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有多长?
“初级阶段”有多长?
——还说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
伟大、光荣,是因为它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不朽的业绩,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正确,是因为它总能给中国的革命人民指出正确的前进方向,总能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正确,不是说它没有错误,不会犯错误,而是因为它总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地毫不犹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它之所以有这种非凡的能力,是因为它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它“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意识依赖于存在,认识落后于现实,社会主义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这些决定了领导伟大斗争的革命党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不走偏方向,党能要求自己的,是尽可能的少犯错误,不出大的偏差。即便如此,也不能常常如愿。伟大和正确,是不断纠正错误的结果。对待错误的态度,是检验一个党是否真诚、是否真正革命的试金石,党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的党、真正革命的党。
一个革命的党,必须坚定地朝前走,也必须经常地往后看:总结教训、总结经验、端正方向、以利再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改革开放也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像 李 君如反对对改革开放“一分为二”,像陈奎元“不能允许”议论、讨论“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包括李、陈二位在内的许多人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的实际,就是发生在中国的一切事情。发生在中国以外,但与中国相关联的,也是中国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中国的实际,就叫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忌带主观性、片面性。事先划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事先规定哪些“实际”允许结合,就不是完全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严格地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企图摆脱阶级性,舍弃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不能叫做马克思主义;轻视实践的革命作用,也不是马克思主义。
有这样一段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的不足或者失误,都是因为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造成的。”乍一看,冠冕堂皇,无可挑剔。但用于总结经验,则“似是而非”。
人的主观努力,是农作物增产的必要条件,而自然气候条件,对作物的影响更重要,把增产全归于“措施”之力,难免于“贪天之功”;《哥达纲领》不能因为德国无产阶级的善意和免疫力,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时候工作遇到挫折,也不能说就是“因为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因为,矛盾的发展、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渐进的、需要多次反复的,不能一概而论,由于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就把“努力”全都否定了。这样的句式,并非首次见到,是用“结果好就一切都好;结果坏就一切都坏”的实用主义和经验论来冒充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但是并不代替认识的过程,不是神仙一把抓的“仙方”。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并不神秘,也许是对的,但是真正照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做起来,却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许多的“是”“非”已经明晰起来。现在,中国共产党,每一个真诚的共产党员,都应当同全国人民一道,认真地回顾、认真地总结,是是,非非,以利于纠正失误,以利于社会主义的事业冲破障碍,继续前进。
改革开放,成绩很大,失误也不少。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实践证明,许多问题的产生,都与理论研究进入误区相关联。比如“过渡时期”,比如“初级阶段”。
关于“过渡时期”。
依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考察、认识人类的历史,可以依据不同的社会特征,分成若干段落,也就是若干历史时期。在两个段落之间的一定时期内,既具有前一时期的一定特征,又具有后一时期的一定特征,或者说是从前一个时期发展到后一个时期的必经阶段,就叫做“过渡时期”或“过渡阶段”。这是“过渡时期”的一层意思。“过渡时期”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前一个历史阶段和后一个历史阶段的过渡阶段,中间阶段,也就是“过渡时期”。
由于马克思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把人类社会划分成几个阶段(社会形态),并且使用了“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使得“过渡时期”在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中,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在这里首次提出了过渡时期的观念,认为它是处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社会(国家)形态,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列宁称这个“过渡时期”为“社会主义”(《伟大的创举》《国家与革命》等)。他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相当的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列宁把从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也称作“过渡时期”。1918年,列宁写道:“现在我们经历着一个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最困难和最痛苦的过渡时期……”(《莫斯科工会和工厂委员会第四次代表会议》)。一个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个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虽然都被称为“过渡时期”,指的却是不同的社会阶段。
在论述争取解放的落后民族是否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这个问题时,列宁认为:“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这里,前一个“过渡”,是过渡的第一层意思的意义,指的是社会主义之前的社会(不必一定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后一个“过渡”,是过渡的第二层意思的意义,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列宁在这里把两个“过渡时期”连接了起来。中国革命,就是列宁这一伟大思想的实践。
在新中国,毛主席把我国经济恢复时期之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再往后,毛主席又提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是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这就是“过渡”的第二层意思了。
毛主席的提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符合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也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
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理论界把毛主席说过的两个“过渡时期”混淆起来,只承认“过渡时期”的第一层意思,只承认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的时期是“过渡时期”,所谓“我国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说:已经度过了“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这种认识,背离了列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的论断,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列主义。否定了毛主席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否定了毛主席“整个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矛盾、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一系列论断,改变了毛主席为我党制定的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关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我们现在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似乎也合乎实际。但是,据鲍彤和赵紫阳讲,“初级阶段”原是他们的首创(赵紫阳:《改革历程》)。其目的,就是要“躲避”社会主义,不要“公”那么多。要搞“列宁曾经实行过的‘新经济政策’”,要搞“新民主主义”,要搞“五种经济成分”,已经消灭了的,就要把它再扶植起来。
赵紫阳倒了,鲍彤跑了,“初级阶段”“驻”下来了。随后又有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说法。
但是,“新经济政策”不是社会主义的政策!它是“过渡时期”(第一层意义上的)的政策,“新民主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一边嚷着“度过了‘过渡时期’”,一边实行“过渡时期”的政策,这不是卖矛又卖盾吗(这两个“过渡时期”同一意义,都是第一层意义上的)?
民间有一个“瞎话儿”,说是楚霸王项羽有一种“特异功能”,他能提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地三尺。中国出现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回到本文题目:“初级阶段”有多长。也就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或者说,“初级阶段”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呢?这是中国的工农大众十分关切的问题。因为,“初级阶段”是要求工农大众忍受“牺牲”的阶段。
有人说,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了,就可以进入下个阶段了。这是蒙人!
说句使人讨嫌,却是实实在在的话: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了,“初级阶段”就完结了。
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呢?
中国共产党应该始终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应该只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应该时刻谨记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