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美媒曝光中情局“黑狱”酷刑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美国参议院情委员会日前在一份调查告得出结论,多年来美国中央情局在审讯恐怖分子时使用“强化审讯技术”,隐瞒了刑讯手段的残酷程度,而夸大嫌疑人及其口供的价值,甚至弄虚作假,将嫌疑人在未受刑时的关键口供包装成刑讯后的“重大收获”。

  

  这份长达6300页的调查告是迄今对中情局“黑狱”和“秘密审讯项目”的最全面评估,目前尚属机密,但一些国会人士和阅读过的政府官员对《华盛顿邮》、美联社等媒体匿名透露了告内容。参议院情委员会可能随后向奥巴马送一份长达400页的告概要,并要求解密告内容。该告最终向公众公布,可能还需要等几个月的时间。

  

  调查告基于中情局羁押的数十名恐怖分子嫌疑人的详细卷宗得出结论,“强化审讯手段”并未收获多少重要情。中情局曾反复向司法部和美国国会表示,其秘密审讯项目能收获特殊的、不用刑则无法得到的情,这些情帮助中情局“挫败了多起恐怖计划,挽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告认为,中情局的说法不实。

  

  “9•11”恐怖袭击后数月之内,中情局就启动了“秘密审讯项目”,在全球多地设立秘密监狱,对抓获的恐怖分子动用包括水刑在内的“强化审讯技术”。面对国际国内压力,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入主白宫后实施“新政”,下令关闭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中情局“黑狱”。美国国会调查人员认为,水刑、剥夺睡眠等酷刑在追捕基地头目拉登过程中没有提供关键证据。审讯人员通过酷刑,最多只是在证实一些此前已经掌握的信息。“9•11”主谋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被拘押期间被实施183次水刑。哈立德知道“基地”组织一名通讯员的真实身份,但参议院告认为,中情局获得的这一信息并不关键,哈立德既未透露通讯员的作用,也并未提供此人的真实名字。

  

  调查告发现,在一些案例中,即使分析人员认定嫌犯已无情价值,中情局官员仍下令继续用刑。除了臭名昭著的水刑和不许嫌犯睡觉外,中情局使用的另外一些刑讯手段也在此次调查中曝光。据《华盛顿邮》道,谢赫•穆罕默德的外甥阿齐兹•阿里2003年在巴基斯坦被捕,后被移交中情局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附近的一座秘密监狱,拘押期间,阿里曾被审讯人员把头按入冰水桶中,直至其呼吸困难。刑讯人员还反复用“棍状物体”击打阿里,并将其头部朝墙上猛撞。

  

  调查人员在审阅一些解密文件后发现,中情局内部对这一审讯项目也存在分歧。一位雇员因为无法面对刑讯手段的残酷,离开了其供职的位于泰国的一座秘密监狱。一些读过告的官员对此间媒体表示,告披露的最大问题其实并非酷刑,而是中情局在为其秘密审讯项目辩护过程中弄虚作假,误导司法部和国会。中情局总部高级官员的说法与低层官员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出入很大,比如对基地组织成员阿布•祖拜达的审讯。祖拜达于2002年在巴基斯坦被捕,其所透露的几乎所有情均由联邦调查局前探员阿里•索凡在巴基斯坦的一家医院获得。在移交中情局后,祖拜达被83次动用“强化审讯技术”,但未能提供与恐怖威胁有关的关键信息。索凡获得的情线索在经层层上到美国情部门高层、司法部、国会的过程中,被包装成中情局“强化审讯技术”的成果。

  

  美国参议院调查认定,中情局对另一名基地成员哈桑•古尔提供的线索也进行了类似包装。古尔是深受本•拉登信任的“信使”,他在被伊拉克库尔德当局审讯期间提供了关于拉登在巴基斯坦住处的关键信息。在转至中情局设在罗马尼亚的黑狱后,古尔只提供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中情局最后把两个审讯阶段的情收获混为一谈,再次归功于“强化审讯技术”。

  

  目前,中情局以未看到告的最终版本为由,对告内容不予置评。一些中情局官员私下对媒体表示,告存在“事实性错误”,一些结论“被误导”。《华盛顿邮》分析指出,美国参议院的这份调查告有可能加剧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之间的长期不和。中情局人员认为,告反映了联邦调查局对中情局的偏见。该告的一个主笔是前联邦调查局分析师,而调查组的工作也部分依赖联邦调查局的文件。

标签:审讯   调查   一些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