明几百亿倍(白老师附体:不会吧?)?
成功密码到底是什么?
底线,是发财的阻碍。
一个人只有没有底线,
他才有可能赚大钱发大财。
说的更直白一点,世上能赚大钱的路子一部分写在X法里,一部分是写在人性里;在钻条文空子前提下,1个人只要越黑、越自私、越没下线,他就越富有。
资本收益永远大于劳动收益,这也变相证明了:想赚大钱,先丢底线。
所以M国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说的当然可不止HK财阀,
更是那“满门忠烈”。
以上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