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运动,是毛主席成功“反腐”的重要法宝!
群众运动,是毛主席成功“反腐”的重要法宝!
--毛式反腐精典历史遗产之四!
彭振华
原中共兰州医学院纪委书记
《中国●单层28向无交叉立交桥》发明人
运动,群众运动,是毛主席成功“反腐”的重要法宝!
提起“群众运动”,许多人自然会与57年“反右”及10年“文革”这样的运动联系起来,或者等同起来。
“群众运动”,甚至已经成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代名词,这是很大的一种误解,一种以偏概全误导的结果。
群众运动,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立并不断完善的一种干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
群众运动,是毛主席喜欢使用的一种政治运作的方式,这是人们所熟悉。
群众运动,也是刘少奇轻车驾熟的一种政治运作方式,社教初期派农村工作队,取得“桃园经验”,“文革”初期向大专院校、中学派工作队,也是为了确保自己意志贯彻到底的方法和举措。
群众运动,最大的作用和功能,能够使中央决策,走出“中南海”之后,不被“懒和尚”收藏了,不被“二和尚”念歪了,不被“歪和尚”用反了,不至于被层层淡化、弱化,而能够直接落实、贯彻到广大人民群众中的重要举措。
毛主席,运用群众运动,成功的不断清理干部队伍中随时产生的“官僚主义”和准“腐败”的苗头和行为,保证了干部清正和廉洁,保持了党风和民风高尚、纯朴!
8次担任农村大队工作队长
我亲身经历过“文革”及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文革”中,在大学上学期间,担任本系“红卫兵专政小组组长”①,毕业参加工作后,曾经4年参加9次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②,一个名副其实的运动时代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对毛主席“人民当家做主”这样的“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我有过亲身的体会和感受。
毛泽东时代,我工作过6年时间,在甘肃平凉县担任副科级的4年时间内,曾被抽调,在5个公社(西阳,峡门、大寨、四十铺、崆峒),8次担任农村大队工作队长,经历9次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8次“运动”群众,1次被群众“运动”,与公社领导一起接受县委工作团的“运动”。
毛泽东时代,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有四种形式︰
1、县、社两级领导每人抓一个点,联系一个公社或几个大队,重点抓一大队群众运动的全过程,带动面上运动。
73年下半年,我驻点开展运动的峡门公社唐庄大队,是县武装部长兼县委副书记亲自抓的联系点。
2、全县每年开展两期运动,每期县委直接选择一至两个公社,由县领导带队并担任工作团长。
驻农村生产大队的工作队长,从全县科级干部中抽调,每个农村生产队派一个工作队员,从全县各单位抽调干部。
75年,我所在公社,被确定为全县开展运动的重点公社。
3、公社每年三分之一的大队开展运动,三年内全公社各大队经过一次运动。在公社领导在所驻的这个大队开展。
4、所有单位,每年两次经济大检查。年中,各单位自查。年终,县上组织抽查,系统内各单位互派人员检查,对所有的经济账目及实物,盘点清查。
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一期四个月,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文件和政策,明确运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过程,把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统一到当前的政策上来。
第二阶段,发动群众,揭露矛盾,揭摆本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坏人坏事,召开各种会议,包括面对面或背靠背的揭摆问题。
第三阶段,调查核实,对反映出问题逐一落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确定问题的程度和性质。
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检查整改,调整领导班子。
运动,群众运动,是教育干部、反腐败的运动。
群众运动,是教育干部、挽救干部的运动,反腐败的运动。
毛泽东时代,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主要围绕三方面的内容,即︰
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生产。
调整干群关系,处理干部的违法乱纪及“多吃多占”的经济方面的问题,解决领导班子“软、懒、散”的问题。
“抓革命,促生产”,制定生产发展规划,推广科学种田,不务农时催种、催收。
毛泽东时代,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的重点是干部,运动的矛头始终针对干部。
运动,主要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
对大队、生产队“问题”干部只作调整下台。
群众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不在群众会上揭发和批判,否则叫︰转移斗争大方向。
我所经过的8个农村大队运动中,对大队干部只作了个别调整和补充,对43个生产队长,调整了14个,也符合当时关于三分之一领班子“软、懒、散”的总体估计。被调整,主要是能力差,私心重,粮食总产和社员口粮徘徊不前或提高幅度不大,社员意见大等基本原因。
其中,两个生产队长,工作方面尚可,只是思想保守,不积极推广良种,继续种植早被淘汰了的本地小麦老品种,不愿使用化肥,被调整下台。
对国家干部中的“问题”干部,一般给予党内警告与严重警告处分,极个别撤销职务。
75年下半年,我所在的大寨公社,因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意见较多,确定为全县运动的重点。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工作团长。
经过四个月的运动,7名公社领导中,4人因多吃多占、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等错误,工作团提出:分别给予党内警告与严重警告处分。
在公社党委会上,7名领导干部中只有我一人同意县委工作团的意见。
当时被“处分”的干部,在党委会上讨论处理意见时,原来互相揭发的对立面,变成了宽容、谅解及互相“帮腔说好话”的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那些被“处分”的干部,最后,对组织的处理,一般都有一句相似的表态︰
感谢党!感谢毛主席!多愧运动来的及时,挽救了自己!
这些话,在面对接受“处分”之时,多少流露出一种庆幸“过关”和感激之情。当时,对被“处分”干部来说,是发自内心的“真话”与“实话”。
其潜台词,也是当时人们的共识︰如果没有这次运动,等待他们的将不会再是“纪律处分”和“挽救”!
当今,落马官员面临法律惩处时,当然已无“挽救”的感觉,自然毫无“感激”之情,有的只是“愧恨”和心理的“不平衡”。
现在的人们,当然,很难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真实的感情与感受。
毛泽东时代,从运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和被处理的结果看,干部的错误,主要分为两个类型。
经济问题:
这是干部队伍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所谓的“多吃多占”,“多吃”,主要指下队工作吃饭搞特殊化,不能做到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占”,主要指从生产队私自拿走一些“粮食”之类的农产品。
生活作风问题:
主要指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男女关系问题。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很重视对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纠正和处理?
因为︰损害干部形象,降低党的威信,诱发干部经济问题,妨碍权力的公正与公平。
在毛泽东时代,对干部的处理中,主要是经济问题。
毛泽东时代,群众运动,真正是一场教育干部、反腐败的运动!因而,创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无“腐败”的历史奇迹。
勤“撒网”,捕“小鱼”,毛主席的低成本“反腐”之路!是
留给世界的又一个反腐败的精典历史遗产!
①、《文革前,买不到毛主席的书》
②、《30年前一次跑官、要官的回忆》
———————————————————————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