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美金融大战(续集)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1)
题要:人们往往被现象所迷惑,‘次贷危机’的本质是一种强制的杀富济贫。美国在‘次贷危机’中用提振“经济信心”的防御战保护了自已,一局漂亮的防御中的进攻,又使美元再一次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当多数人还在危机的惯性中恐慌时,实际上美国已宣告大战获胜。下面的各章将向你揭示这其中的奥妙,并提出转折中的我国经济发展新思路。
对我在本文的第七、第八章中第一次提出的经济学新理论,新概念,希望学界能尊重这些劳动成果。
一、 北京奥运日子的中国股市暴跌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2)
二、 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综合拳
美国“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开始显现。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是美国第二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次贷风暴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贝尔斯登破产。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因次贷债券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欧美金融市场一片恐慌。9月14日,美国银行则以约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但是,应对“次贷危机”, 美国政府部门广泛出动,全面干预,创新而激进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套:
1、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在次贷危机暴发的当月就毫不犹豫地向市场紧急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巨额资金。
2、降息、降低贴现率。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由5.25%,一直降到2.0%。至2008年8月30日已经先后十余次降低贴现率,贴现贷款余额大幅上升,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持。
3、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如:期限拍卖融资便利,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4、由政府帮助资不抵债者进行抵押再贷款。
5、降税。降低薪俸税和消费税的税率,提高民众实际收入。对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贷款减免的同时进行税收豁免援助,增强他们的债务偿付能力。
6、2008年2月,由总统布什签署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大幅退税,刺激经济方案,避免发生经济衰退。
7、2008年3月11日,为应对信贷紧缩,美联储宣布,将与欧洲央行、瑞士央行以及加拿大银行和英格兰银行联手向金融系统注资2000亿美元,以增加全球金融系统的流动性。
8、拨款3000亿美元在联邦住宅管理局(FHA)管理下建立专项基金,为40万个逾期未还按揭贷款的家庭提供担保;另一方面授权美国财政部可以“无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
9、接管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承诺在必要时刻美国政府将出资购买这两家机构的股票。
10、“攻心为上”,反复的信心安抚。由布什总统发表增强经济信心讲话,伯南克作出保证,保证美联储随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更多行动。在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时,布什总统又再度“喊话”
11、在房利美和雷曼等大型金融股连续大跌的背景下,美国证券监管部紧急推出限制裸卖空的禁令。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考克斯并表示,根据情况,“限空令”可能全面推行,以阻止交易商操纵股价。
12、2008年9月14日,美联储继续推进其以国债方式向证券公司放贷的计划,放贷金额从250亿美元增加至2000亿美元。放宽向证券公司贷款时接受的抵押品种类,放宽后的抵押品包括股票在内。9月14日以美联储为首,包括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采取注资措施,两天累计注资超过3000亿美元。八月份美联储总计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6632.5亿美元(其中1902.5亿美元为隔夜回购)。
13、美联储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确保市场的流动性。8月18日,美联储宣布向濒临破产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作为提供贷款的条件,美国政府将持有AIG 79.9%的股份。
14、至2008年9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准备制定一项旨在全面次贷危机的新方案。一是敦促成立一个机构,专为金融公司注入资金,金融公司则相应地将其部分股权转交给该机构;二是调整抵押贷款利率,使美国购房者能支付得起贷款利息。
这个正在制定中的方案如果实施,次贷危机基本上从根上解决。为什么说是从根上解决?因为次贷危机的起源是购房者支付不起贷款利息,才引发这个链条上的金融机构的信用断裂而产生一系列危机,现在由政府来支持购房者的支付,次贷危机源就不存在了;同时对已发生危机的金融机构由政府出钱收购,一切都将平安无事。
我在2008年2月份发文(《“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简析》/Article/Class4/200802/31808.html)中曾说:“从本质上说,“次贷危机”也是一种杀富济贫的二次分配周期危机”,很多人对这句话不理解,并有人提出质疑。因为当时没有几个人会想到。次贷危机是以“由政府来支持购房者的支付” 为最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金融财团的财富湮灭,另一方面是穷人获得政府转移支付,次贷危机的最后结果,或者从实际效果上来说,这不正是一次“杀富济贫的二次分配”!如果对当代西方经济有本质的了解,作出这个预测是不难的。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3)
三、 国际金融巨头齐集炒油
国际金融财团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为弥补损失,国际金融财团开始将巨额资金投向商品期货市场,借助资金优势在石油、农产品和金属期货上赚取利润。据统计,2008年与2003年相比,涌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资本增长了近20倍,达到2600亿美元,其中50%以上的资金用于石油期货交易。参与石油期、现货交易的金额合计达到了2000亿美元。据内部资料,2008年6月24日这一天,投机原油期货的投机基金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有净多头24217手,比前一周增加11505手。大型投机基金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仓量高达1306075手。每手原油期货合同规模为1000桶。也就是说,仅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中多头持仓原油高达13亿桶。根据美国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调查,2008年8月6日一家“超级”石油投机交易商,就总共持有高达3.2亿桶的巨额原油期货头寸,相当于近5000万吨原油。这是一场真正的金融大鳄的期货霸盘、惊心动魂的货币肉博战,油价节节上涨,空头被一个个宰杀,直落得对手盘被消灭。据调查,国际最主要的金融大鳄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等都参与其中的博杀。最了解石油销售情况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哈利勒就曾表示,油价被人为炒高40美元。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4)
美国为应付“次贷危机”使出全身解数,国际金融财团为减轻在次级债中所造成的巨额损失,齐集原来并不是太多参与的原油、农产品、有色金属等衍生品交易。这是一场美元保卫战,自身利益的防卫战。很难有证据证明是直接针对中国而来,但是,中国却是此次金融战中的最大受害者。
1、美元减息、美元注水,都是弱势美元政策,会促使美元长期汇价进一步走低。由于中国外汇储备1.8万亿美元,美元贬值通过汇价传递中国损失最多(详见蔡定创《当代中美金融大战(4)》-通货膨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86tx.html)。这种损失引起的国内的通货膨胀,往往是直接表现在ICP中,在PPI中有叠加。
2、美元贬值促使以美元定价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价格走高,中国是这些商品最大的消费国。例如,仅铁矿砂由于今年的涨价,一年就要多付出了266亿美元,1800多亿元人民币。这种损失引起的国内的通货膨胀,首先在PPI中表现,并向CPI传递。
3、原油期货市场上的高度炒作,已估算中国今年比去年要多付出310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的原油价已经很高了(去年的平均价位78美元)。这种损失引起的国内的通货膨胀,首先在PPI中表现,并向CPI传递。
4、弱势美元政策,促使国内的美元热钱增加,央行置换的人民币增加,当股市不振,股市不能容纳和锁定这笔钱时,通胀会叠加到CPI中。
5、中国持有“两房”债券就高达3760亿美元,几乎占海外持有该债务总量的三分之一。美国政府救市会造成中国损失,如果美不救市,“两房”债券失灭,同样损失会巨大。中国在次贷危机中(美国救市不救市)二头都不是。另外,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中资金融机构亏损浮出水面:中国工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余额1.518亿美元,中国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借贷债权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7000万美元,华安QDII因雷曼破产可能导致其损失1亿美元左右。合计3.7亿美元,大部份将被损失。
国际农产品涨价、高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置换而形成的国内购买力、弱势美元所引起的人民币汇差损失,这些因素都会通过通货膨胀表现出来,并直接反映到CPI的中,在PPI中也会叠加。而国际资源性产品的涨价所引起的通胀,则直接反映在PPI中。至2008年8月份虽然我国CPI已下跌到4.9%,但PPI仍高达10.1%,可见,金融战通过通货膨胀的链条传导,给我们造成损失的严重性。
我在(《当代中美金融大战(5》-宏观调控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86uv.html)中,已经详解了本次通货膨胀成因,主要是我国高额外储数量的人民币置换、美元汇价走低、国际资源性产品涨价,并定性了本次通胀的性质是输入性通胀,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抑制输入性通胀作用不大,还要以牺牲发展为代价。此已为近一年来的情况所证实。现在,虽然CPI已经从2008年2月份的8.7%最高点下降到上月(2008年8月)的4.9%,但是PPI仍在随着国际资源性产品的涨跌而涨跌。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5)
五、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6)
六、 中美应策对比
总结本次金融大战,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痛心的事。因为我们将看到的是,美国危机,但却是中国吃药!
简要地对比一下中美在美国次贷危机攻防战中的各自做法和效果:
次贷危机中的美国,是属于自身利益的保卫战中,其战略战术,可归纳如下。
在战略上:美国放弃正在下降通道中的美元信用而不顾,倾尽全力挽救“次级债券”信誉于不倒。当然,救“次级债券”也就是救整个美元金融体系。战略的最终目标仍是维护美元霸权。
美国虽然发生如此巨大的“金融海啸”,但通过上述应对,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根据2008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数据,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增幅不仅远远高于1.9%的初步数据,同时也高于经济学家2.7%的预期。美元指数不跌反升,从今年三月份最低的70.68点,涨升到2008年9月11日的80.38的,高低点涨幅高达13.7%。危机中的美国股市跌得也不多,从2007年10月9日道琼指数最高点14198.10点,至2008年9月19日的11389.75点,仅跌19.78%。
受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主要是因为输入性的通胀影响,也有外需增长降低的因素,甚至还有人为夸大美国危机影响所造成的市场恐慌因素,应对策略是“双防”政策:“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全面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由此,从2007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后,开始实行更为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去年已经10次上调的存款准备率,今年又连续5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7.5%的罕见高度。股市上则通过超级大盘股的发行、怂恿巨量增发,以巨量扩容打压股市。宏观调控虽然至今年7月份由“双防”改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货币紧缩政策并没有真正的放松。在市场一片恐慌、经济已明显下滑,内、外需紧缩“双碰头”、并且股市已出现崩盘,极需“国家信用”注入之时,管理层不仅十分吝啬“国家信用”注入以救市,反而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松”,继续打击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就象断箭疗伤一样,CPI是控住了,但GDP增长已经回落了1.7%(扣除了CPI因素。从先行指标看,将持续回落下行),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内需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扩大,股市则从去年10月份的6124点,下跌到今年9月最低点的1802.33点,下跌幅度高达70.5%,人为的金融危机为世界金融危机史上所罕见。
宏观调控的初衷是为了烫平波动,但实际效果是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和人造危机。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7)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8)
八、建立全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由此,通过本《当代中美金融大战》系列文章,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总结,得出如下几条十分重要的结论:
1、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资本强度过剩的时代,或者说,强力金融资本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生产性资本与强力金融资本比,显得十分弱小。生产性的国家如果没有本国强大的金融做后盾,生产性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盈头小利盈余,很容易为强力金融资本通过金融手段所掠夺。因此,意图依靠生产立国,如建立“世界工厂”、“比较优势”立国,都是老黄历了,不现实了。理论要改变,发展观念要彻底改变。
例如,在虚拟经济已经十倍于实体经济的条件下,资本平均利润规律作用(通过国际金融中的汇率、利率、衍生品市场、通货膨胀传导等方式实现),会使得生产资本利润与金融资本利润趋同,金融资本年利润只要有1%,获利就是天文数字,而生产性资本年利润1%的话,只有喝西北风。
2、由于现代国际金融体内存在着巨量的过剩资本,这些过剩资本的盈利模式和主要战场必然仍将是衍生品市场。紧缺的商品期货今后继续会成为它们的主攻目标。象原油期货这类紧缺商品,会被反复炒作到经济所能容纳的极限。此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极为深远,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
必须要考虑主动的应对之策:一是策动国际力量关闭紧缺商品衍生品市场,改为全实物市场;二是在关闭不了的情况下,也要考虑谨慎积极地参与,以争夺大宗国际紧缺商品和定价权,不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由于紧缺商品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输入性的通胀今后也将是个常态。建议将此所引起的通胀指标单独统计,以免干扰对国内经济状态的正确估计。
3、必须建立本国强大的金融体系与之对抗。大的国家才能入围大国经济。前面说了,在当代国际金融条件下,单纯的贸易立国已经不现实。郎咸平教授提出中国的6+1策略,仍是一种纯贸易立国思想,仍不是入围经济大国的入场券。用于企业战略发展内需可以,因为内需属于内循环,不参与国际交换,一旦参与国际交换,在当代国际金融条件下,任何依靠生产而赚到的盈头小利,都经不起金融动荡或是其中隐藏的掠夺手段的冲击。象我们现在赚到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经历美元贬值、进口原材料涨价、输入性通货膨胀,除了还有一个数字存在外,它原本包含有的那点价值,实际上早已通过其它方面的损失(例如本次国内的通货膨胀)而损失了。象个土财主一样仅靠生产资本赚钱参与国际竞争,在当代国际金融条件下已是太幼稚。
4、建立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是建立国家金融强国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建立本国强有力的资本市场,这样,国家就不会发生靠“引进外资”来发展生产,不靠贱卖资源来赚那点小钱,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是将所有资源变成资本,包括劳动力资源也要转化为资本(从这里可以看到比较优势理论是过时的)。
先说明一下,在资本市场劳动力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在资本市场,劳动产品及技术入股是直观的劳动转化为资本的形式,此方面不用解释。受雇佣的企业管理者也属于劳动者之列,假设具有能使企业持续赚钱的管理能力,企业因管理层的优秀管理而持续赚很多的钱,此股价格必定高走,这时候这个管理层的劳动力转化为资本,他们的价格就不再是按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价格来计算了,而是体现在股权的价格上。同理,企业因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使企业业绩增长,同样使企业赚更多的钱,业绩好股票价格高。这里的劳动力也转化为资本。
关于劳动力也转化为资本以上只是举例,并不是说仅举例中的劳动力才转化,实际上是生产中的四要素,原来是商品,在股票资本市场全都转化为资本了。当我们有一个强力资本市场参与国际交换,我们就不是卖产品赚钱,而是靠卖股权赚钱。一倍价的产品可以卖到十倍价的股权。
其次,在资本利润原则下,劳动力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才可获得与资本等同的收入。劳动与资本的收入差距在这里才会相对缩小,内需才会比例扩大。当然如果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这么多分配问题上的哆嗦。但现在是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你就必须要按资本运行规则行事。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必需符合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按照资本利润原则,我们应该看到,强大的股市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三,强大的股市是参与国际金融游戏的基础。没有强大的股市就没有巨大的国际虚拟资本的栖身地,巨大的发展资金就没有凭空的来头,这是使国家真正强盛的条件。
前面说了通过生产赚点盈头小利,一个原油涨价,所赚的钱就没了。而虚拟市场,只要够聪明,国家富裕只是转眼之间的事。例如,我国银行没有上市前,银行股价只能以净资产卖价,讨价还价也只能卖到1.20元,当在股市上市了,股价就不再是以净资产卖了,而是以未来的收益折现出价,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好啊,股价国很轻易就卖到5元钱。你说是卖产品赚钱还是卖股权赚钱?中国人不笨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一点。
假设我们建立一个具有良性发展机制的内需市场,即使适度的通胀,也要使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年年有钱可赚。只要上市公司股票业绩好,以中国巨大的内需发展潜力,吸引国际热钱轻而易举,巨大的国际虚拟资本会趋之若骛。我们的劳动、资本、土地、管理者等生产要素都将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股权,同时,消费市场这个内需就不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而是一种难得的稀缺资源。卖产品变成了卖股权,这时的热钱对我们来说不是多多益善吗?反热钱干吗?
5、极需要的是管理层必须彻底转变发展观念。一是扩展内需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将其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成为每一项政策的实际行动,二是证券市场必须打破部门利益,短视的眼前利益,按照国际证券市场上最严格的严刑峻法的法则,构建我们的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使股市具有足够、充裕的国家信用基础。在金融危机时,管理者要有为国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而不是个人的患得患失,要学习美国管理者,在危机到来时及时注入国家信用,不能任由危机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真正建立起一个本国人民信任、国际投资者信任的高等级品牌证券市场,这时的国家才能在无形中形成巨量的虚拟资本(详见蔡定创2007年9月《宏观调控的改革空间》第四节、第五、第六节中的论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bjx.html)国家才能真正进入强盛之列。
在一个强大的证券市场里,国家要做的事,主要是维护市场规则,完善国家信用,同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虚拟经济规律,从股权转让中获利赚钱(国有资产中有卖不完的股权),同时将这些钱用于转移支付给劳动者消费(绝不允许政府消费),以维护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展。政府绝不能有短视的眼前利益,例如,原来的国有股解困政策,例如,为照顾某部门利益而为法律开个后门,不能去搜括民财,引发经济通缩,产生负财富效应。
我国经济明显已发展到一个转折点,经济需要转型,但是如何转型至今经济学界还没有人说清楚。通过本次金融大战失败的经验教训,与我们应该知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没有强力的资本市场,就没有持续内需的扩大,没有强大的国家金融作后盾,国家就无法进入大国富人经济圈。
“牢骚太甚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谨以这句话作为本《当代中美金触大战》系列文章和结束语。本文所提出的相关经济学新原理新概念,将在我的《信用经济》论中进一步说明。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8d.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8h.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ay.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b7.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c2.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ku.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y9.html
当代中美金融大战 (续集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wyf.html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