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推行英语普教育及是一种自我精神殖民
语言有没有贵贱之分?有!从语言来分贵贱是理智是盲从,却不能一语弊之。
经济地位不仅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语言的贵贱。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内地所知最繁华的地方,有个香港亲戚俨然就是财主一般。粤语风靡一时,那时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是做窗口行业的面试的必备条件,我的好友考旅游景点解说员的时候,熟练掌握粤语是报考的基本条件之一。港澳同胞那时是富裕、繁荣的象征,一时上下,说粤语讲广东话成了潮流。南方人北方人都操着夹生的音调学广东人说话,不会说的就哼哼两句,香港歌坛唱什么广东歌坛跟着唱,广东歌坛唱红了基本全中国也就唱红了。80年代、90年代,广东产生过诸多著名歌手,开始是唱粤语,后来慢慢连国语也唱了,李春波的《小芳》,毛宁的《涛声依旧》,陈明的《跟我走吧》,杨钰莹的《让我轻轻的告诉你》这些都是广东乐坛最后的华章,再后来的后来,广东歌坛沉寂了,粤语也沉寂了。为何?因为大陆富强了,从前上海人听到广东人说话就笑得眉眼成菊花的样子现在多半不见了,萧山有位朋友说的好:香港有什么啊。我在香港街头看车子,好车还没有萧山多。富裕起来的大陆,如今再看香港,心态趋于自信平和,盲目崇拜香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崇拜香港也好,粤语的风行也罢,总还是自己家里的事情。粤语再怎样说得让人张冠李戴总还是要写汉字的,虽然他们用繁体字(现在大约也渐渐用简体多了)可繁体字也还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印记。一脉相承,同本同根,就如以北方话为基准的普通话一样,我们南方人说不来可也绝不会以为普通话大逆不道,但是英语不同,英语,是彻头彻尾的外族文化!英语帝国主义的口号也喊了若干年,但是我们追求英语的狂热丝毫未减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语言和文字是民族的标记,07年2月29日中国三十六家出版单位联合在北京发出倡议,希望业内全体编辑工作者严格确保编制产品质量,减少差错率及语言失范等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表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标记,国人须提高对民族语言的重视。从一九九三年到二00三年,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对部分图书质量进行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前五年的不合格品种超过七成,辞书工具书全部不合格,最严重的差错率超标百倍不止,“无错不成书”已成了普遍现象。
“汉语和英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孰轻孰重?”许嘉璐痛心反问,差错率的直线上升直接体现了国人对民族语言的轻视。国家领导层意识到了汉语的弱化这是民族的福音,但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汉语即便还没有被英语完全打败,也和英语在平分秋色。对于一个主权国家,独立的语言和文字是主权完整的象征,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却大肆追求英语的普及率,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英语的学习,不能不说是一种病态,一种奴化,一种自我精神殖民。
一位在读的大学生满怀悲愤的写下这篇文章:
英语地位至高无上,教学质量与日俱下
“看看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勤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一句话,不会“考英语”,就不会是人才,可悲结论啊。
在这种无知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再加上我国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也许世间再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场景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
由于无知的“共识”,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更有个别头脑发烧的大学,要求英语过六级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四级考过,就准备考六级,六级考过了,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准备考托福、考 GRE、考雅思。。。。。。”把英语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民族的悲哀,长此以往,汉语的存亡都会有问题,就别说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复兴靠什么?靠洋鬼子的口语文字?靠洋鬼子的思想?靠洋鬼子的治国理念?靠洋鬼子的技术?我们复兴的中华民族还是殖民主义?是不是将来要在上海的某某高级场所写上:不会说英语者不得入内?”
汉语沦为土著语言,英语成为官方语言,这绝不是不是危言耸听,汉语和英语的强势相比,显得尤为落寞。人们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在当今国内,英语已然成为第一阶级语言,汉语已“沦落”为第二阶级语言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莫大悲哀。凡是住过酒店的人大约都会看到,酒店里的电气设施大都是英语标识,比如中央空调,没有一个汉字,我也不知道国内的酒店是否住的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我们现在买的许多商品,产品产地也标上了“MadeinCHINA”,英语介绍往往都是大大的,显著的,汉语呢,小小的,不引人注目的,需要翻过来找过去的才可以发现那躲躲藏藏的方块字,药品说明书换成了英语;公交车服务员讲英语,一些名牌大学倡导中文课上用英语,地图标上了英语,,运动员的运动服上也标上了“CHIAN”,甚至连厕所的标志也都换成了“WC”的英语简称。汉语究竟怎么了,为何在自己的国家里都这样没底气?“汉语和英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孰轻孰重?”这样的问句,反应出什么问题?我们现在的行为,在帮助汉语的加快灭亡。那些动辄说英语有用,应该学习的人,请反思一下你的民族立场,也请你反思一下你的有用说词是否拍着胸口说真话,就你自己而言,你每天需要用到多少英语?如果你的工作不需要英语,交际应酬不需要英语,你的生活不需要英语,你所谓的英语有用就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你不过是一个甘愿被英语帝国主义奴化的走狗!
“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少爱国精神,这与长期学习英语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位网友在论坛发贴指出: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也最有效率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彻底放弃自己的母语。英语的威力可见一斑。而现在学习英语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十个只有不到一个需要用到英语,而经常需要用到英语的人更少。我国的英语教育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包括资金与人才的浪费。“现行的英语教育和考试制度,不仅是劳民伤财的问题,关键是谋杀了中国的人才。”从目前统计来看,由于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词汇众多,极容易忘记,因而有教育人士指出,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为考试而学习是没有意义的,英语只能作为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我曾和一个现在美国留学的研究生谈起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疯狂的话题,她说:学习英语是很有必要的,这是进入上流阶层社交所必须的。上海很多高级会所,大家交谈都是英语,如果说汉语,会让人视为另类,被人看不起。哪怕你很有钱,不会说英语也就没有了地位可言。闻言,不语!悲哀!上海人对外国人的崇拜是全国皆知的,上海人眼中只有三种人:一个是外国人,一个是香港人,一个是上海人。其他的大陆居民都是乡下人,连北京人也一样被他们称作乡下人。
中国女人嫁白人老外似乎就是嫁入了豪门巨富,哪怕那个白人女婿老得超过岳父甚至是岳父的爸爸都没关系,只要是老外,那就标志着从此这家人就要走向富足的新生活了。英语怎么能不娇贵不至高无上?
轻视汉语弱化汉语的可怕在于民族的分裂、国家的内部腐烂,如果民心已经被奴化了,这是及其危险的。政府应该出台尽快出台法规制度把英语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里的必修课里抹掉,让它变成一门专业学科,而不是强制全民学英语。高考要取消英语,让英语至至高无上的地位彻底消失,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只有把英语这个毒瘤消除,才有可能解决教育的顽症!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