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的“希望之地”——大集体华西村为何能发展和共富

2025-02-16 观点 评论 阅读

 毛泽东同志在世时曾经称赞江苏省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之地”。经过三十多年,华西村果然不负伟人所望。他们在改革之初顶住联产承包的压力,仅将大队改名为村,坚持以大队为核算单位,继续走集体化的道路,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蓬勃生机,如今成为“天下第一村”。人民过上了城市化、花园式和贵属般差距很小的富裕生活。如果毛主席在天有灵,看到今天的华西村,定会露出慈祥和宽慰的微笑。今天,希望之花,越看越艳,他老人家当年,没有看错。  

集约化管理模式  

原来的华西村现被称为中心村。2001年,在将周边13个行政村兼并后,大华西村的版图从0.92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他们从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实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合并后的“大华西”,实行“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村党委集体统一领导,企业由总公司管理,村队由村长领导下的村委会自治。  

经营以承包为主  

企业实行承包,工业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农田由老人等集中耕种,以良种和经济作物为主,处于村经济辅助地位,农作物收成除供应本村外,销售换购粮食,不足部分由工业和商业反哺。所有企业员工和务农人员,除领基本工资外,以绩效考核奖金为主。这样,解决了多劳多得、调动劳动积极性的问题。  

公私股份合作  

在巩固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原则。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这样,按集体股份90%、个人股份10%的比例形成公私股份合作,个人股不得专卖和流通。而且,如村民离开村脱离与村的关系,股份不得带走。从而,保证村流动资金积累和村民对村经济发展的维护。  

公有制与市场化结合  

他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把企业联合组成华西村股份公司进行上市,以集体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增加资本积累,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他们坚持多劳多得、兼顾公平,鼓励先进,不养懒汉,照顾弱势。村民报酬包括工资、资金、分红、保险、福利。村民治病、上学免费,老人有老保,伤残有保障。员工平时每月个人得到的现金收入并不多,主要维持日常开销,本村种的绿色食品供应村民。村民存入村里的股金多的超过100万元,少的也有几十万元。周边村和中心村村民都享有保险和福利分配。收入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股金分红,中心村村民每年享受村办企业的利润分红。后加入进来没有历年奖金股份的周边村村民暂没有股金。中心村村民买房、买车的钱从股金中直接扣除。住别墅、拥有小汽车的农户年年增加,家家都已拥有,但不准买卖。此外,中心村和周边村的村民之外的外来工,只有2千元左右的工资奖金,再无其他收入。少数有较高专业水平或对华西村有突出贡献者,可加入华西村(中心村)户口。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方法新与旧结合。建立弘扬华西人步步向上、欣欣向荣豪迈精神的纪念塔。组建华西村艺术团,开展文艺宣传,并歌唱华西的好人好事。为鼓励华西人养成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美德,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家庭都给以重奖。每周有一次村民大会。重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教育村民。通过西游记和八仙过海塑像昭示人们积极进取、各显神通。用总书记和华西村吴仁宝的语录牌劝诫、教育人们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淡泊名利思想。  

形式严肃与生动结合。建立村规民约,不准赌博、包二奶等,违者处以取消股金等不同等级处罚。在重罚之下,见不到二流子之类不三不四的人,展现给人的是卫生、整洁、安全、有序。同时,华西村又是轻松的。入夜,华西金塔下音乐悠扬,小吃飘香,人头攒动,一派祥和气氛。还通过多种形式重点抓好理想信念和社会公德教育,亦土亦洋,亦城亦乡,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促进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进化。  

华西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和走向共同富裕,可能还很大原因,但核心和根本的缘由不外乎这些。不难看出,他们是把集传统与现代之长,不断探索完善,强化激励机制,以工促农,适应市场,基本形成了新型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体制,已经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博客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u/2354156610 

  

标签:企业   村民   股金   股份   中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