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因为真爱,她才会选择宁死不屈

2025-02-15 观点 评论 阅读

因为真爱,她才会选择宁死不屈  

——浅谈杨开慧的爱情观对当下人的警示意义  

因为一次闲话,提起杨开慧的纯洁无暇、忠贞不屈的爱情观,在场的年轻人都感到难以理解。有人建议,写写她,这个了不起的女性,以纪念她和即将到来的 9月9日。  

我素不敢将笔触及那伟大的灵魂,深恐自己的浅薄无知玷污了他们。所以,闲扯可以,跟跟帖也会,但真的动起拙笔想“谈”,哪怕“浅谈”都深感惶恐。  

杨开慧出身名门,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教授,思想进步,他为女儿杨开慧取了当时男儿才有的名、字、号,让开慧象男孩一样接受完整的教育,以致书香门第出身的杨开慧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和杨开慧积极投身于这一滚滚的爱国洪流。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著名刊物《湘江评论》,他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办法,改造的办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他号召广大民众,“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在北京的杨开慧每次收到毛泽东寄来的《湘江评论》,都会激动不已,她完全被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革命气概,那激扬文字的反潮流精神振奋了,鼓舞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两颗年轻有为的心融合到了一起。  

他们之间的恋情,从一开始,就不是花前月下、锅碗瓢盆,而是出于对人生崇高境界的共同追求和渴望。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毛泽东送给杨开慧的不是鲜花和蜜语,而是用心血凝结而成的文章和思想。杨开慧用慧眼、巧心,感悟毛泽东的点点滴滴,学习他的思想方法,领悟他的精神境界。  

杨开慧为了一份情不自禁的爱情义无反顾地要求嫁给当时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能给她的毛泽东。像西方的婚姻誓词那样:“你是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我会忠诚地爱着你,无论未来是好是坏,是艰难还是安乐,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你身边。”  

于是,在1920年冬,出身名门世家的杨开慧,不办嫁妆,不坐花轿,不举行婚礼,“不作俗人之举”,就与当时一无所有的毛泽东结婚了。婚后两人互敬互爱,携手并肩。办地下书社经费不够,她就与母亲商量,将父亲去世时北大同事送的祭奠费拿出来资助毛泽东从事着当时要杀头的革命宣传工作。1920-1930年期间,杨开慧不仅要照顾毛泽东和陆续出生的三个孩子,要替毛泽东誊写书稿,她还常随毛泽东去工厂、街道、农村、学校,把马列主义通俗读物和进步书刊送到工农大众手里,并进行各种启蒙、宣传工作。  

为了掩护毛泽东的活动,杨开慧毅然辞去了岳云中学的教师职务,从此跟着革命者毛泽东过起了简单贫寒、东躲西藏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捕。出身书香门弟、大家闺秀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抽、木棍打、竹签扎、杠子压等酷刑,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带着幼小的岸英还在水牢里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在狱中,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人员名单和与毛泽东秘密联络的通讯地址,但她回答敌人的只有3个字:“不知道”。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建言献策:“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得到自由。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 ,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为了信仰,更为了她心中那份“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纯洁爱情不被玷污。她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她毅然割舍下老母、幼儿,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容走向刑场……  

那是怎样的一种痛断肝肠的场景啊!那又是怎样的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  

在那个山河同悲的日子,毛泽东永远地失去了他的骄杨。  

“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这样的爱情观,在严重的拜金主义盛行的今人看来,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并不奇怪。  

当时的毛泽东是谁呀?不仅一无所有,还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革命,要革当时政权的命。而杨开慧,一个北大著名教授的女儿,完全有条件找一个商贾或名流,享受富足的上层生活。  

如果不是因为志同道合,如果不是因为两情相悦,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心灵纯净、极为看重精神世界,杨开慧没有理由选择毛泽东。  

因为,人的需求有物质也有精神的,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核心。“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的物质生活里吃得简单、穿得朴素,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大富翁----精神上最强大的人。  

一个社会如果做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个社会才会呈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如果像现在这样,不注重人的精神需求的引导,任由物欲横流,我们看到的就是今天这种现状:活着就是为了物欲和情欲的追求,有了钱就有这一切;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哪怕是杀人放火。  

因为,今人的精神世界基本关闭,所以,连真爱也无从体验。他们不能想象,如果有真爱,物质的需要真的可以变得微不足道。  

我之所以崇拜毛泽东,不仅因为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智慧超群,更因为他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如果有幸与他同一个时代,我相信,我也愿意为追随他的理念而奋不顾身,为他的“一切为了人民”的信仰视死如归,象千千万万个祖父辈、父辈那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因为我看到:崇敬毛泽东的人,往往都愿意替别人着想,愿意主动接受“集体主义”精神改造自己的私心,愿意把“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奉为自己的做人宗旨,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所以才会有曾经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童话一样美丽的世界。  

季忆  2011-9-5   

  

标签:毛泽东   因为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