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书记给南报的“普世”上了一课
胡总书记给南报的“普世”上了一课
忠言 文
一个时期以来,以“两南”(《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南方报系,出现了一种杂音。一些“精英”利用手中把持的话语权,竭力蔑视、诋毁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极力宣扬西方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利用藏DU暴乱事件、奥运圣火传递、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有些报道别有用心地搬弄是非,挑拨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极富蛊惑和煽动性,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混乱。
《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宣扬“造谣并不可怕”污蔑海内外华人抗议和反对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行经,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汶川震痛 痛出一个新中国》,则把“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说成是党和政府对“普世价值”的承诺,对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巨大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予以歪曲。《南方周末》还发文,主张拆毁毛主席纪念堂,把毛主席遗体发配边疆,竭力诋毁毛泽东同志,亵渎全国人民的感情。这些别有用心的蛊惑宣传,出自一个省级党报之口,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南方报系的所作作为,自然受到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强烈鄙视和批驳,《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检察日报》、《人民日报》等先后对其错误观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以司马南为代表的广大正义网民,也对南报错误观点展开反击。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歪理邪说忽悠群众的阴暗伎俩也是不会得逞的。
让我们看看《南方周末》在汶川地震后的几段文字:
“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
“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槃,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
在南报眼里,中国人民伟大而英勇的抗震救灾精神,只不过是国家“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在南报眼里,“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原来我们不曾具备,而是地震后的“新中国”才出现的;
在南报眼里,世界没有与我们“休戚与共”,没有“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这皆是因为我们没有“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没有与人家达成“底线共识”,所以就没有“民族和解”,更没有“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
在南报眼里,“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槃,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选择什么呢?很明确就是“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这是一个拐点” 只有如此,中国“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然而,胡锦涛 总书记6月30日《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中国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总结和阐释,这无疑是对宣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的所谓“普世价值”,抽了一记响亮耳光。
胡总书记指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地震灾害发生后响彻在中国大地上的最强音。
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和带动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部队、从街道到学校,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胡总书记强调:“实践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能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 ”
胡总特别总结归纳了这次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以灾情为最高命令、以救灾为神圣使命,紧急行动,守望相助,倾力支持,无私奉献,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展现了中国人民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超人勇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广大军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最大限度地抢救了人民生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攻克道道难题,化解种种风险,使科技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强有力支撑。
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通过发愤图强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要通过艰苦奋斗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国各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总书记总结的上述抗震救灾精神,有力批驳和否定了所谓“普世价值”。
胡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必须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把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畏,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在和平建设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事实再一次说明,只要广大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并把这种坚定性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实践上,体现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到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行动上,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带领人民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请竭力鼓吹“普世价值”的南报“精英”们,好好学学总书记的讲话吧。“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国各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才是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团结奋斗的普世价值和强大精神支柱!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