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湖北省农业厅称转基因稻种来源查清难度大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近日,武汉江夏区五里界镇10多亩正在大田生长的转基因水稻被集中销毁。记者在武汉市江夏区采访了解到,当地十多亩正在大田生长的转基因水稻已于7月30日被集中销毁。当地有农户告诉记者,这处水稻田是几家农户联合种植的,秧苗是抗虫稻,也就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BT63稻苗。农户称稻种是从熟人途径购买的,一般外人买不到,也没有收据和发票。

  

  据了解,BT63转基因水稻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专利,1999年研制成功,2009年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未得到商业化种植许可。按种子法规定,转基因作物在没有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之前,不允许被商业化种植。

  

  记者调查发现,转基因水稻在稻田收割后直接混入了大米加工厂。在位于武汉城乡接合部的滠口街水稻销售公司,一位经理介绍说,工厂无法检测收来的大米是否为转基因产品。记者在一份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验告上看到,检测内容包括水分度、碎米、铅含量等,并没有针对转基因的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目前多数粮食收购点还不具备自行检测的能力。

  1.还有多少转基因水稻?  

  江夏区政府相关部门表示,江夏区只发现了这10多亩转基因水稻田。至于其他地区有没有发现,湖北省和武汉市农业相关部门仍未表态,表示正在调查。

  

  据江夏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这10多亩转基因水稻是由科研人员在全区甄别排查出的,发现后立即进行了销毁处理。

  

  事实上,转基因水稻并非完全不能种植。此次销毁的BT汕优63就曾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转基因作物在没有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之前,不允许被商业化种植。

  

  那么,还有多少转基因水稻在非法商业化种植针对百姓这一疑问,江夏区政府相关部门表示,江夏区只发现了这10多亩转基因水稻田。至于其他地区有没有发现,湖北省和武汉市农业相关部门仍未表态,表示正在调查。

  2.究竟是谁泄露了种苗  

  种源是通过快递方式邮寄,查清难度较大。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一直呼吁尽快将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却屡屡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纯的转基因水稻不可能直接用于大田种植。为了避免子二代性状分离,转基因稻种也要年年做杂交育种,而只有大型机构才有实力做这种实验。

  

  张启发则表示,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种子公司可以很容易拿到BT63转基因抗虫稻种,然后自行育种流入市场。

  

  往前追溯,不难发现湖北湖南两省一些地区几年前就曾曝光出转基因水稻种植。当时接受记者采访的湖北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表示,由于种源是通过快递方式邮寄过来,查清难度较大。他们认为,此前华中农业大学曾经创办过一家公司,尽管后来公司解散了,但不排除部分种源被有心人流散出去。(海峡都市、京华时综合)

标签:基因   水稻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