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天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聆听经典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7月30日晚,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八一军旗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参加了晚会。会上,一个个红色经典节目再现了我军诞生80周年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其中王莉、刘和刚领衔的表演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至今仍然余音绕耳,难以平息。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曲,创作于1962年底,词曲作者为时任新疆伊犁军分区宣传干事的李之金同志,歌曲诞生的源头在新疆伊犁地区的解放军阿拉马力边防站。

阿拉马力边防站 王梦祁玉摄

阿拉马力边防站位于伊犁边防线的萨拉绰克山中,山脚下流淌着界河霍尔果斯河,河对岸就是哈萨克斯坦国。阿拉马力,突厥语意为“产苹果的地方”,其实那是一个雪山孤峰荒无人烟的地方。边防站成立以前,阿拉马力还只是一个无人守卫的坐标点。1962年,为了确保共和国的领土主权和新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不受侵犯,新疆军区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加强了边防站的建设,仅北疆地区的边防站就从原来的8个增加到43个。建站就需要人,毛主席、中央军委抽调甘肃、青海及内地的一些部队充实边防,指战员们接到上级的命令打起背包立即出发。1962年7月,阿拉马力边防站首任站长高立业同志率领建站的10名官兵,牵着七、八匹马,拉着3峰骆驼,带着一口锅加几把铁锹,背上给养,从霍城县走了一天的路到了阿拉马力。那时霍城的牧民听说解放军要到阿拉马力山驻防时,都很吃惊地对高站长说:“不被冻死,也会在半夜给狼叼了去。”

阿拉马力景色 王梦祁玉摄

据词曲作者李之金回忆,阿拉马力边防站是当时伊犁防区最为艰苦的边防站,当地无霜期短,气候昼夜温差高达20℃,全年没几个好天气。建站初期真是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山头,没有住的房子、没有人烟。驻防战士都是白手起家。战士们白天巡逻放哨,晚上睡在自己挖的地窝,硬是在阿拉马力扎下了根,用李之金的话讲,是在石头缝里扎下了根。阿拉马力的第一代边防军人为后人留下了“三峰骆驼一口锅、两把铁锹住地窝”的忠诚戍边精神。

阿拉马力边防站营区的标语,反映了边防军人的光荣传统 王梦祁玉摄

边防站建立的当月下旬,时任伊犁军分区宣传干事的李之金同志下到这个最艰苦的边防站进行蹲点,他耳闻目睹了指战员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外军的强大压力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置生死于不顾的我军优良传统作风,深为感动。那时,边防站院子竖着一块牌子,写着“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对李金之启发很大,李之金说,当时人们只有一种念头,克服困难也要站稳脚。有一次李之金听见一名来自青海的战士与另外一位战士在为理想争辩,青海籍战士顺口说了一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到哪里安家”,细心的李之金将这句话记到本子上。

长期的边防生涯,李之金一直想创作一首歌唱边防战士反映边防战士的歌。1962年底的一天,李之金开始创作这首歌。他从自己本子上记录200多位边防战士的语言中挑出20句朴实无华的话做出备用歌词,最后,将那句青海籍战士的话稍加修改,成了“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段歌词。最早的歌词里还有“石头缝里把根扎”这句话,定稿时改为“边防线上把根扎”。经这样修改后,不仅边防战士的艰苦生活得以真实反映,而且战士们坚决听党的话、不畏艰险驻守边疆、立志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也得以弘扬。这很契合当时的主旋律。

由于李之金长期深入连队,深入边防,对边防战士的思想及生活很熟,歌词选用的都是不加修饰的战士们朴实无华原汁原味的话,用心里话说心里话,用最常见的语言概括最常见的情景,写出的歌词却是最感人。因此歌词十分生动准确地反映了边防战士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把指战员们听从党的召唤,保卫祖国不讲价钱,干脆、利索、痛快、乐观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歌词创作很顺利,几乎是一气呵成。

歌词出来了,李之金采用新疆民歌作为此歌的曲谱。李之金说,虽然他是业余作者,但他在新疆当兵的那阵子,对当地民族民间歌舞比较熟。李之金认为新疆民歌的曲调形式更能鼓励边防官兵的士气。为了体现战士听从党的召唤,保卫祖国形象,他认为曲调要明快、简单,就采用了上下两句,其它各句大都是它的重复,适合采用表演唱的形式演绎它,也与新疆歌舞“载歌载舞”的风格相一致。他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将整首曲子谱完。由于曲子采用了新疆民歌中那种欢快的节奏和跳动的旋律,充满热情、爽朗的情感,从而准确充分地表现出了青年战士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思想上艺术上都非常成功。

李之金回忆道:“歌名是谱写完词曲后才加上去的,当时,我也没能想到,这首歌能传唱至今,而且还成为了一首名军歌。”

竖立在边防站前的雕塑《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王梦祁玉摄

这首歌不但是边防战士的真实写照,也是李之金本人的写照。1952年,初中尚未毕业的李之金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准备在志愿军总部做译电员。正在紧张的学习之时,朝鲜战争停战,李之金这批新入伍的战士开始重新分配。李之金向组织提出,哪里艰苦就把我派到哪里吧。年仅16岁的李之金来到了新疆,成为伊犁军分区的一名宣传干事。

歌曲完成后在伊犁军分区传唱,并于1963年正式发表在新疆军区的《战胜报》上。1964年,此歌参加了新疆军区举行的文艺汇演,开始在新疆军区传唱,并被新疆军区选送到北京参加1965年全军文艺调演,反响非常之好,受到周总理与叶帅的高度赞扬。那一年,当时的《红旗》杂志选登了10首思想性、艺术性高的歌曲,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好》、《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著名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也在其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5年过去了,阿拉玛力边防站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生活工作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部队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没变,“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的政治本色没变。每年新兵来站,头一件事是组织他们参观连队荣誉室,第二件事就是教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已成为这个边防站的传统。边防站的干部战士也始终与这首歌的创作者,从伊犁军分区政委的岗位上退休多年在大连周水子干休所居住的老战士李之金保持着联系。

45年过去了,这首歌曲早已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公认的经曲歌曲。它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边防官兵,也教育激励了无数的新一代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人民军队,献身边疆,保卫国防。建军80周年之际,它再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唱响,再次提醒人们:共和国与人民军队的历史是一代代人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胜利与成功来之不易!前人打下了基础,后人要在这个基础上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断地发扬光大,实现民族与国家的希望。

注:照片均为网友王梦祁玉http://wmqy.blog.sohu.com/所摄,特此致谢。

个人博客:http://junxuewang.blog.sohu.com/欢迎光临

标签:边防   战士   新疆   哪里   马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