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寸寸山河寸寸金同胞空有填海心--网络时政文摘(2010-9-18)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网络时政文摘( 2010-9-18 )  

  

寸寸山河寸寸金 同胞空有填海心  

辛亥百年庆典 沦为花钱比赛  

  

热带语林:不抵抗主义积习难改   

烽火台:话说九一八  

  

内银金融隐患 人行强调维稳  

盖特纳左右为难 人民币危机四伏  

  

 .......................................... 

  

  

寸寸山河寸寸金 同胞空有填海心  

  

东方日报  

  

本文重点  

  

* 对外软弱 对内强硬  

* 四面楚歌 毋忘国耻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是「九一八事变」七十九周年纪念日,还有多少中国人记得这个国耻日呢?七十九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耻辱如今还在,当年的仇恨依然未消,中国人不能忘记,不敢忘记!  

  

七十九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製造「九一八事变」,掀开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为中国人带来空前浩劫;七十九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霸佔着中国钓鱼岛,扣押着中国船长,觊觎着中国东海油气田。旧恨未消,又添新仇,中国人怎麽可以忘记!  

对外软弱 对内强硬  

  

在谈到中日关係时,中国领导人总喜欢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也喜欢强调中日两国拥有相同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而在讨论东海问题时,中国领导人更是一再表示,要让东海成为「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可惜,日本对此并不领情,最近发生的钓鱼岛撞船风波,不啻将中国领导人的所谓「中日友好」美梦击得粉碎。  

  

钓鱼岛争议非始于今日,只是日本当局今次的态度特别嚣张,特别强硬,除了扣船扣人,还坚持要以国内法起诉中国船长。很明显,日本不但实质佔领钓鱼岛,还要通过法理上的确认,向公然佔领过渡。面对日方处心积虑的挑衅行动,中方虽然多次提出交涉和抗议,但这种止于口头上的交涉和抗议根本无济于事。而最令人失望的是,中国政府本身缺钙,不敢採取实际行动应对日本的挑衅,还要反过来阻拦民间的保钓活动,压制民间的保钓言论,对外软弱,对内强硬,徒令亲者痛仇者快。  

  

日本当局之所以愈来愈嚣张,就是因为看穿了中国政府的底牌。中国政府委曲求全,一再忍让,并没有换来日方的感恩戴德,反而视中国为软弱可欺,以致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甲午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国受尽日本的欺负,但日本人至今不承认侵略中国,也不承认败于中国。事实上,从参拜靖国神社、军国主义复活、窜改历史教科书,以及霸佔钓鱼岛、觊觎东海油气田,日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挑衅,也从来没有掩饰过虎狼之心。早前两岸政府大事庆祝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大唱和谐之歌,不断向日本伸出橄榄枝,说过不少动听话。甚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甚麽「告别历史,开创新世纪中日关係」、甚麽「共同努力,让中日友好的种子广泛播撒,让中日友好的旗帜代代相传」、甚麽「两国人民手牵手、肩并肩,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两国领导人觥筹交错,又是「破冰」、又是「融冰」、又是「迎春」、又是「暖春」,在一片和风之下,国仇家恨,已被不少人抛诸脑后。  

  

事实证明,面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中国领导人口中的「世代友好合作」、「友好旗帜代代相传」,只是一厢情愿,自说自话。春秋时代,孔子率领一众门徒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纵使说得天花乱坠,仍无法打动各国诸侯,以致受厄于陈蔡之间,被讥为丧家之犬,几乎饿死途中。今之中国领导人,开口「韬光养晦」、闭口「和谐世界」,到头来却是受尽欺负,只能忍辱偷安,不亦谬乎!  

四面楚歌 毋忘国耻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中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上表现软弱,唾面自乾,根源在于「韬光养晦」战略。正如有人所说,所谓「韬光养晦」,其实就是要求中国人「夹起尾巴做人」,中国周边地区狼烟四起,危机四伏,正是「夹起尾巴做人」所导致的恶果。在西南,印度佔领中国十二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面积超过一百个香港;在东北,朝鲜半岛有如一个火药库,中国脱身不得,随时受到池鱼之殃;而来自海上的威胁更是令中国陷于四面楚歌,东海、黄海、南海甚至台湾海峡都不得安宁,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汶莱,肆意瓜分中国的领海和岛屿,令人彷彿又回到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场景。  

  

可以说,在美国加紧围堵中国的客观现实下,中国的处境愈来愈凶险,不仅要面对环伺的饿狼,还要提防饿狼背后的恶虎,只要稍为露出怯意,势必被分而食之。二○一二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流传甚广,而根据中国曆法,二○一二年是壬辰「水龙年」,有所谓「武曲化忌」的说法,证诸中国周边火头处处,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对中国人来说,二○一四年更加敏感,该年是「木马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在甲午战争中,庞然大物的满清王朝因内部腐朽而败于小国日本,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亦埋下大清灭亡的种子。两个甲子后,日本佔我领土之心不死,会不会再次挑起火头,历史会不会重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热爱和平,甚至主张以德报怨,但必须有底线,不能毫无原则地退让。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当时虽然穷,但穷得有骨气,敢于与美国、苏联那样的强敌作战,并曾在边境保衞战中狠狠教训过印度和越南,换来中国半个世纪的安宁环境。时移势易,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有人说崛起了、富裕了,可惜骨头却变酥了、变软了,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晚清诗人黄遵宪诗云:「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衞无穷填海心。」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神圣领土被列强肆意瓜分,诗人流下忧天泪的同时,亦希望国人学习精衞填海的精神,填平东海,收复国土。今年是二战结束六十五周年,惟对中国而言,只要钓鱼岛还没有收回,抗战就没有结束,国耻就不该忘记。  

  

  

  

辛亥百年庆典 沦为花钱比赛  

  

本文重点  

  

* 权贵盛宴 百姓浩劫  

  

明年十月,华夏大地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庆。从今年初开始,一场百年庆典落户权的争夺战在武汉、广州、南京、中山等热门候选城市之间展开,武汉市更决定要为庆典投资二百多亿元。一场百年庆典,却成为花钱比赛,充满铜臭味。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是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主义、进入现代文明的里程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都值得炎黄子孙大书特书,尤其是两岸民众可以通过今次庆典,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消除仇恨,但庆典是否值得大操大办,浪费民脂民膏呢?  

  

以武汉为例,辛亥庆典规划将投资二百多亿元,这一天文数字的钱来自哪里?又准备花向哪里?每一分公帑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这麽巨大的投资有没有经过百姓同意?据悉,武汉用于申办辛亥百年庆典的直接投入不到四亿元,剩馀一百九十六亿馀元实际上投资于城市建设,其中还包括商业地产类项目。所以,与其说二百亿元投资是为了辛亥革命百年庆典,还不如说是为城市建设投入二百亿元,明明就是借庆典之名行城建之实。  

权贵盛宴 百姓浩劫  

  

至于那些与武汉争夺辛亥庆典主办权的城市,目的其实都与武汉一样,无非是为本市的城市建设戴一顶帽子,好向国家申请拨款,同时通过操办庆典,提升城市知名度。庆典当日,国家领导人、海内外商界头面人物及各界精英云集,媒体关注,不仅城市形象大为增光,当地官员也大出风头,政绩大涨,头上的乌纱帽更牢固,随时可能更上一层楼。  

  

由于庆典投资庞大,加上诸多工程建设,当中油水不可胜数,主办这场庆典的历史意义,完全有可能被现实的巨大利益所遮蔽。官吏从中上下其手,获利无数。这样的庆典,实际上沦为权贵的盛宴、百姓的浩劫,完全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纪念的本意大相迳庭。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腐败其中,这是多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熟稔的招商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本来最具历史意义、品牌价值的人文财富成了不少地方经济和政绩诉求的幌子,在过度开发中变得面目全非。地方政府不仅争夺历史古蹟,甚至连文学人物、神话人物的故里也被争得不亦乐乎。最荒唐的是,山东、河南等多个地方居然为谁是淫贼西门庆、淫娃潘金莲的故乡而争得不可开交。  

  

消费历史、贩卖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不仅使历史扭曲,文化变异,也使得百姓的价值观变得莫衷一是,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终将崩塌。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在众多城市争夺主办权的闹剧中,也变得庸俗不堪了。  

  

  

  

热带语林:不抵抗主义积习难改   

  

是日九一八,国耻纪念日,华夏儿女苦大仇深保钓去,义愤填膺严词斥责日本鬼子拘留中国船长詹其雄。  

  

提起九一八事变固然让人恨得牙痒痒,一九三一年那腥风血雨的一夜,日军藉词进攻渖阳北大营,展开了严格而言是「十四年抗战」的悲惨岁月。然而有一事不可不察,更加令人牙痒痒的其实是当时国民政府所採取的龟缩策略:不抵抗主义。  

  

所谓不抵抗,乃建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战斗需要,蒋介石以及张学良一干人等全心全意「剿灭共匪」,不惜在寒光闪闪的东洋武士刀之下委曲求全,任打任杀任辱华,避免同一时间腹背受敌。积极投入内讧,消极抵御外侮,这就是活生生的中国人性格,自己友打得落花流水,侵略者避之惟恐不及。  

  

七十九年春去秋来冬将至,不抵抗主义寿终正寝了没有?没有,躯壳换一个,精神永长存。中国海军会开赴钓鱼岛宣示主权吗?不敢。民间保钓团体可以化身现代花木兰「代父从军」吗?不准。  

  

换言之,对外继续委曲求全,对内仍然打压同胞,保钓云乎哉,依旧不抵抗。  

  

不抵抗主义用之于国仇家恨当然不是好东西,唯一妙用是儿女私情。譬如说,你是位高权重官老爷,眼前乍现摇曳生姿的丰乳盛臀该怎办?三不政策:不主动,不抵抗,不负责。  

  

不妨这麽理解,官场中人在酒池肉林用得太多不抵抗主义了,积习难改,陋规难变。  

林创成  

  

  

  

烽火台:话说九一八  

  

话说九一八,必须由东北军阀张作霖被刺说起。民国初年,张大帅在东北扩充军备,剿除匪患,雄霸一方,护国安民,时逢日寇觊觎东北国土,民间流传不少张作霖的爱国故事,盛传张作霖为日本人作字画,从来不写「手墨」,为了不把「土」送给日本,改写为「手黑」,是为「张作霖手黑,寸土不让」的典故。  

  

寸土不让的张作霖,自然成为日寇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 ,张乘火车由北京返渖阳,在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界处被日军预先埋下的炸药炸死。  

  

大帅殁,少帅张学良继位,虽能保持抗日方针,惟后来将军队转入关内支持蒋介石,致使关外空虚,对日寇实行不抵抗政策,予对方可乘之机。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 ,日寇在渖阳城外炸毁铁路,嫁祸东北军,正式发动侵华战争。令人痛心的是,国难当前,各地军阀仍然忙于内斗,东北军欠缺支援,乃于 一九三二年一月三日 撤出锦州,短短几个月间,整个东北陷入日寇手中,每念及此,时人无不痛声疾呼:「大帅(张作霖)在,必不至此!」  

  

那是一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不仅张作霖的事迹为人传诵,其后的毛泽东、蒋介石,个个都是保家衞国的栋樑。反是在大国崛起的今天,官员文恬武嬉,委靡不振,面对日本侵佔钓鱼岛的狼子野心,竟然倣效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想到无辜被扣的中国渔民,想到日本手上的钓鱼岛,中国人也只能摇头叹息,老毛在,必不至此!  

林芸  

  

  

  

人民币升值与否 何时中国说了算  

  

东方日报  

  

美国对人民币升值展开新一轮的施压,人民币汇率应声扶摇直上,作为中国的主权货币,升值与否居然被美国挟持,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国会日前召开听证会,对中国「操控汇率」口诛笔伐,有议员扬言,只有当中国被逼到牆边,才会愿意让汇率升值,美国政府应该施加更大压力迫使中国「遵守责任」。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强硬指摘,人民币升值速度过于缓慢,升值幅度十分有限,他强调将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迅速、有意义和持续地升值。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酝酿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桉」,将授权美国商务部调查十八个月内汇率「基本和可控告失当」的贸易伙伴,并将汇率低估视为贸易补贴而徵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条法桉针对的最重要国家,其实就是中国,这个法桉无疑是美国架在中国脖子上的一把无形刀子。  

经济围剿 盘剥掠夺  

  

随着美国施压一浪高过一浪,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连续多日屡破新高。从最近几年来看,人民币汇率图形不是跟随市场波动而波动,而是根据美国对华施压程度而波动,每当美国对华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时候,人民币汇率便直线上升,或者每当中国领导人要前往美国访问示好时,人民币汇率便会急速上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与否,与中国政府完全无关,由美国说了算。美国打一个喷嚏,中国就要感冒,人民币就要升值,这就是中美关係的现状。  

  

美国在金融海啸之后,实力大为受损,霸权地位岌岌可危,美国遂将中国视作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者,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封锁,从北至南,利用天安舰事件、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藏南问题,挑动周边国家对华进行围攻;另一方面,又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打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美国输血。  

  

美国对华经济战略并不是他们标榜的双赢,而是盘剥与掠夺。中国的外汇储备遭美国围堵,既不能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也不能收购美国资源能源公司,只能购买美国国债和民航客机、农产品。与此同时,美国频频逼人民币升值,既想赖掉欠下的巨额债务,又想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使工厂大面积倒闭,工人失业,使中国发生内乱。  

  

美国对华进行军事围堵、经济围剿、政治围攻,可以说步步佔先,招招夺命。这种显而易见的阴谋,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但奇怪的是,北京似乎对美国一往情深,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不断声称「中美关係不能出问题」,这到底是替美国说话,还是替中国说话?在这种投降主义的思潮影响下,中国独立自主恐怕很快将会成为历史。  

  

  

  

内银金融隐患 人行强调维稳  

  

东方日报  

  

人民银行发表年度「金融稳定」报告,旧调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鬆的货币政策」,新融入的原则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官方辞令的习惯解读,旧调所提的原则不过泛泛之词,变化玄机在新融入的原则中,因此,新形势、新情况所指是金融危机之下,金融稳定为前提性、决定性的需要,政策要求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人行行长周小川较早前有清晰的解说,认为多数央行採取控制通胀的单一目标,但人行面对的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他建议不同阶段以不同权重考虑多重目标,并随经济条件变化改变权重,或可在多个目标间切换。这意味着在当前条件下,通胀这个货币政策考虑的头号目标,想暂时放一放,而经济增长也笃定降一降了,要做的是甚麽呢?就是先巩固金融体系。  

  

周小川曾将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分成四个等级:完全健康、亚健康、生大病及重病不治。其中重点阐述的是「亚健康」,是有毛病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需要吃药或保养,周小川应对之策是「在线修复(Online Repair)」——边营运边修理调整,显然强烈地暗示中国金融体系当前的情状。至于解决之道,他曾指出保持一定水平的利差,将有利于商业银行自我修复,并增强放贷能力。这既批评了一些国家超低利率政策,也为内地商业银行享有的利差自辩。  

  

根据这种表态推测,人行暂时既无加息的打算,也没有不对称加息的准备,将专注于银行健康的修复。银行有甚麽要修复?在《巴塞尔三》公布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银行,资本压力不如欧美银行的那麽大,但盛传中银监酝酿,要求内地商银在《巴塞尔三》基础上,将商银资本充足率最高提至百分之十五。换言之,内地商银在前一轮补充资本融资后,仍有资金缺口需补上。  

  

这就是金融体系稳定,需要修复的地方吗?为甚麽需要比巴塞尔新规高一筹的资本充足率?是监管机构不信任商银资本,为防有水分掺假,要求一个高些的安全系数?还是去年大规模放贷后,商银留下外间不察觉的暗病,需要「修复」?问题不会有明确的答桉。然而,周小川言论显示的姿态,如同告诉市场,内地商银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事实上,上半年上市银行总共录得三千四百六十一亿元人民币淨利润,但有待融资馀额也高达三千四百六十八亿,等于淨利润补充融资还不够,尚不知道对可能坏帐的拨备是否留足了。内地商银存在两重风险:一是享有的息差不能收窄,因为关乎利润能否得以维持;二是信贷增长不宜停滞,否则也会降低总体利润。但前者面对通胀制约;后者面对房地产调控的掣肘。  

  

内地商银与监管机构的动向,的确暴露了银行体系存在「健康」隐患,至少处在急需修复的「亚健康」状态。市场对内地商银的融资需求持续,以及盈利可能收缩须有心理准备。实际上,日前农业银行在艰难的护盘保衞战之后,最终仍跌破招股价,可能反映市场对内地商银的前景,已有所预感。  

  

  

  

盖特纳左右为难 人民币危机四伏  

  

太阳报  

  

美国近日炮声隆隆,目标对准人民币汇价。面对沉重的政治压力,美国财长盖特纳也变成两面人般,一方面疾言厉色,直斥人民币汇价低估,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以「明显而持续」的速度升值;另一方面却痛陈利害,阻止美国国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免引起反作用。  

  

盖特纳对人民币又捧又踹,究竟是中国的朋友或是中国的敌人?基于中美经贸关係的紧密程度和高度相互依存性质,两种说法其实都对。盖特纳作为美国财长,当然希望简单地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从而在外贸方面尝到短期甜头,纾缓美国民间不满华府施政的声音;但他也知道中美两国唇齿相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民币一旦升幅过巨,重创中国经济发展,受害的不仅是中国本身,美国也绝难独善其身,正如盖特纳在国会的证词中指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来自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国家的迅速发展,此言确实不虚。  

  

美国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已几乎成为其独有国策,由小布殊政府开始,历任财长都要像留声机般将这个话题挂在嘴边,问题是这一次华府对中国的施压会去到甚麽程度,是叫嚣一轮后相安无事,抑或动真格将中国逼到牆角,现阶段无人能料。  

  

按照盖特纳的说法,他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是「又快又多」,不过人民币到底要升值多少,美国方面才满意?盖特纳没有明言,美国民间的研究机构则为华府揭盅,认为人民币最少低估两成。国际投资者索罗斯也充当华府的舆论打手,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冒起,靠的就是人民币低估,言下之意,即是人民币估值如果合理,中国经济不可能快速增长,外贸顺差不会累积至全球最高,远远抛离外储第二、三位的国家。  

  

无独有偶。人民币自汇改以来累积升幅超过两成,如果升值两成是美国的胃纳,现在已经天下太平。问题是有了第一个「两成升值」之后,华府在本身经济复甦未站稳前,会不断向中国发出「两成」又「两成」的升值要求,直至中国经济爆煲为止。日本的惨痛经验,就是美国以邻为壑的最佳明证。  

  

为了令美国的要求更具实力,华府有意将人民币升值事宜带到二十国集团讨论,用意很明显,是借助全球富裕大国和中等富裕国家围堵中国,令要求人民币升值一事,减少美国自私自利的色彩。不过,这个如意算盘能否打响,仍是未知之数。  

  

须知二十国集团对人民币汇价问题未有共识,这种做法不外是摆出高姿态,令中国感受更大压力,希望中国方面乖乖就范。美国除了呼朋唤友增加声势外,还会耍出甚麽手段,仍有待观察,但人民币的处境愈来愈艰难,却是中国财金当局必须面对的现实。  

  

  

  

标签:中国   美国   人民币   升值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