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当代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作者:亨利•霍本
在分析今天的全球化问题时,避免两种错误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毫无疑问也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分析不是从列宁至关重要的帝国主义研究才开始的。第二,就是不考虑列宁写的那本书后所发生的变化和适应性改良。今天的全球化首先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帝国主义的状况。
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分析目前的重要之处
列宁在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写了有关帝国主义的著作。他的观点认为战争是好战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结果,而这些政策又是大企业追求市场份额的直接结果。
他强调指出在过去资本主义从自由企业和小规模或中等规模企业向垄断企业的转变已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那里曾是自申市场和竞争——特别是经济竞争占统治地位,但目前在任何水平上都是大型企业的竞争。在那里政府曾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框架为所有经济单位服务,而此时是一个随时准备为垄断提供保护的帝国主义政府。在那里冲突中曾经有对立的工人阶级和老板以及对立的企业,而今天反对主义者具有一个全球的特征,他们不仅仅反对统治阶级同时也反对他们的政府。在那里,资本主义曾经能够推动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和代表与封建主义相对的自由主义的进步,而现在则是一个食利者、寄生虫和贪婪的资本主义,其最终的标准是最大化利润的增长。
今天,帝国主义时代远非如此。相反,帝国主义比过去更加现实。首先的变化是帝国主义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
1.1 垄断企业统治的世界
在1916年直接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的垄断组织很少,主要存在于稀有原材料领域,特别是皇家荷兰/壳牌,随后的是英国——印度石油公司(后来成为了BP)和洛克菲勒标准石油(今天的埃克松石油以及部分的Chevron Texaco公司)
目前,几乎是正好相反的。全球范围内没有被或多或少具有生产基地的大企业控制的部门是很少的。现在仅剩两家商业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中客车。目前世界也仅有数目不多的汽车生产商。2004年这些厂商生产了全球汽车产量的90%,正如表1所显示的。而在1990年达到该比率至少需要25家生产商。许多厂商都被合并或成长为更大的制造商。
表1 2004年部分厂商的汽车世界产量
国家 产量 比例(%)
General Motors 美国 8 965 476 14.0
Suzuki 日本 1 976 824 3.1
Isuzu 日本 500 337 0.8
1 Great GM 美国 11 442 637 17.8
Ford 美国 6 644 024 10.4
Mazda 日本 1 275 080 2.0
2 Ford-Mazda 美国 7 919 104 12.3
3 Toyota 日本 7 874 694 12.3
Nissan 日本 3 230 326 5.0
Renault 法国 2 663 008 4.2
4 Alliance Renault-Nissan 法国 5 893 334 9.2
5 Volkswagen 德国 5 095 480 7.9
6 DaimlerChrysler 德国 4 627 883 7.2
7 Peugeot 法国 3 405 245 5.3
8 Honda 日本 3 237 434 5.0
9 Hyundai 韩国 2 766 321 4.3
10 Fiat 意大利 2 119 717 3.3
11 Mitsubishi 日本 1 428 563 2.2
12 BMw 德国 1 250 345 1.9
其它 7 104 498 11.1
合计 64 165 255 100.0
资料来源:OICA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structeurs automobil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即使一些部门已经变化了许多,但仍有三家大的石油厂商:皇家荷兰/壳牌、英国——印度石油公司(后来成为BP)、埃克松石油。其他三家厂商也十分重要但是规模只有前三家的一半:Total,Chevron Texaco与PhillipsConoco。
受购并浪潮影响的另一个部门是制药产业。由于制药业占许多产品,该产业曾经是分散的,但今天在十二个企业已经控制了全球销售额的60%,如表2所示。
表2 2004年十二家厂商的药品全球销量
国家 销量 比例(%)
1 Pfizer 美国 52 921 9.6
2 Johnson&Johnson 美国 47 348 8.6
3 Glaxosmithkline 英国 37 304 6.8
4 Novartis 瑞士 28 247 5.1
5 Roche 瑞士 25 166 4.6
6 Merck 美国 22 939 4.2
7 Bristol Myers 美国 21 886 4.0
8 AstraZeneca 英国 21 426 3.9
9 Abott Laboratories 美国 20 473 3.7
10 Sanofi-Aventis 法国 18 710 3.4
11 Wyeth 美国 17 358 3.2
12 Eli Lilly 美国 13 858 2.5
其他 222 364 40.4
合计 550 000 100.0
资料来源:Fortune,Global 500,July 25 2005 for company sales,EFPLA(European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nd Associations)for world Sales.
我们可以继续引用不同的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合并的浪潮是十分重要的,如表3所示,事实上是前所未有的。
表3 1985~2002全球合并的企业数量和金额(10亿美元)
年份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1991~2000
数量 1719 4239 4981 11 169 7032 64 845
金额 150 206 896 3 440 1 185 14 099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ates,different years.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购并的数目已经从1985年的1719家上升到 2000年的11 169家,并且在此期间涉及到的合并企业的金额已经增加了20倍,从1985年的1500亿美元增加到 2000年的34 000亿美元。1991~2000年的十年中,共发生65 000起合并交易总金额达到140 990亿美元。最近,由于股市交易的下降,统计数字也随之下降。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值得合并的巨型垄断企业间的博弈在2004年又重新开始了。
1.2 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
资本的博弈过程一直伴随着巨大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列宁时代,作为管理资本中心的银行具有很大的力量。今天银行这种金融机构与各种形式的金融企业进行竞争,这些金融企业包括年金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
我们可以用许多指标来解释这种现象,分析应该被限于资本市场,表4列出了世界和主要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表4 1990~2004年有关国家的资本市场(10亿美元)
年份 1990 1995 1999 2002 2004
美国 3059 6858 16635 11055 16324
日本 2918 3667 4547 2069 3558
欧盟 2170 3779 9117 5580 9321
其它 1253 3485 5849 4567 7966
合计 9400 17788 36149 23271 37168
资料来源: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http://www.fibv.com/
从表 4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下述重要现象:1990~1999年间世界资本市场以年均16%的速度发展,美国资本市场年均20.7%的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年均3.3%的增长率。因此,1990年资本市场总量占到了世界GDP总量的40%,同期美国资本市场的总量超出了GDP总量的39%。
1.3 资本出口到国际生产领域
正如表5所示,资本出口已占到很大的比例。
表5 1980~2004年FDI的输出量与GDP的变化(10亿美元)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04
FDI存量(1) 524 1785 6148 9732
GDP(2) 11808 22519 31647 40671
(1)/(2)(%)4.4 7.9 19.4 23.9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R&D,2005,P.14 and P.308.
在1980年,外国投资存量(FDI的输出量)占世界GDP总量的4.4%。该比值自那时起一直持续上升,在2004年达到了23.9%。
在1914年,这些资本投资方向主要是初级原材料部门:55%的资本投向了原材料部门,20%的资本投向了铁路部门,15%的资本投向了贸易物流部门、公共福利和银行等相关部门。以本地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英属地区和俄罗斯。然而,除铁矿石、煤和钒土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投资都集中在英国和发展中国家。在那时,英国的资本输出量占到了全球的45.5%。
显著的变化仅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将世界最大投资国的地位让给了美国: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的资料,1960年英国资本输出占全球资本输出的比值为44.9%,1975年为44%,1980年该比值为42%。在1960年,英国和美国35%的投资集中于制造业部门,而该比值在1938年只有25%,在1914年只有15%。美国在制造业中的投资份额同样高达45%。
制造业部门随后发生了变化。直到那时,跨国企业的投资都旨在供应本国市场。在1960年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发展了经济自由区,为了向宗主国提供产品,外国企业的投资都集中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到20世纪60年代,电子产业中出现了第一家螺丝钻生产企业,1962年费尔切尔德在中国香港建立了半导体的海外装配线。1964年通用向中国台湾转移了一些微电子的装配线。1966年费尔切尔德在韩国建立了第一家工厂。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制造商在墨西哥边境设立了半导体的装配工厂。在此后,美国企业逐渐将投资转移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这是向海外生产扩张的起点。“例如,在1966年,美国TNCs公司在马来西亚雇用了1750名制造工人,在新加坡雇用了1232名工人,在中国台湾雇用了4804名工人。到 1987年,马来西亚在美国企业就业的工人已经上升到54000人,新加坡的工人数上升到 38400人,并且台湾地区的工人数上升到49100人。每个增长率都超过了1000%——而在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的该比值都超过了3000%”。
汽车制造业同样取得了发展。起始点好像是1980年福特公司重组欧洲企业的活动。此前,每个欧洲子部门都主要集中于当地市场的销售经营。在1980年,福特公司决定指导它们在整个欧洲单一市场上进行销售经营。生产单位专业化:装配线由模型控制,并且汽车的生产和供应整个大陆中厂商使用的部门的生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紧随福特之后的是通用公司:后者在瑞典建立了决策中心。很快其他汽车制造商纷纷效仿。美国制造商在墨西哥建立包括整个北美的生产结构单元。在东南亚丰田公司是先锋,它在泰国集中了其装配线,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集中了其生产线,在菲律宾建设运输中心。
十分有趣的是,在1980年福特公司发展了世界车的概念。目的就是一辆车使用的部件来自世界各地。虽然运作失败了但这种生产和理念却一直保存至今。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莱切在其书中给出了另一个全球化的例子:关于Pontiac Le Mans的。他解释今天的生产是全球化的:“例如,当一个美国人从通用公司购买一辆 Pontiac Le Mans,他或她不自觉地介入了一笔国际交易中。其中 10 000美元付给了通用公司,将近 3 000美元因为劳务和装配操作付给了韩国,1750美元因为购买高级部件(发动机、驱动桥和电子设备)付给了日本,750美元因为发动机的设计付给了德国,400美元因小部件付给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因为英国的广告和市场营销付给250美元,因为爱尔兰和巴巴多斯岛的数据处理服务支付50美元。剩余的 4 000美元分配给底特律的策划部、纽约的律师和银行家、华盛顿的游说者、全国工人的医疗保险和大多数住在美国的通用公司的股东。”他为了证明跨国公司的运作是全球水平的,与一国范围内的运作是不同的,举了一个例子。在通用汽车主席查理•威尔逊成为国防部长后,他在1953年告诉新闻记者,有人问他如果两个工作岗位完全不相容他会怎么办?他说:“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冲突,因为对我们国家有利的对通用也有利,反过来也一样。不存在任何差别。我们公司太大了。它与国家的利益完全一致”。
对罗伯特•莱切来说,不幸的是反例很快就出现了。事实上,上面的例子不起任何作用。它是基于通用公司和大宇的合作协议,但是后者并未被付诸实施并且 Pontiac Le Mans也没有被卖掉。汽车产业仍只是在一个大陆内运作而不是在世界水平上运作。
我们随后将会讨论跨国公司与它们的母公司之间的关系。然而因为价值的生产不可能在全球水平上进行,我们能够确信并没有真正的全球性生产。一国一小时的生产在另一国并不一定仍值一小时。世界各地区间接的工作条件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劳动力的报酬不仅是不同价值的函数还是不同劳动力关系的函数。在这种框架下的全球化与跨国公司考虑这些因素有关,在各国政府和跨国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帮助下获取最大的利润。即使没有创造世界价值,剩余价值的转移也存在于工人世界——特别是从第三世界向资本主义权力中心的转移。
今天,资本输出影响到所有的部门,正如表6所示,服务部门最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主要集中在美国,此处没有列出详细的统计数据。
表6 970~2004年美国FDI部门输出量 单位:%
年份 1970 1980 1990 2000 2004
采矿业 27.8 22.1 13.3 7.1 4.9
制造业 41.3 41.4 38.8 26.1 20.7
服务业 31.0 36.6 47.9 66.8 74.3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different years.
服务部门的资本输出量从 1970年的 31%增长到 2004年的 74.3%。1970年它的份额超过了原材料部门,而特别是在1990年它又超过了制造业部门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部门。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如果考虑到为生产做贡献的服务部门的特定因素,制造业外资输出的比重可能并没有下降。
1.4 帝国主义之间的世界瓜分
全球范围内的垄断已经在它们之间将世界进行了瓜分。但这种瓜分引起了无止境的斗争。跨国公司是巨型企业,它们间存在着剧烈竞争。购并的浪潮就是例证。谁会首先吞食其他对手,谁就会赢得世界最大的市场份额,谁会获取最大利润(剩余价值)才是最大的问题。
政府间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如果干涉的方式毫无疑问与1953年完全不同,它就很重要。因此,美国政府促进自由贸易,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促进它的企业努力发展新的技术。另外,国防部也积极支持美国企业,定期地给它们订单。在欧洲创造更加一体化的市场使该地区的所有企业受益,因此主要是欧洲公司获益。为赢得全球竞争,一个企业必须在本国市场上变得强大。例如日本,权力很大的通产省部长就定期地制定计划支持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
在一个区域获得绝对优势是这些帝国主义政府永远的目的。世界被瓜分。美国已经没有全球竞争领导权。然而,在一些领域,为了过去和目前的利益,即使它们不具有大规模的暴力特征,美国和欧盟、日本间仍存在着不一致的争论。因此西非、欧洲、传统的殖民力量和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都追求石油资源。亚洲则是日本和美国(一些部门中也有欧洲企业)跨国公司觊觎的地方。
二、社会主义的贡献
自从列宁的帝国主义分析后的最大变化就是1917年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她不仅仅是俄国的革命更是全世界的革命。
首先,它表明存在着替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制度和资本主义受到了历史的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背叛,革命力量很难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取得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和亚洲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于东欧、中国、朝鲜和越南共产党的胜利,人类的很大一部分从帝国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主要由大多数民族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和万恶的资产阶级(法西斯和纳粹)发动的世界大战,表明资本主义将制造多么残忍的行为。社会主义是为大多数人解放的体系。实际情况是,在帝国主义剥削了工人阶级的劳动成果后,数百万人民就注定要挨饿、贫穷和被资本主义剥削。正是美国接替了法西斯主义成为反对社会主义进步的壁垒。它发动了分裂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它参加了对希腊的再征服。它发动了朝鲜战争。在越南进行了殖民统治阻止该国的统一。
在一些场合美国受到了打击和受到了叱责。在1959年,它被赶出了古巴,这个作为美国领导人度假地的小加勒比海岛国。在1975年,屠杀之后,美国被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赶跑了。
社会主义的出现鼓励了第三世界的解放运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无疑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树立了榜样。它表明解放是可能的,经济发展是可能的,并且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三世界迅速扩张。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集中了第三世界中的大多数国家,也包括中国。1956年,苏伊士危机表明殖民地埃及可以成功地抵制外在殖民国家的挑衅。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开展了反殖民运动,通常正式地实现了原则上的政治独立。这些发展推动了阿尔及利亚、中东和尼加拉瓜的民族独立运动……在一些国家例如伊朗,美国代表被驱逐出境。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需求保证了全球20%的贸易额。
自那时起,由英国的马格里特•撒切尔和美国的罗纳德•里根采取的政策使得帝国主义的政策具有了侵略性。尽管他们试图建立新的殖民体系,但第三世界国家像中国、印度、巴西和其他国家在当今世界中具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最后,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给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欧洲带来了杜会性权力。社会保障、工资上升和工作时间缩短……这些权利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在发动了无情的战争,促使了工人阶级的贫穷后,资本主义在欧洲采取了一条温和的更加社会化的道路,在欧洲社会民主党就是如此。这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的胜利。如果工人阶级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他们就会选择斗争以直接支持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分析全球化时,我们必须考虑社会主义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正如列宁在他的时代所指出的那样,全球化的研究不应该被限于经济领域,而应该是全面性的。
三、当代帝国主义的两个主要变化
为分析目前的全球化,必须先考虑两个基本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1973年爆发的经济结构危机,期间每桶石油的价格上涨了4倍。经济结构危机伴随着生产率的缓慢下降和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它同样面临着收入和资本持有者的财富下降。资本家开始反击了,而这样的行为通常是被英国的马格里特•撒切尔和美国的罗纳德•里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所认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削弱第三世界的统治力量,最后按照对资本家有利的方式再分配财富。
在最后一点上那些政策是成功的。从表7中可以看出,自1980年以来美国最富的一部分人已经看到了他们的财富在整个国家财富中比例的变化。
表7 1%最富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例变化 单位:%
年份 1958 1962 1969 1972 1976 1983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比例(%) 30.4 32.2 31.3 31.6 21.9 33.8 37.4 37.2 38.5 38.1 36.8
资料来源:根据 Edward Wolff(1987),“Estimates of Household Wealth Inequality in the US 1962-1983”,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nr 3,September,and Edward Wolff (2000),“Recent Trends in Wealth Ownership”,Jerom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Working Paper n°300,April计算得到.
20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在30%左右。1973年的经济危机使该比值下降到21.9%。里根的政策使得富人们迅速重新赢回了在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因股票交易危机所失去的财富。更有甚者,他们拥有的财富的比值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的38.5%。2001年的危机使得该比值再次有所下降。
第二个变化的因素是在反对苏联和东欧的冷战中取得了胜利,最直接的结果是那些国家纷纷解体和分裂并经历了未曾有过的衰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克林顿的经济顾问、世界银行副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这是人类历史上在短期内贫困最快的增长(除战争和饥荒期间外)”
在那些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建立的国家以及一个替代资本主义的新制度中出现的上述悲剧对全球其他地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资本家的侵略性措施已经得到加强并使工人的收益迅速下降。第三世界面临的压力增加了。可回旋的空间进一步减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显著的帝国主义主导力量美国的领导下,整个世界又一次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被统一起来。世贸组织就是被创造出来加强这种统治的。然而,它也暗示了帝国主义的傲慢。
四、美国:走向全球霸权
自1990年以来,考虑到它的帝国主义联盟,美国采取了一种激进的措施。在苏联解体以后,先前被领导人称为“自由世界”变成了最主要的帝国主义势力。美国迅速调整了目标以压制任何能够对它形成挑战的其他力量。这可以从1991年由保罗•沃尔夫维茨和列维斯•利比起草的命名为防务计划纲要的文件中可以观察到。该报告是由当时的国防部长迪克•切尼下令制定的。
然而,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如果考虑生产率的话,美国已经逐渐被欧洲和日本赶上了,从表8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表8 欧盟、日本与美国真实人均GDP(以购买力平价标价)的比较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8
美国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欧盟 47.2 60.4 67.8 70.6 68.3 65.1
日本 20.1 35.2 64.6 72.3 80.9 74.7
资料来源:Angus Maddison,Leconnomie mondiale.Une perspective millenaire,OCDE,2001.The amounts are calculated in dollars PPP(purchasing-power-parity)Geary Khamis of 1990
在1950年,欧洲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日本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1/5。整个赶超过程是持久的。欧洲和日本的赶超过程分别在 1980年和1990年达到了最高点。那时,美国出现了一本名为“美国制造”的书,该书由麻省理工出版社出版,它指出在八个产业部门中日本企业的表现超过了美国企业甚至美国所有的制造业都经历了轻微的衰退。
一旦摆脱对苏联的斗争后,美国就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以重新获得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地位。它建立了国家经济委员会。它把“冷战”的外交政策应用到商业行为中以支持美国的跨国公司。它直接指导中央惰报局和国家战略局的活动转向经济目标。结果是立竿见影。从表 8可以看出 1990年以后,不仅欧洲而且日本经济都受到了损害。
当发现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后,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政策。五角大楼发动了一场将新技术英特网应用于军队的革新。然而,“美国新竞争力”事实上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根基。
首先,对第三世界,特别是墨西哥、中美和东亚,创造价值(因此也就产生了剩余价值)的制造业被重定区位。这包括了大多数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制衣产业。
如果将制造业的增加值和进口到美国的制造品的增加值加总到一起,这种变化明显可见。如果可以的话,一些产品的增加值可以被计算两次,例如,一些产品是美国制造的用以出口到国外生产再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我们假定这些账户的值很小。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无法改变表9所展示的情形。
表9 1973~2004美国生产结构的增长(10亿美元)
年份 1973 1980 1990 1995 2000 2004
美国制造业 321.9 587.5 1040.6 1289.1 1566.6 1545.4
从欧盟、日本、加拿大进口 34.5 90.4 243.6 350.2 506.5 683.9
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 8.0 33.8 132.0 257.7 462.7 841.3
总进口 42.5 124.2 375.7 607.8 969.1 1525.3
总生产结构 364.4 711.7 1416.3 1896.9 2535.7 3070.7
资料来源: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for value added in manufacturing,and WTO,annual report,different years for imports.
制造业的增加值和进口的增长可以被观察到,但后者更大。直到近1990年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更重要。那些从第三世界国家的进口增长迅速,在2004年超过了其他国家。
这在表10中更明显,表10使用了前表中同样的数据但是以百分比表示的。
表10 1973~2004美国生产的结构性增长 单位:%
年份 1973 1980 1990 1995 2000 2004
美国制造业 88.3 82.5 73.5 68.0 61.8 50.3
从欧盟、日本、加拿大进口 9.5 12.7 17.2 18.5 20.0 22.3
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 2.2 4.7 9.3 13.6 18.2 27.4
总进口 11.7 17.5 26.5 32.0 38.2 49.7
总生产结构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见表9。
美国制造业的份额持续下降。进口的份额从没有停止增长。这就意味着外国制造业对美国消费的重要性逐渐增加。然而,在1990年,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的份额依然是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份额的2倍。在2004年,从第三世界进口的份额是最重要的。在1973年,进口是受到管制的:每件产品或几乎每件产品都是由美国制造的。在2004年,美国国内只能制造保证一半需求的产品,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的产品满足了1/4的需求,从欧洲、日本和加拿大进口的产品满足了另外1/4的需求。
那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美国经济对第三世界制造的产品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是必须被控制的,否则当这种产品供应被中断后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保障了美国获得的来自外国产品的剩余价值的国际转移。这种转移有以下几方面:对纺织品、电视机和收音机等产品支付低的价格;但同时也通过专利和相关服务而获得的版税将在国外获得的利润返送回国。最后,通过进口这些的产品使得劳动力的价值降低,从而使得在美国内支付较低的薪水成为可能。
“美国新竞争力”的第二个基础是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点在1.2节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据估计股票市场的资本收益率每增加10%就能创造美国居民的消费增长0.5%到1%。如果我们采用估计的上限值并且如果我们观察到居民持有的财富从 1990到1999年间增长了 200%,我们可以估算出美国的消费增长 7 700亿美元。而美国 GDP在此期间增长了 34 650亿美元,可以估计出居民的消费应归功于资产存量的增长大概是22%。这是一个无可忽视的数字。
对此,必须说明是资本家将他们的资金注入到美国经济中,主要是与证券有关的。表11包含了这些方面。
表11 1991~2004年美国GDP每年增长率,资本净存量和年外国证券投资额(10亿美元)单位:%
年份 1991~1994 1995~1999 2000~2004
GDP增长(1) 317.3 439.2 493.2
净资本账户(2) 63.4 178.7 493.7
差额(3)=(1)-(2) 253.9 260.5 -0.5
占GDP比重(%)(4)=(2)(1) 20.0 40.7 100.1
外国证券投资(5) 111.3 274.1 535.6
占GDP比重(%)(6)=(5)/(1) 35.1 62.4 108.6
资料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16 December 2005.
注:净资本账户与即期余额是相反的。
因此,虽然在最后期间美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衰退,在1991~1994和1995~1999年期间美国年平均GD P仍是增长的。然而,从境外流入的净资本增长非常迅速。在最后一段时期,由于东南亚、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和土耳其都爆发各种经济危机和欧洲与日本经济的增长乏力促使整个世界的资产阶级将他们的资本投入到美国(正如表11第5行所强调的:外国证券投资)——这个被认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事实上,在最后一个时期,外国资本账户与GDP年均增长率相对应,美国的经济增长看起来就是被每年流入的资本所推动的。
再一次必须强调美国对这些资金的依赖。如果没有的话——在2005年,整个账户大约有 700到 800亿美元,估计超过 GDP的 6%,美国的外汇账户将会彻底失去平衡,因此就会刺激美元贬值,产生全球货币系统崩溃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
最后,第四个“美国新竞争力”是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美国集中提供服务和高新技术生产,它可以以昂贵的价格向国外出售服务或将它们的专利以昂贵的价格向外国出售。那就是微软、英特尔和其他公司的示例。由于世界上外国人拥有比美国人多的价值25 000亿的资产,从这些投资获得的收益比其他方式在美国获得的收益多:“通过代理机构每美元投资在国外平均可以获得8%的收益率(考虑到贬值和资产的通货膨胀因素)。通过比较,当一个外国人投资于美国时他只能获得平均4%的收益率”。这是美国专家自己得出的结论:“在 1995和 2004年间,美国获得了净2 000亿美元的收入,尽管经常账户在此期间赤字高达3万亿美元”。
从国外美国企业流入的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百分比一直在增长。表12就显示了这种增长。
表12 1960~2004年外国企业利润占总利润的部分 单位:%
年份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4
外国企业利润 6.3 11.4 15.8 15.0 19.9
资料来源: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2006),The Annual Report,in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Washington,February 2006,388.
在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外企业的利润占美国企业总利润的比值为6.35%。该比值在70年代为11.4%,而在80年代该比值为15%。该比值在90年代的停止增长主要是因为美国自身经济的强劲增长。然而,当美国国内经济增长趋缓,该比值再次增长,在最近几年将达到20%。
美国充分利用剩余价值的国际转移以推动这个最富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与财富的增加。如果美国自1991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异常的,那么它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的扩张、外国的支持和从世界其他国家勒索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数目足以允许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而它们却被富有的美国人用来满足进一步增加寄生阶级的财富和金融力量这一奢侈的目的。
为支持经济力量,美国在获取军事能力方面比其他任何方面做的都多。在经历短暂的军事预算削减后,在最后十年它再次开展军备竞赛。今天,它的军费支出距世界整个军费支出的一半差不了多少。
五、全球化和单边帝国主义
在1916年,列宁为了反驳考茨基的概念,捍卫他对帝国主义的分析,特别地批评后者有关超级帝国主义这个概念。资本主义竞争将会导致一个单一的垄断经济体的产生。这个垄断主体会主导世界并为确保霸权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支持。
列宁的批评是严厉的。他写到:“考茨基对帝国主义的理论分析,和他对帝国主义经济的和政治的批评中弥漫着一种和马克思主义绝对不可调和的精神,模糊并曲解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欧洲工人阶级以任何代价进行革命运动的机会主义。”
今天,相似的观点活跃于全球化运动中。最著名的是托里•尼西瑞和迈克尔•哈特的观点。根据他们的观点,帝国主义已经被帝国所取代。它最终为联合起来的领导阶级的利益所主导。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已成往事。只是通过警察来惩罚难以控制的政府和反叛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中工人阶级不再是先锋队。虽然没有总是以俗套的形式出现,这些观点很是流行,特别在反全球化的运动中更是有市场。
像列宁一样与卡托斯基针锋相对,我们必须批评这些观点,因为它们涂污了和掩盖了我们社会最基本的冲突。
事实上,资本主义中的团结和和平从来就只是表面的现象。企业间的竞争和巨型企业间的竞争十分剧烈。购并的浪潮就是例证。每个企业都试图消灭它的竞争对手。管理大师阿兰•明茨描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资术主义就是一场没有发动的战争,为了更大的世界地位、为了它的突破、为了更大的出口协议和本国的市场而战斗,所有的决策就像战场上的决策一样,经济领域内冲突的范围不再新的,当经济增长消失导致战场缩减和演员胃口的增长,或者生存的欲望增加时,这样的冲突变得更加尖锐。在这一场战争中不敢提及名字,机动性依然是决策的一部分并且以政府产业这种复杂的形式出现。在那个商业世界,词汇、习惯比过去战争中的谦恭更多,社会礼仪的背后隐藏着残忍的事实”。
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竞争对手间的冲突更加尖锐而不是缓和。对回报和利润率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些金融企业利润率的最低标准通常是15%。为达到这一标准减少工作岗位、消灭或吸收竞争者。这是被显示出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不是和平的趋势。
帝国主义政府被领导去捍卫它们的跨国公司,无论它们的表面特征如何,它们还是要进行相互间的竞争。能源领域就是一个例子,为了空间而斗争。
例如,美国在中东的项目侵犯了欧洲的利益。白宫试图建立起它对石油资源的控制,目的是使它能够拥有阻止紧急事件的手段。美国对波斯湾的石油供应不是十分依赖。只有沙特阿拉伯大量向其出口石油。另一方面,欧盟对中东更加依赖并且不听从美国的意见,目的就是增加其在该市场中份额,特别在伊朗、黎巴嫩……这些被华盛顿认为是不可靠的国家。对美国而言,通过战争或公开地声称将按照自己的意图对该地区进行改革可以保证它在这个地区的霸权。对欧盟而言,为了向阿拉伯人做出一些让步,必须提出一个更加具有弹性的政策。但是,两种政策定位在长期中是不相容的。
空间政策是相同的。美国的政策建立在垄断的基础上,而且美国航空制造业的所有方面都是排他的。例如,欧盟发展了自己的空间产业并在该领域内与美国竞争。相对美国50%的市场份额,欧洲只有33%的市场份额,它一直试图赶上美国。又一次,这个计划是不相容的。航空产业与政府紧密相联,政府给该产业内企业下达订单。民用和军用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波音和空中客车虽然都是商业飞机的制造商,但同样也是军用设备的制造商。
欧盟计划在欧洲再次发起竞争是与美国维持其霸权和阻止任何新的竞争对手的政策相冲突的。从这一点来看,欧盟无论在自由党还是社会民主党政策的指导下,都不是可以替代美国的一个帝国主义统治力量。由另一个可能是文明的欧洲替代一个放纵的资本主义美国,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由另一个国家代替占据霸权地位的国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过去欧洲精英们已经表现了他们最坏的本领: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今天美国在每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10年后的情况如何?美国今天的经济增长能够持续吗?它能够避免不触发任何推翻目前力量关系的危机冲突吗?
在 1916年,列宁写到:“在 10到 20年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相对力量是否依旧不变?答案毫无疑问?”事实上,20年苏联的解体是不可想象的,正如美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相比再次迸发一样。
六、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
在当今的世界中,帝国主义者的全球化建立在巨型炸弹之上。美国的壮大,对人类而言是构成帝国主义者傲慢、危险、寄生及灾难性的基础性因素。
在经济层面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并不能超越长期的真实经济。调整是必要的,即使冒着被认为野蛮的危险。同样,来自海外的资金,今天看来是关键的,它创造着美国家庭消费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拉动着进口。然而,那将迅速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如果股票市场崩溃,就会导致居民消费的停滞。家庭负债目前占到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萧条时的负债率。
增长是基于美国在经济、货币、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无上权威。幸亏美国吸引了如此之多的所需的外资。如果美国无上权威的“自信”发生动摇,那将使国际资本家们不愿继续投资到美国,从而使经济突然陷入危机。
由于美国的霸权对于美国的壮大是必要的,因而就需要对战略性资源,诸如原材料、石油、微处理器和外太空领域实现控制;就需要对竞争对手甚至独立国家进行斗争对抗;就需要对参与全球化的所有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进行掌控;因此对反抗美国的区域发动军事控制和惩罚成为必要的手段;本国跨国公司无休无止的扩张同样是一种必要。一方面,美国经济体制存在的矛盾推动其进一步实行霸权,如若不然,美国的无上权威将遭质疑,美国的资产阶级的收入与财富将处于危险之中。另一方面,所有这些与20世纪的整体发展相悖——到1990年,非殖民化以及第三世界的各个国家纷纷独立,这同样有悖于各民族抵抗的意愿及他们的组织能力。多极化及多边化的世界,源于世界人民数个世纪的渴望,现在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正在遭遇美国单边霸权的野心。
从上述观点看,美国视中国为其头号敌人,尤其反对使中国朝着社会主义迈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中国发展的规模同样为其忧虑。以目前的发展差距,中国在2030~204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越美国。中国的壮大因而是超一流的。与中国相联的亚洲近邻同样如此。中国以及亚洲的发展意味着出现了这样一个区域,从人口和经济增长而言都可以摆脱美国的控制。那将是白宫不可承受之重。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不稳定的。与美国经济增长相联系的霸权违背了各国以自由和独立方式谋求发展并获益的意愿(而非像现在,仅有一部分美国跨国公司的股东获得满钵的利益)。美国视中国为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力量,竞争对手,并想方设法阻止其复兴。所有这些都与帝国主义相联,并带有当今全球化的特征,这些将会使世界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导致波及全球的暴力战争。
七、小 结
列宁将世界大战解释为帝国主义国家政策的结果。他并且认为这个事实暗含着比资本主义制度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更多的内容,除非通过发动社会主义革命阻止资本主义的战争趋势——否则逃避这种趋势是不可能的——这暗示着这种体制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危机中,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的危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夕”,他在这本重要的著作的序言中这样写到。
今天,在对苏联冷战胜利后的多年之后资本主义仍洋洋得意时,我们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这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