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年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全国各地红卫兵代表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首都各界群众热烈庆祝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们向毛主席欢呼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各族人民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年5月13日首都各界冒雨游行示威,坚决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抗美国武装侵略的正义斗争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年8月8日首都各界召开万人大会,坚决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美国不断入侵我国领海领空进行破坏活动。 1965年1月 被我军击落的美军高空侦察机残骸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新建成的我国最大的航空港——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庆油田延迟焦化塔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抓革命促生产。我国首座纯氧顶吹转炉在上海研制成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文化大革命激发劳动热情。洛阳拖拉机厂大量增产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抓革命促生产。在全国比学赶帮超活动中,鞍钢机修总厂车间主任王崇伦带着先进刀具来到上海重型机械厂传经送宝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上海第三机床厂自行研制出光学坐标镗床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哈尔滨银光电镀厂干部坚持生产劳动,工人参与生产管理,干群和谐,生产蒸蒸日上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上海机床厂试制成功高密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日益壮大的湖北襄樊棉纺厂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5年新建并投产的武汉第二棉纺厂细纱车间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精益求精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铁人王进喜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天当房,地当床。1960年严冬英雄的大庆石油工人打地洞,在毫无依托的草原上安下了家。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庆石油工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思想领先、政治挂帅,激发出石油工人极大干劲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庆油田干部、采油工艺研究所长刘文章和工人一起劳动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庆石油工人们热烈欢呼我国第一口油井喷油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随着油田的发展,大庆建起了许多居民点。一座石油新城在这里孕育。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甩掉石油落后的帽子。王进喜担任大庆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后,依然和工人们赶在一起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庆原油运往祖国各地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庆油田之夜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周恩来 邓小平 陈毅 谭震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会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寨学全国。陈永贵率晋中农业参观团先后赴河南林县、山东吕南县等参观学习。这是大寨团支部书记铁姑娘郭凤莲在山东参观时参加水库劳动。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寨人以更大的干劲再造新梯田。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大寨红花遍地开。山东烟台龙口市下丁家把多亩荒山变成稳产高产农田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下丁家大队党支部书记、复员军人王永幸带领社员们改造农田、兴修水利,下丁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江苏省启东县新农村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毛主席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委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兰考人民多奇志。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去世之后,兰考人民继续防风治沙,用焦裕禄总结的用淤泥封沙的办法在全县推广。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兰考人民继承焦裕禄遗志,改良了大面积盐碱地。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年 周恩来陈毅等陪同国外贵宾参观河北遵化县岳各庄公社沙石浴村,他们开始造田,青石板上夺高产,被称为当代“活愚公”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四川省战胜严重干旱,夏粮丰收。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妇女能顶半边天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广东潮州枫溪人民公社田野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竹品制造机械化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敢教日月换新天。丘陵地区湖南湘潭、宁乡 、湘乡三县大兴水利,这是通过涟水的大渡槽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湖北新洲人民向机械化、水利化进军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在海拔4300多米的青藏高原试种油菜成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汉中歌剧院送戏下乡常年活跃在秦岭城乡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藏汉一家亲。汉族干部与藏族农民研究青稞生产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5年4月和11月击伤击沉美蒋“永昌号”“永泰号”的我海军舰艇部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和战友们驾驭着炮车行驶在马路上,受汽车惊吓,辕马在马路上狂奔,正值工人上班、学生上学之时,而就在炮车前面不远处,有六个孩子被惊呆。情况十分危急。刘英俊用肩膀猛抗辕马的脖子,使炮车拐向了右侧小道,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刘英俊却被马车压住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被刘英俊奋勇拦惊马保护的六名少年儿童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英雄刘英俊的妈妈朱秀英将刘英俊生前阅读过的《毛泽东著作选读》赠送给英俊所在班战友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山东省金乡县人,某部装甲兵工兵连班长。1965年7月14日,王杰帮助驻地人民公社民兵学习埋雷技术,在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时刻,保护了在场的12个民兵和干部,自己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王杰的故事曾被编入小学课本和连环画出版发行。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5年8月6日凌晨,麦贤得所在的“海上英雄艇”和兄弟舰艇一起警惕地巡逻在海面,担任护渔任务。 这时,国民党“剑门号”和“章江号”侵入东山岛附近的渔场。随着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麦贤得拉动操纵杆,炮艇昂首破浪向前冲去。战斗中,敌舰“章江号”燃起了熊熊烈火。正在这时,一块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顿时失去知觉,跌倒在机舱里。副指导员替他包扎好伤口时,他苏醒过来。他嘴里已发不出声音。他焦急地用右手推开副指导员,左手指着机器。当副指导员刚刚离开机舱,他就挣扎着站了起来。这时额上的鲜血粘住了眼角和睫毛,阻碍了视线。但是,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夜老虎”硬功夫,顽强地坚守着战斗岗位。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他穿来穿去摸索着检查一台台机器、一根根管路、一个个阀门、一颗颗螺丝钉。并顽强地用扳手拧紧,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麦贤得忍受剧痛坚持战斗了3个小时,直至歼灭美制蒋舰“章江号”和“剑门号”。战斗胜利结束了,麦贤得被送进医院。

  

  麦贤德受伤后,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图为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到广州部队医院看望麦贤德。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钢铁战士”麦贤德和学生们在一起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驻广州海陆空和民兵4000多人集会,请钢铁战士麦贤德作告,开展学习麦贤德活动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训练场上的解放军官兵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北京医学院专家钟之琦教授等在偏远农村巡回医疗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广东中山医学院在巡回医疗中培训农村卫生员、接生员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外科专家崔之义下乡巡诊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马车上的流动医院。山西省沁源县派出的流动医院走村串户为民服务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热烈庆祝毛泽东选集出版发行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师生1957年以来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等地对花岗岩石地区进行了大量考察研究工作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把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为副院长、冶金系教授周志宏率师生到上钢一厂研究新课题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北京大学的大字墙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劳动最光荣,向工农兵学习。 北京红卫兵和劳动模范时传祥一起掏粪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首都大学生红卫兵们到大寨学习大寨艰苦创业的精神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人民解放军迅速投入抗震救灾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族人民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邢台地震灾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周恩来总理赶赴邢台地震灾区,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慰问广大受灾群众。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国家内务部部长曾山率中央慰问团到达地震灾区,转达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切问候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走乡串户的城乡商业服务队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为永远纪念党的好女儿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建立了刘胡兰烈士陵园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少先队员在刘胡兰雕像前宣誓 继承刘胡兰精神 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全国百米记录保持者、四川运动员陈家全1965年10月7日以10秒的优异成绩平百米跑世界纪录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年 第二届上海之春群众歌咏大会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1966 沈阳财贸职工歌咏活动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汉剧《借牛》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花鼓游《补锅》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长征组舞《红军不怕远征难》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新疆河田文工团的《手鼓舞》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海政文工团《水兵之歌》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各族人民齐唱东方红 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珍贵镜头——新中国印记(13)

  

  采莲洪湖上

标签:人民   大庆   英俊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