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吕永岩:张启发、方舟子转基因谎言再遭粉碎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吕永岩按语:为了较清晰地说明问题,这里不妨先引用号称“转基因水稻之父”的张启发曾经通过邮件告诉《北京科技》记者的一段话:

  

  “国家颁发安全证书代表的是根据现有知识所作出的判断。由国家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用转基因大米喂养了很多代白鼠,没有发现转基因大米对白鼠生长、发育、智力、免疫、生殖等有任何不良影响。其中有一项是用纯Bt蛋白对小鼠进行灌胃,剂量达每千克小鼠体重灌注5克纯Bt蛋白,没有发现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每克‘华恢1号’稻米含Bt蛋白不超过2.5微克,按小鼠灌胃剂量折算推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吃掉120吨稻米也不会发生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如果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算,一个人活到120岁,也只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1/10。”

  

  现在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张启发鼓吹它的转基因稻米安全的这些证据。

  

  首先,张启发承认国家颁发安全证书代表的是根据“现有知识所作出的判断。”张启发由于头上有一顶“科学家”的帽子,所以,在这里讲得比方舟子要有分寸一些。方舟子在这方面讲得很肯定,那就是转基因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问题,都很安全,很环保,甚至要比非转基因还要好。方舟子不是科学家,但是比科学家还敢说话,还敢“科唬”。

  

  张启发承认了“现有知识”这个前提。那我们就可以告诉他,目前这个“现有知识”有了新发现。就是说,张启发依据的“现有知识”由于科学家新的发现,已经有了改变。张启发如果确属科学家,而不是别有用心的其他啥“家”,譬如阴谋家,那它就应该正视和尊重这种新近的“现有知识”。

  

  这个新近的“现有知识”是啥呢?它至少包含了与张启发过去认定的关于基因方面理论的两个明显不同点:一是老鼠实验发现的“复杂的跨代基因影响问题”;二是人类FSH基因对大型动物整头(的组织)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和目前人类所大量未知的现实。

  

  举证一:2011年3月,美国计算分子生物研究年度大会上提交的告称,一种控制糖的基因虽只在一个老鼠世系短暂逗留,未遗传下去,…但是奇怪的是,即使这一部分DNA被交换到一只老鼠身上,但随后并没有传给后代。然而这种影响在随后几代老鼠身上都可清楚地显现。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会迫使研究人员努力解决复杂的跨代基因影响问题。

  

  举证二:新西兰科学家将人类基因码注入牛细胞,希望这样培育奶牛的奶可提取治疗人类生育疾病的激素。五个月后发现,四个牛仔中的三个的卵巢异常大,其中一头因子宫静脉大出血突然死亡。萨特耶博士说,问题的根源是人类FSH基因影响了整头(的组织),而非如原本打算的那样仅仅影响牠的乳腺 。– 对小鼠进行试验时,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显示出来。

  

  其实,世界范围内对于转基因安全试验发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俄罗斯对老鼠的实验曾花费两年时间,在第一代老鼠身上没发现任何问题,但是第二代和第三代便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到了第三代,老鼠彻底失去了生殖能力。

  

  笔者、中国作家吕永岩在上个世纪曾考察过甲状腺病高发区,亲眼目睹过“一代甲、二代哑、三代傻、四代断根芽”的惨状。患甲状腺疾病的人,第一代只是脖子粗,并没有生命之忧。但到了第二代,便出现“哑”,不能说话;第三代智力严重低下,见人只会嘻嘻笑,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第四代便完全丧失了生育能力,也就是绝种了。

  

  老鼠存在“跨代基因影响”问题。张启发用一系列数据详尽举证的老鼠“灌胃试验”,显然是回答不了这种跨代基因影响问题的。当然,张启发也说了一句“很多代白鼠”。这里的“很多代”到底是几代?张启发能说清楚一些吗?为啥不说清楚呢?这些是真的吗?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做过转基因安全试验,都发现了转基因的安全问题,并且他们的试验都有详尽的介绍。惟有张启发和方舟子们,从来没有具体说过他们的实验是咋做的,用了多长时间,做了几代老鼠等等。人们已知的似乎只是那个整天叫嚣要搞转基因产业化的黄大昉的七天小白鼠灌胃试验。仅仅七天“剂量达每千克小鼠体重灌注5克纯Bt蛋白”,就敢说安全,谁敢相信啊?

  

  并且最新科研表明,对小白鼠的试验并不能证明转基因对人类无害。要证明转基因对人类无害还必须进行大型动物实验,必须进行人自身的试验,而且要进行几代人的试验。我们知道老鼠三代后灭绝,这在短时间内便可做到。人类三代灭绝则要花费数十年甚至近百年。转基因已经对第一代人显示出危害,即使对第一代显示不出危害,这也不能证明它是安全的。因为基因的跨代影响仍然是不可知和不可控的。所以,目前所有关于转基因安全的说词都是谎言,所有关于转基因产业化的言论都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都是为了追逐一己私利而置人民生命健康于不顾的行为,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最新发布的两项动物试验研究揭示的事实,再次颠覆了方舟子等关于转基因的伪科学理论基础,再次暴露了方舟子等为美国孟山度推销转基因的骗子嘴脸。

  附 陈一文先生博文若干:

  美国、新西兰科学家转基因动物试验重大发现颠覆转基因理论伪科学理论基础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38

  

  陈一文([email protected])

  

  首发《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陈一文顾问网站》:

  黄大昉对“农业转基因技术”的描述

  

  2010年06月25日,黄大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的《农业转基因技术和安全管理》专题讲座谈第一个问题“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性”中谈“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强调“转基因育种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延伸、发展和新的突破”:

  “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转基因育种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获得新性状,培育新品种。”

  

  “转基因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基因进行转移。”

  

  “若进一步运用转基因技术就能将优良基因选择和转移范围扩大到不同的物种之间,而且真正能在分子水平上准确分离和有效操作这些基因。”

  

  “因此,转基因育种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延伸、发展和新的突破。转基因技术不仅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将为未来进一步缓解资源约束,实现传统农业向医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拓展创造有利条件。”“全球转基因作物规模化应用已逾14年,种植面积、作物种类、加工食物种类和食用人群逐年扩大,但由于实施了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全世界每年上亿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每年数亿人群食用转基因食品,迄今尚未发现确有科学实证的转基因食用和环境安全问题。因此,应当肯定:农业转基因作物总体上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注:黄大昉是第三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1986-1988年和1992年曾以访问科学家身份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微生物分子遗传研究,1995-2005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转基因稻米”主推手张启发“院士”对转基因技术的说法

  

  《科学时》2004年8月13日《张启发院士谈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发展前景》介绍:

  在中科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学术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启发做了题为《转基因农作物:研发、产业化、安全性和管理》的学术告。

  

  张启发在告中表示,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几千年来,人类通过对自然突变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进行品种改良;近百年来,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实现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近十年中,转基因技术成为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

  

  但他同时指出,两者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基因转移的效率方面的区别也相当明显。传统技术只能在生物种内实现基因转移,转基因技术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限制;传统技术不能准确地操作和选择某个基因;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功能清楚的基因,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告的最后,张启发概述了自己就转基因技术问题的几点感想与看法:……“转基因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新手段,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基因技术本身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张启发,转基因作物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科学时》2OO4第7期]

  方舟子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教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例如杂交)相比,有其独特性,比如,它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将动物、微生物基因转入植物中。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的延伸,它所面临的健康、环保问题,传统作物同样也有。

  

  “我们甚至可以说,转基因技术在某些方面要比传统的育种方法更安全可靠,因为当我们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对它们的基因大多数都茫然无知,无法预知其可能的后果;而在转基因时,转入的却是有了透彻了解的特定基因。人们既然并不担心传统育种技术会造成危害,为何却要对转基因技术吹毛求疵?”

  

  [《科学世界》2003年第3期《方舟子:转基因作物恐慌与真相》]

  “转基因技术可以准确地控制基因的表达,只动了一个或少数几个我们已知其功能的基因,容易检测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经济观察》2010年3月8日《方舟子:科学大争论——转基因作物安全吗?》]

  

  

  黄大昉、张启发、方舟子对转基因技术理论基础的精确描述

  

  黄大昉的论述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即认为“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转基因育种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获得新性状,培育新品种。……真正能在分子水平上准确分离和有效操作这些基因。”

  

  张启发、方舟子的说法尽管使用了一些不同的词汇,但其核心内容与黄大昉描述精确描述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完全一致。

  “科学假说”及其推动科学发展作用

  

  不同学科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某个(或某些)研究者可能对他们研究的问题形成对多数学者坚信不疑传统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一种新的“科学假说”,但是尚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完成证明这种“科学假说”是否正确,不同意这种“科学假说”的多数学者往往也没有足够科学证据证明这种“科学假说”一定不正确。

  

   中国新闻出版社2006年10月的《新时期领导干部理论研究选集》中国党史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研究选萃》收录的《陈一文:减少发生对挑战性科技创新成果压制扼杀的二十四项对策》之《对策六:中国权威性科技刊物应当特别提倡和鼓励发表中国研究者提出的科学假说》强调:

  认为,许多领域科学技术不同发展阶段中,科学假说的提出对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小,主要不在于有关科学假说被后来的科学实践是否证明基本正确或基本错误,而在于推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研究者围绕这种科学假说的证明或否定的研究使该领域有关方面的研究获得深化。

  

  对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科学假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其它研究者过去没有考虑过的不同的视角与思路提出同样的问题,同时提出某些至少一时能够站住脚或者一时难于被驳倒的部分事实、现象、模拟实验等作为依据。

  

  科学界必须公开承认,科学假说未获得充分证明前没有资格成为压制扼杀科技创新成果的理由

  

   《陈一文:减少发生对挑战性科技创新成果压制扼杀的二十四项对策》之《对策一:科学界必须公开承认,科学假说未获得充分证明前没有资格成为压制扼杀科技创新成果的理由》强调:

  -- 所有和任何科学假说,在获得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前,无论多少学术权威认为这样的科学假设正确,它们始终继续只是科学假说,而非科学真理;

  

  -- 这样的科学假说的所有与任何推论,在获得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之前,它们也仅是科学假设,而不是科学真理;

  

  - - 因此,所有和任何科学假说,以及这样的科学假说所有与任何推论,在获得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之前,不能作为排斥、拒绝、否定、压制和打击对这样的科学假说及其推论提出挑战的新的科学发现、新的实验结果、科技创新成果及其科学实践的有效理由;

  

  -- 依然建立在这样的科学假说之上的所有基本理论及其推论基础上的科学学科知识与“常识”,在获得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之前,这样的学科知识依然只是一些科学假说及其推论的集合,并不形成科学真理构成的科学知识体系,甚至可能连相对科学真理都算不上,可能最终证明为一堆谬误;

  

  -- 这样的学科知识的学者们因而不应当装出他们有科学上的权力与理由使用他们科学上依然并非有效的“基本理论”作为排斥、拒绝、否定、压制和打击挑战这样的科学假说及其推论的新的科学发现、新的实验结果、科技创新成果及其科学实践。

  

  -- 遗憾的是,上述情况仍然在科学技术领域不少学科继续。应当清楚地将这种情况揭示给科学界其它领域、中学生与大学生、新闻媒介、政府官员以及公众。这样的揭示实现之前,在这样的科学学科中永远不可能实现根本性的实质性的突破性进展,社会与人民将继续遭受这种令人遗憾状况造成的重大损失。

  

  -- 任何成熟的科学知识也并不是终极真理,而只是相对真理,某些研究者,包括某位完全不知名的“小人物”,发现新的事实、在新的思路上有所突破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允许的,应当鼓励。真正的学者应有能力、有智慧接受、检验新的事实、新的思路正确与否,而不是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味反对。

  

  为此,为了保持与鼓励科学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科学界必须公开承认并实施∶科学假说未获得充分证明前没有资格压制扼杀科技创新成果!

  

  十多年前,黄大昉、张启发、方舟子坚信不疑的“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还可以认为是“科学假说”,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而已经转化为“伪科学”!

  

  “科学假说”转化为“相对科学真理”的充分必要条件

  

   “对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科学假说”一旦“获得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证实它是正确的,这样的“科学假说”将转化为“相对科学真理”!

  

  “科学假说”转化为“一堆谬误”的充分必要条件

  

   与此类似,“对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科学假说”如果通过“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证实它是错误的,这样的“科学假说”以及“建立在这样的科学假说之上的所有基本理论及其推论基础上的科学学科知识与‘常识’,……最终证明为一堆谬误”。

  

  “科学假说”转化为“一堆谬误”后进一步转换为“伪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

  

   “科学假说”通过“可重复的科学实验、科学实践和/或自然界充分可靠的证明……最终证明为一堆谬误”以后,已经“最终证明为一堆谬误”的“科学假说”以及“建立在这样的科学假说之上的所有基本理论及其推论基础上的科学学科知识与‘常识’的支持者、鼓吹者、推动者们,如果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要固执己见,或者出自于这样“一堆谬误”为他们形成的经济利益与学术利益,将这样“一堆谬误”继续伪装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欺骗、误导、作伪证的话,原先的“科学假说”便从“一堆谬误”进一步转化为“伪科学“!

  美国科学家的重大科学发现颠覆转基因技术的伪科学理论基础

  

   随着一系列不同的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生产实践在美国、南美洲、印度、中国等国家持续重复进行多年,转基因“专家”们未曾预料的越来越多危害逐渐显现出来,不断证明作为转基因技术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科学假说”,即“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转基因育种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获得新性状”,以及“建立在这样的科学假说之上的所有基本理论及其推论基础上的科学学科知识与‘常识’,……最终证明为一堆谬误”!

  

   《参考消息》2011年4月4日第7版翻译转载的【美国科学新闻网站4月1日道】《美国科学家获得惊人发现 未被遗传基因仍能影响后代》提供了证明作为转基因技术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科学假说”是“一堆谬误”的新的科学事实!

  

  美国科学家获得惊人发现 未被遗传基因仍能影响后代

  

  《参考消息》2011年4月4日第7版

  

  【美国科学新闻网站4月1日道】题:曾祖辈的基因即使没有了,但影响还在

  

  曾祖辈遗留的或许不仅仅是雕刻的挂表。据一份(2011年)3月30日在计算分子生物研究年度大会上提交的告称,一种控制糖的基因虽只在一个老鼠世系短暂逗留,未遗传下去,却似乎使随后多达四代的老鼠都没有患上肥胖症。

  

  告两之一、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的约瑟夫·纳多说:“这改变了我们对疾病遗传方式的看法。”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会迫使研究人员努力解决复杂的跨代基因影响问题。

  

  试验中,研究人员让两组有近亲关系的老鼠“开怀”大吃高脂肪食物。一种老鼠发胖,出现了一系列健康方面的问题,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另一种老鼠体重没有增加,而这些老鼠甚至吃得比第一种更多,运动更少。

  

  取出“骨感”老鼠身上部分含有葡萄糖相关基因的DNA,交换到那些容易肥胖的老鼠身上,研究人员就可以使得老鼠即便吃了高脂肪食物,也可保持苗条。

  

  但是奇怪的是,即使这一部分DNA被交换到一只老鼠身上,但随后并没有传给后代,然而这种影响在随后几代老鼠身上都可清楚地显现。最初那只易肥胖老鼠的曾孙们依然苗条,甚至吃了高脂肪食物也无大碍。虽然这些老鼠并没有真正地遗传这种基因,但它们的确遗传了该基因的部分印迹。

  

  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计算生物学家伊斯特拉伊尔说,这一发现是“惊人的”,它为基因如何“工作”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答案。

   该项动物实验研究的事实颠覆转基因技术的伪科学理论基础:

  

   首先,导致“最初那只易肥胖老鼠的曾孙们依然苗条,甚至吃了高脂肪食物也无大碍”的“新性状”的绝对不是“‘骨感’老鼠身上部分含有葡萄糖相关基因的DNA”,因为“这些老鼠并没有真正地遗传这种基因”!

  

   该项动物实验研究既证明了“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而不是正确的!同时证明“转基因育种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获得新性状”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从而证明黄大昉、张启发、方舟子精确描述的转基因技术理论基础是“一堆谬误”!

  转基因牛多个器官与功能出现的异常对人们认识转基因作物异常有特殊意义

  

  《陈一文译:人类转基因激素造成转基因牛卵巢过大牛仔死亡》披露:

  对于没有专业学习过农学或植物学的绝大多数人士而言,我们对于转基因作物内部结构与功能发生的异常缺乏形象性认识。哺乳动物内部器官与功能与人类有一致性,因此转基因哺乳动物内部器官与功能发生的异常,有助于我们对转基因作物内部结构与功能必然发生的异常形成形象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我们对于黄大昉、张启发、方舟子的欺骗性误导胡说八道与伪科普“作假”加深理解。

  新西兰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先的《农业研究》(AgResearch)公司简介

  

  《农业研究》(AgResearch)公司1992年建立,是一家独立的研究开发公司(国有),是新西兰领先的研究机构,为新西兰农业与生物技术产业服务。

  

  更详细情况可访问其官方网站:

  

  将人类基因码注入牛细胞希望这样的奶牛的奶可提取治疗人类生育疾病的激素

  

  这些牛去年死亡,死时只有六个月。牠们是这样形成的:将一种人类基因码注入牛的一个细胞加入取自牛卵子的一个卵子中然后置入牛的子宫。

  

  这些科学家希望这个基因码,即一种人类卵泡雌激素(a human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 FSH),能够允许这些奶牛的奶可用来提取用于人类生育治疗的成分。

  

  依据(新西兰)环境风险管理当局上个月发布的批准,“农业研究”公司被允许将人类的基因植入山羊、绵羊与牛三十年,看这些动物是否生产含有人类蛋白的奶。

  陈一文按:“(新西兰)环境风险管理当局的批准”非常谨慎,“农业研究”公司被允许将人类的基因植入山羊、绵羊与牛三十年,看这些动物是否生产含有人类蛋白的奶”,而非像新华网北京频道2011-04-11道的那样,列入国家“十一五”的重大专项课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主持的在北辰区的天津康源拓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实施的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牛“人乳化”转基因奶牛项目那样,“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安全性检测表明,“人乳化”牛奶与其他牛奶没有差别,不存在任何安全性的问题,……已通过中国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环境释放试验,并率先获准进入生产性试验,有望在两年内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并实现产品上市销售。”

  

  [详情见新华社道:

  卵巢异常大, 子宫静脉大出血突然死亡

  

  五个月后进行的试验中发现四个牛仔中的三个的卵巢异常大。这些牛仔六个月时,其中一头因子宫静脉大出血突然死亡,可能因为牠变形了的卵巢造成的拉伸与歪扭。

  

  五天后,第二头牛仔死亡,在牠的卵巢扭曲并从牠的子宫断离之后。同一天,将卵巢过大的第三头牛仔杀死以便科学家能够研究牠的组织。

  转入一种人类基因的转基因牛内部器官与功能发生的一系列异常

  

  不孕问题,同型结合的牛不育;流产/滑移;妊娠问题;低%成功率,新孢子虫;新陈代谢问题;肝与脐带脓肿;产后膀胱能力丧失;坏疽性乳房炎;呼吸系统问题等。

  

  转入人类基因影响了整头牛的组织,而非如原本打算那样仅仅影响牠的乳腺

  

  萨特耶博士(Dr Suttie)说,问题的根源是人类FSH基因(人类卵泡雌激素基因)影响了整头(的组织)而非如原本打算的那样仅仅影响牠的乳腺 – 对小鼠进行试验时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显示出来。

  

  黄大昉与方舟子的胡说八道与伪科普“作假”

  

   黄大昉、方舟子等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努力让我们相信转基因技术是“指哪打哪”,是“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获得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自己非常清楚的某种“新性状,培育新品种”!

  

  新西兰从事该项转基因奶牛研究的萨特耶博士坦承“问题的根源是人类FSH基因影响了整头(的组织)而非如原本打算的那样仅仅影响牠的乳腺”,以及转基因牛多个器官与功能出现的异常等越来越多事实证明,转基因生物体根本不是如同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们说的“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们将“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并非清楚的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 获得自己并非常清楚的某种“新性状,培育新品种”,他们所获得的转基因生物除了他们猜想应当“获得”的某些“新性状”外,还出现了他们未曾预料的一系列“结构、功能”异常,包括他们有意无意目前还没有发现或者视而不见的有其他科学家进一步发现的异常。

  转基因激素鼓吹者应当自身进行转基因雌性激素临床试验检验对人类的安全性

  

   非常显然,即便转基因牛试验中获得的五头牛仔没有死亡,也没有发现这些牛仔出现了什么明显的器官与功能异常,依然不能保证从这样的牛仔长大成奶牛的奶中提取的转基因雌性激素是安全的,将它注射到人的身上后绝对不会发生道中介绍的这些转基因牛仔所发生器官功能异常。

  

  只有将这种转基因雌性激素临床使用于人的身上进行试验,才能判断这种转基因雌性激素的安全性。

  

  了解了本人翻译的《新西兰:转基因试验中变异了的牛死亡》道揭露的事实后,如果转基因激素、转基因药物,以及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这样的“人乳化”转基因奶牛的鼓吹者,以及担任“首席科学家”曾光为首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认为它们应用人类安全,这些鼓吹者们应当自身(或者动员自己的家人)进行这种转基因激素、转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检验其安全性,用行动证明自己对于自己的主张有充分信心,否则不要昧着良心宣扬转基因激素、转基因药物应用于人类安全无害!

  解释转基因后出现“新性状”的新的“科学假说”

  

   如何来理解与解释“最初那只易肥胖老鼠的曾孙们依然苗条,甚至吃了高脂肪食物也无大碍。虽然这些老鼠并没有真正地遗传这种基因,但它们的确遗传了该基因的部分印迹”?如何理解与解释“人类FSH基因影响了整头(的组织)而非如原本打算的那样仅仅影响牠的乳腺”?

  

   笔者提出一项新的“科学假说”供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们思考:

  

  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们自以为“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一种控制糖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获得新性状”时,真正决定这种“新性状”的看来并不是“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这种“控制糖的基因”,而是插入这种基因后他们未曾预料而且至今不知道的老鼠整体生命系统内发生了研究者们未曾预料他们至今毫无认识的一系列畸形变化的结果,与黄大昉、张启发、方舟子们误导性的伪科学解释毫不相干!

  

  黄大昉、张启发、李宁、方舟子等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们,如果你们不同意笔者上述“科学假说”的解释,那就请你们用你们坚信不疑的转基因技术基本理论,即“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转基因育种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结构、功能清楚的基因再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以获得新性状,培育新品种”,解释美国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研究者们“最初那只易肥胖老鼠的曾孙们依然苗条,甚至吃了高脂肪食物也无大碍。虽然这些老鼠并没有真正地遗传这种基因,但它们的确遗传了该基因的部分印迹”的机制,并解释“人类FSH基因影响了整头(的组织)而非如原本打算的那样仅仅影响牠的乳腺”!

  

   黄大昉、张启发、李宁、方舟子等转基因“外科手术工匠”们,如果没有能力用你们坚信不疑的转基因技术基本理论提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你们最好还是将自己不懂装懂、不仅恶意欺上瞒下欺骗领导、媒体与公众,而且为了私利不惜欺骗自己的这一套收起来!

我的更多文章:越抹越黑邪教头,铤而走险方舟子(2011-04-11 13:38:06) 两会转基因话题:利令智昏奸佞媚美,国为民赤子铮言(2011-03-12 00:53:03) 新词条:转基因“四模式”(2011-03-10 17:14:51) 转基因青面獠牙,方舟子原形毕露(2011-03-07 10:04:34) 吕永岩:“四种模式”照妖镜,生死抉择转基因!(2011-03-06 08:34:46) 要想得人心,严防转基因!(2011-03-04 12:12:49) 谁更可信史密斯还是贪婪的泰勒(2011-03-03 18:47:54) 史密斯如山铁证,转基因妖形狰狞!(2011-03-02 14:25:50) 媒体调查惊心,转基因"强悍入侵"(2011-02-28 10:25:23) 转基因:美国后院烈焰熊熊,中国主媒集体噤声(2011-02-27 09:12:
标签:基因   科学   技术   生物   假说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