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举世滔滔凡是论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举世滔滔凡是论  

  京城是思想文化活跃之地,如果不为居之不易发愁,是可以常能听到一些高见的。最近就是一例。一位讲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就对五四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区分,打出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纠正了一些人有意或无意的混淆与误解;五四运动的主题则是爱国救亡,外延上要小得多;五四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水岭。

    

  讲者会有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听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也都是自然的事情。对这一次的讲者所论中,涉及到的几个概念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几个概念是:普世价值、全球化、凡是论。

    

  对于普世价值,只是提到,没有展开来说,大约是从人性论、道德论上认识的,这不是现在人们所谈的同一个概念,现在所谈不是在讨论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问题;也不是从认识论意义上谈的,没有人否认存在人类共识,更不是讨论当代世界有无共同利益这类国际政治话题。一般地说普世价值,没有意义,也是容易遭受误解的。全球化概念类似,不可省略前面的限定词。  

  

  凡是论则在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科学精神时,联系实际举例子展开了一点。大意是,科学精神一直没有在中国扎下根来,否则也就不会出现“两个凡是”的论调了。  

  

  凡是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当年就是凭着对一篇社论中所说的“两个凡是”的批判,揭开了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77年2月7日,《人民日》、《红旗》杂志、《解放军》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就是这两句话,成了影响深远的句子,甚至可以说,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大得多。  

  

  顺便说说,有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公开发表在《光明日》上的,就想当然地以为当年名动一时的“两一刊”是指《人民日》、《光明日》和《红旗》杂志,实际上“两”中有《解放军》而无《光明日》的。  

  

  这一社论是当时主管宣传口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确定的,是经华国锋主席批准发表的。这是关键。社论一出,邓小平以他特有政治敏感,即发表反对意见,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并抓住不放,逐步把之引导到新的轨道上去。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世上,又有什么领域、什么地方没有凡是论呢?夸张一点说,这个世界的运转,所有的喧嚣、攻讦、造谣诬蔑、手腕……处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所谓举世滔滔凡是论,是之谓也。  

  

  对于那些孜孜不倦地否定中国革命、指认中国共产党专制、挖空心思要打倒毛泽东主席的人们,2010年我们听到来自主流反驳的声音,在进行理论清理的时候,有这样几个判断: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对于那些论调,是可以从凡是论的角度来说几句的。  

  

  我在一篇杂志文章中,读到有人总结的西方“西化”和“分化”中国战略的四个“凡是”:凡是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势力和个人,他们都极力扶植和庇护;凡是有可能影响中国政治稳定、引发动乱的事件,他们就设法插手;凡是给中国抹黑的活动,他们就大肆渲染;凡是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机会,他们就百般利用。  

  

  对于有着特定含义的“普世价值”、“政治体制改革”之类,对于多年来为人耳熟能详的“市场化”、“宪政民主”概念之类,其想说而不能明说的话语,其实就是一条或几条“凡是”,岂有它哉!更不用说背后公理般的“美国”概念。  

  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7周年的日子。除了几个特殊的地点,特殊的场合,我很难听到对于这个日子的说法。倒是早就被一次次提醒,“圣诞节”就要到了。12月26日零时,CCTV新闻频道说了一番“历史上的今天”,我以为总该提一下这个诞辰纪念日的吧,然而没有。这让人感叹。  

  

  对于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的纪念,已经过世者,多选取在诞辰纪念日。一般情况下,多以整数年份来纪念。特殊情况下,也会打破常例,选择逝世纪念日,不考虑是否是整数年份。比如说2010年4月15日,是担任过党的最高领导职务的胡耀邦去世21周年的日子,就出现了规模谈不上大,但是规格谈不上低,说不上隆重也说不上低调的纪念活动,至今为社会广泛议论。  

  

  因此之故,我也想写一点纪念毛泽东主席的文字,然而没有写。这个日子已经悄然过去,公历纪元的新年就要来到,难忘的2010就将成为一般过去式,还是写点什么吧。  

  

  就写了一点,如上。  

  

   

标签:凡是   对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