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实现共产主义最多只要二十年

2025-02-15 观点 评论 阅读


有人一看到这个题目,肯定又要哈哈大笑了:“快来看哪,又有人做梦了!”就算我是做梦吧,就只这一次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共产主义非常神秘,非常难实现,更有甚者,有人就干脆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个幻想,是共产党给人的精神寄托,根本不存在。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观点,除了有些人是故意破坏之外,也是我们以前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宣传有不当之处所致。
我们以前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宣传是:共产主义里是任意各取所需的完全的按需分配。而要实现这个完全的按需分配,就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人民的思想高度自觉——能自觉劳动和节约;2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可是,这两个条件,要说第一个实现起来很困难,但是毕竟还有实现的可能,而第二个条件,是根本就不能实现的,因为不管到何时,都不会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先拿生产力来说,什么时候的生产力才是高度发达的?你要说100年后的生产力是高度发达的,可是它比起200年后的生产力则又是极端低下的;你要说200年后的生产力是高度发达的,可是它比起300年后的生产力,则又是极端低下的……所以说,根本就没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再拿物质财富来说,什么时候的物质财富才是极大丰富的?你要说100年后的物质财富是极大丰富的,可是它与200年后比起来,则又是极端贫乏的;你要说200年后的物质财富是极大丰富的,可是它与300年后的比起来,则又是极端贫乏的……所以也不存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关于这两点,请参阅鄙人的《人类的奋斗目的》)。因此,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是不存在的,所以,这就难免让人对共产主义怀疑了。
其实,共产主义只是个制度,它与人民的思想水平、生产力的大小、物质的多少根本没有关系,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可以实现,关键是人民的政权牢不牢,人民警惕不警惕。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就要问我了:“你说共产主义带有强迫性?”是的,开始,任何制度都带有强迫性,等人民都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好处,就不存在强迫性了。有人可能还要说:“你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没有,看起来象是违背了,其实没有违背,马克思在 100年前就支持建巴黎公社,也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对这点我以后再专门解释。如果有人还是硬认为我的观点错误,仍然坚持认为共产主义必须具备以上的条件才能实现,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当唐朝的起义者李顺和王小波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时,你跑到他们面前对他们说:“二位好汉,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你们提出的口号完全违背了科学规律,据俺研究,现在的生产力只能建立现在这样的剥削制度,这样的剥削知道在今天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是合理的,你们这些农民还是回家乖乖受剥削去吧,闹什么闹!”你想想,你成什么人了?所以,说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上面的条件是不对的。  既然实现共产主义不需要人民的思想高度自觉,不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所以在共产主义里,就不能采取完全的按需分配了,应该是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对于生活必需品和不易浪费的消费品,可以按需分配,对于非生活必需品,则实行按劳分配,这样的共产主义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当然啦,实现这样的共产主义后,并不是就停滞不前了,而是要在边建设中边对人民进行教育,以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如果人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能够自觉地劳动和节约了,大多数的东西就都可以按需分配了。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下面我就以中国为例,来谈谈在目前状况下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吧。
第一步,实现公有制,即把生产资料收归公有,逐步实现所有企业、所有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这是实现共产主义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中国共产党打了几十年的仗,死了那么多人,才仅把资本家的财产夺过来,建国后又对人民教育了二三十年,仍然没建成纯粹的公有制,还是存在着许多集体所有制。然而,今天要建立公有制,还是有以前的基础的,广大工人农民对公有制既熟悉,也很有感情,毕竟不象五十年代那样不知道公有制是什么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党和政府有这个意向,事情就好办多了,而且以往也有经验,可以借鉴。这个过程要5-10年的样子。如果实现了公有制,共产主义就实现一大半了。不过,农业上的承包制可以暂时不动,等农村的小村并成大镇后再一并完成。
第二步,调整分配原则。这一步与第一步同时进行,可以大大促进第一步的进展。调整分配原则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生活必需品和不易浪费的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非必需品实行按劳分配。以下几项有为按需分配,即免费:   1住房 2 医疗 3 主食(可以考虑恢复计划粮) 4普通衣服、被褥 5 教育 6 养老(孤寡老人可在一定岁数例如60岁免费进入 养老院,有子女的老人随便)7 养残 8 通讯(交通也可以考虑)。
上面几项,是每个人生活必需的,而且占生活的大头,所以上面几项必须进行按需分配,而且凭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完全可以做到,所以不管是劳动差的,劳动好的,还是有残疾根本不能劳动的,均有一份,这是从道义出发的。即使不给,国家也一点都不能节省。例如说残疾人吧,如果不给他们,他们要么饿死,要么东讨一口,西讨一件,其实东讨一口,西讨一件,还是消耗国家里的物资,国家一点都没节省,所以还不如干脆给他们算了。但是,对于非必需品就不能按需分配了,干得好的、干得多的,就多得;干得差的、干得少的,就少得,可以实行计件工资。例如电视机吧,就不能给残疾人了,只有每个劳动者都得到之后,最后,经过劳动者的同意,政府才能分给他们。如果有些人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是不是还要给他们基本生活用品呢?不能,这些人的行为在公有制里是犯罪行为,不仅不能给生活用品,还要强制劳动。
国家在上面几项实行免费后,不仅方便了管理,而且还能为国家节省许多开支。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话就不对了,都是免费的,你怎么还说节省开支了呢?”是这样的,国家的实际收入是原材料的产量,而非票子,有了原材料就有一切,没有原材料,什么都没有,原材料的消耗才是支出,不要中商品经济学的毒。国家为了收费,要造许多收费设备,例如刷卡机、计费器等,这些东西都要消耗许多原材料,如果不收费,这些东西不就省了吗,国家不就节省一笔开支了吗?大家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节约的话,水和电也都可以免费了,这样光电表和水表,全国就要节省多少原材料,而且也不要三天两头去收水电费了,这样不仅少了贪污的渠道,而且政府还少了一些麻烦。  如果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民思想水平越来越高,免费项目还会增加。
对于按劳分配这部分,当然最好还是以工资形式来实施,但是工资中不包括上面几项免费的费用。工资总额应该这样确定:如果某年国家生产了一堆非生活必需品,它们是需要用工资购买的,如果它们的总价格定为100亿元,则这年的工资总额就是100亿元。
最后还要知道,公有制里的货币,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和市场经济里的货币的本质不同,它们不能表示国家的收支,发放货币只是国家强制人民节约和劳动的手段,只有原材料的生与灭才是国家的收支。   
第三步, 为了实现第二步的目标,应该对生产取向进行调整,把生产建设的重点放在重工业、生活必需品和农村上。
在重工业方面,增大采矿、冶炼等设备的生产,以增大原材料的生产速度,把在中国内采矿的外国人请出去,中国不能再卖血了。
在生活必需品上,重点应该放在普通住房的建造上,它是个消耗原材料的老虎。估计现在中国还缺乏标准住房三亿套,多数在农村。其他的,象食物、衣服、医药、油盐酱醋、锅碗瓢勺等都必须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
在农村上,实行小村并大镇战略。国家选好地址,建好住宅,把数个小村的人全部迁进去。这样不仅可以增大耕地面积,而且还可以把小块地并成大块地,利于大型农机的耕作。以国家每年能建造1500万套住房来算,完成上面的计划大概需要20年(假设每套住房消耗钢铁2吨,那么1500万套就消耗3000万吨,占了钢铁年产量的近1/3,所以1500万套的生产速度有也可以说是到顶了)。在这同时,国家还不要忘了生产大型农机,以实现农业机械化。稍后,农业也可以实行工资制。
为完成上述目标,除了加大重工业的建设之外,国家还要限制一些消耗原材料太大的轻工业产品以及某些非生活必需品(例如烟酒)的产量,还应该彻底停止大到小轿车、小到纯净水的奢侈品的生产,还应该彻底停止豪华公路、铁路、大楼、宾馆、旅游区、轻工业区的建设,把省下来的原材料用于建设重工业、生活必需品上。中国暂时还玩不起小轿车,只能发展公共交通,不管多么大的官,都只能坐公共客车(除了需要重点保卫的首要领导人之外)。当然,小轿车等奢侈品还是要生产一点的,以奖励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例如革新能手、劳模、有突出成就的科研人员等。
因为,我对目前中国的资源状况、生产力情况不了解,所以上面说二十年实现共产主义只是个很不确定的估计,虽然不确定,但是不影响理论。
最后,我还要说说就业问题。当农业上实行了机械化以及工业上的机械化更加发展之后,肯定会有许多过剩劳动力,这时国家可以把劳动力分成几批,轮流工作,轮流休息,也可以减少每天工作时数,增加班数等,这一点,我在《只有计划经济才能杜绝无业和失业》里已经谈了。
当上述目标实现后,人人就都可以过上安居乐业、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到那时,即使我们国家没有一幢摩天大楼,没有一辆 小轿车,谁又能说中国人不是最幸福的呢,谁又能说中国不是最富裕的呢?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