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岸英,是金子又何须镀!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近来随着电视连续剧《毛岸英》的热播,各种媒体上关于毛岸英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偶然间看到有人把毛岸英去抗美援朝战场说成是镀金之旅,大意是毛泽东把毛岸英送到抗美援朝战场,是为了让毛岸英到战场上去镀金,同时也了解一下军事情况,从而为以后掌握军权接自己的班作准备,只是没有计算好,让毛岸英死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有人说因为毛岸英的死使中国避免了类似朝鲜的命运,还有人为此而感谢美军飞行员,对此种言论我只有四个字的评价:天良丧尽!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同时也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他牺牲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纵观他的一生,毛岸英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的事情,他牺牲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什么他就该死,甚至还要感谢美国侵略者?难道就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仁不智的人呢?心中充满丑恶的人,眼中自然不会有真善美的存在。你们在诅咒毛岸英的同时,也诅咒了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战士。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毛主席并没有让毛岸英接班的安排,毛岸英在去朝鲜之前知是北京某机械厂的党支部书记,到朝鲜之后也不过是志愿军司令部的一名普通参谋人员,没有担任任何实际职务,何来接班一说?其实就算是毛岸英接了毛主席的班,也没什么不好。只要程序合法,能力足够,是不是毛主席的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对经治理国家看的是能力和水平,而不是亲缘关系,举内不避亲,举外不避仇,只要能把国家治理好,谁都一样。有人总爱拿中国和朝鲜比,把朝鲜打上贫穷、饥饿的标签,其实这不过是跟着西方和韩国的媒体人云亦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些西方和韩国的媒体对于朝鲜的地理、自然、民情、社会、工农业生产又了解多少,是否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主观立场出发,仅凭一些表面现象,便自以为是地作出判断,这种言论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关于朝鲜,我不想多说,这也不是我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问题。  

虚假的东西才需要镀金,给自己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但如果本身就是金子,又何须镀。毛岸英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幼年时因父亲从事革命工作,他和母亲住在外婆家。八岁时母亲杨开慧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捕入狱,年幼的他便和母亲一起坐牢,亲眼见证了母亲牺牲的过程,这对一个孩子是多么大的打击!出狱后弟兄三人被辗转送到了上海,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被人赶出门,与两个弟弟流落街头,挣扎求生,饱尝人世间的艰苦,在这个过程中又失去了幼弟毛岸龙。后来党组织找到他们,把他们送到了苏联,从此他和弟弟毛岸青在苏联生活了十年,这期间又赶上了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毛岸英有报名参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战后他获得了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还把一把手枪送给他作为礼物。回国后,由于长期在异国生活,毛岸英身上保留了一些苏联人的生活习惯。为了让毛岸英尽快了解中国国情,适应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毛主席又安排他到基层工作,毛岸英和农民从事农业劳动,参加土改,建国后又到工厂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新婚才一年的毛岸英有告别了病中的妻子,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最后牺牲在了朝鲜。如此丰富的经历,使毛岸英对中国的国情,对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是最底层的民众的生活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而且经受过各种各样的锻炼,这对新中国的建设来说是非常急需的。所以周总理对于毛岸英的牺牲感到万分惋惜:“毛岸英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上战场不是休闲旅游,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要有随时身死的思想准备,这是起码的常识。所以战场实在不是镀金的好场所,如果非要在战场上走一圈,镀一镀金,也应该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战场环境,最好是在胜负已定的情况下。如果毛主席真想要让毛岸英去战场上镀金,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在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把毛岸英派上战场,那时国民党军的主力已经被消灭,战场上已经没有大仗可打,解放军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追歼残敌,这时带一支队伍在国民党后面追,捞点战利品,抓抓俘虏,既威风又轻松,安全性也大得多。可即便是这样,又有几个国家领导人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上战场,美国人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四处发动战争,可美国的总统和高官又有几个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战场上去镀金了,就以最近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来说,是克林顿的孩子去了,还是小布什的孩子去了?就更没有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凶险莫测,特别是自己一方还不占优势的战场上去镀金了。  

而抗美援朝战场正是这样一个战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对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只有陆军,手持落后武器的志愿军面对拥有海陆空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国军队,谁敢说必胜?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个决定,在中央他除了彭德怀几乎找不到别的支持者,他的战友和伙伴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持什么态度,不言而喻。人们都不认为中国军队在朝鲜会有多大胜算,骁将林彪害怕一世英名丢在朝鲜,拒绝带兵出征,据说战犯管理所的日本和国民党战犯,听说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后,断定中国若出兵必败无疑!而毛泽东自己也为此彻夜难眠,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反复权衡思考,最后才下定了出兵朝鲜的决心。可以说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出国作战,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上到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下到普通一兵,谁也不知道他们面临的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可以说人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而一旦失败,后果难以预料,已经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也许要再次回到农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岸英主动请缨,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试问天下有这样镀金的吗?  

毛岸英其实完全可以不必上战场,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还小吗?在毛岸英之前,毛家已经有五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三个儿子中毛岸龙早年丢失,毛岸青落下了终身伤残,毛岸英幼年坎坷,吃了很多苦,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回国以后又东奔西跑,没在自己的父亲身边呆上几天。此时的毛岸英已经成了渐入老年的毛主席精神上最大的慰藉,谁也没有资格再要求毛泽东把这个儿子也奉献出来。这一点他身边的战友理解,相信知道这一点的中国人民也会理解。事实上当知道毛岸英将要踏上抗美援朝战场时,毛主席身边的人们都在劝阻他把毛岸英留在身边。可毛主席依然义无返顾地把毛岸英送上了抗美援朝的前线,甚至在彭德怀不同意带毛岸英上战场时,还要做彭德怀的工作。就因为他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而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  

如果毛主席有心要毛岸英接班,又何必把他送上战场。谁规定要接班,就必须上战场去镀金。中国有句古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们是不会把自己最有希望的孩子送到远离自己的危险地方去的。他们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指导他们成才。蒋介石选择蒋经国做自己的接班人,不是也没把他送上战场么?他把蒋经国带在身边,多方栽培,从党权和军权两个方面,教导蒋经国培植自己的势力,以三青团和青年军形成自己的班底,从而顺利接班,这才是培养接班人的样子。可见要接班也不是非要上战场不可。  

有人说毛岸英既然主动要求去抗美援朝,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上前线,下基层和普通战士一样参加战斗,去炸碉堡,和敌人拚刺刀,而是要把他留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这个问题历史上没有正式结论,所以我们只能依据各种资料自己去判断。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觉得里面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我想一个是工作原因,毛岸英是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志愿”军战士,他并非和别人一样是征召而来,而是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同时毛岸英又不是现役军人,他没有军职,也没有建制,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他更像一个现代的志愿者。而当时志愿军的各部队正在调遣之中,而志愿军司令部也正在组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事情非常多,工作繁忙,所以就把毛岸英带在身边作为助手。利用他的专长担任对外联络翻译和机要秘书,单从保密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人不毛岸英更适合这个职务了。  

另一个原因就应该是彭德怀惜才了。毛岸英听话、懂事,彭德怀非常喜欢他。前面说了,毛岸英幼年经历坎坷,不同寻常的遭遇形成了他丰富的社会阅历,而社会实践又让他对中国的国情非常了解,毛岸英在苏联期间学习勤奋,受过高等教育,通晓几门外语,又经过苏联军事学院的正规培训,上过战场,有过军事实践。回国后又从事过基层实际工作,有实践工作经验,属于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文凭,又有水平,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杰出青年,加上父母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谦虚、上进,这在当时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青年干部中是不多见的,不要说在当时,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或许放在司令部中更能发挥他的作用,彭德怀又怎么舍得把地放出去。就在大学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满地都是了,但是一旦有战士,你能想象让硕士、博士冲上第一线与敌人拚刺刀吗?  

还有一个是私人感情原因,彭德怀和毛泽东既是上下级,又是长期共事的朋友,毛主席把毛岸英交给彭德怀带上抗美援朝战场,对毛主席来说,如何安排毛岸英是彭德怀职权范围内的事。而对彭德怀来说,他把这看作是毛主席对他的一种托付,他要力保毛岸英的周全。这其中要求没有私人感情因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要在人类社会,这种现象就不能避免。你的朋友把孩子交给你,让他和你一起干事儿,你能把他看得和别人完全一样,放在一边不闻不问吗?早先在农村中,父母送孩子上学时,总会对老师有一番托付,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加管教。有的父母就对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淘,如果不听说老是尽管打,只要别打死、打残了就行。对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并非客气话,而是真心话,希望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难道作为老师,就因为孩子父母的这句话,就真的对人家的孩子棍棒相向吗?  

或许有人觉得这不够公平,在他们看来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把毛岸英编入战斗部队,像一个普通战士一样去和敌人面对面地厮杀,只有这样才公平、合理。先不说也毛岸英的才能这样做是否可惜,单以公平来论。毛主席一家在毛岸英之前已经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五位亲人,如果再算上战争年代丢失的、不知下落的毛泽东的子女,那就更多了。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祖坟都被国民党刨了。如果要求公平,那么其他人是否也应该以此为标准,按质按量地来上一次呢,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绝对的公平!依我所知道的,现代历史上,作为国家领导人在国家需要时,把自己的子女送上战场的,只有前苏联的斯大林,他的儿子牺牲在卫国战争中,和中国的毛泽东。或许就像彭德怀所说的那样:“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  

另外毛岸英到抗美援朝战场后,也并不是安心呆在司令部,他也时刻想着上前线杀敌。一次战役结束后,毛岸英就曾经找到38军军长梁兴初,要求到基层部队,直接去前线。而梁兴初担心彭德怀不同意,另外,一次战役中,由于38军没有打好,被彭德怀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彭德怀正在火头上,梁兴初也不敢触这个霉头。所以梁兴初和毛岸英约定等打完这一仗再说。二次战役38军打得不错,梁兴初想起和毛岸英的约定,兴冲冲地来找毛岸英,这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  

再有,就是毛岸英的特殊身份,虽然毛岸英的身份是保密的,但只能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如果毛岸英直接去一线作战,如果在战场上被打死,或被俘,一旦毛岸英的身份曝光,会给国内外舆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另外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要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战争的决策和谋划上,如果毛岸英出了意外情况而分散了毛泽东的精力,就可能会对整个战争的进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彭德怀必须尽可能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毛岸英牺牲后,中央领导人迟迟不敢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毛主席。  

毛岸英的一生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他是中国人民最高领袖的儿子,同时又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他和其他十多万志愿军烈士一起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踏上朝鲜土地只有一个多月,他没有牺牲在与敌人的拼杀中,不像其他的英雄人物那么惊天地、泣鬼神,他也没有获得一枚勋章。同时他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做到了许多人,特别是对于许多高干子弟来说无法做到的事。  

有人说毛岸英不值得宣扬,他的事迹之所以拍成电视连续剧是因为他是名人之后的原因。就像强国论坛某个号称要为美军带路的有名马甲所说的那样,不能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有所特殊,千千万万普通的志愿军战士更值得宣扬。问题是这么多年来,那些普通志愿军战士当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我们宣传得还少吗?毛主席说过,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当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把做出杰出贡献的普通人作为宣传的重点。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我们所熟知的那些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张桃芳、杨连弟、胡修道、王占山、赵积华、黄治富……,都是一些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事迹有的被拍成了电影、电视,有的上了文学作品,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所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些可爱的战士。英雄人物不在于他们是否轰轰烈烈,而要看他们做了些什么,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贡献,那么他就是英雄。在前线浴血拼杀,与敌人顽强搏斗的是英雄;在后方认真工作,尽职尽责,作出自己贡献的依旧是英雄。毛主席最著名的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被人们称为老三篇,其中所涉及到的都是普通的英雄人物,愚公是传说中的英雄,他立志要把山搬走,有点傻,有点儿倔,是一个在某些人看来有的不识时务的老头儿。张思德是延安一个烧炭的战士,因为炭窑崩塌而牺牲。白求恩是从加拿大来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因为不慎受伤被感染,最后病死在河北唐县。还有后来全国人民都学习的雷锋,他是在一次车辆事故中死去的。照某些人看来,这几个人一生中都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们的死都不是很壮烈,甚至有点窝囊,就像某些人说的不是很光彩,但是他们在毛泽东笔下都是英雄,死得比泰山还要重。  

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价值标准就形成了不同的英雄史观,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所以那些普通人无论职位高低,工作差异只要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就是英雄,所以中国共产党所宣传的一些英雄人物都是普通人。而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所宣扬的英雄都是一些符合统治利益的高级人物,就像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而最终受到表彰,被人们所记住的就是那几百个将军,无数士兵的鲜血所染红的只是少数几个将军的顶子。  

毛岸英牺牲的或许并不是很壮烈,但他同样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他同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贡献,所以他同样是一个英雄。或许也是因为他牺牲的不是十分壮烈,或许正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并没有谁去刻意宣传他。然而,在这种今天特定的社会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个人物,了解他所经历、所思、所想、所做的一切,我们会发现很多曾经很宝贵,但又一度被我们所忽略的东西。感谢刘思齐,感谢这部电视连续剧,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前所不知道的毛岸英。很真实,很感人。从这部电视连续剧中,领导干部可以看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家属,怎样做一个父亲,做一个母亲,做一个领导。而年轻人可以从中看到如何做一个人,对祖国、对人民应该持一个什么态度,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或许这也正是这部电视连续剧之所以热播的原因所在,意义所在!  

标签:战场   一个   牺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