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郭伯雄赴朝鲜桧仓祭奠志愿军烈士”等4则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郭伯雄赴朝鲜桧仓祭奠志愿军烈士

  

  2010年10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平壤10月24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24日上午率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前往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缅怀所有长眠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们的业绩。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献的花圈,和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献的花圈摆在志愿军烈士陵前。毛岸英烈士和其他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郭伯雄一行,正在朝访问的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全体成员和解放军文艺代表团的代表,以及驻朝机构人员,向烈士们默哀。

  

  朝鲜劳动党党中央、最高人民会议、内阁联名向志愿军烈士陵墓献了花圈。

  

  郭伯雄在祭奠仪式致辞。他说,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示,我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纪念活动,并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今天,我们在桧仓隆重举行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活动,缅怀志愿军先烈,重温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郭伯雄说,60年前,为支援朝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正义与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密切配合,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用生命昭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长眠在朝鲜三千里江山。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郭伯雄指出,在金日成主席的亲切关怀和金正日总书记的亲自指导下,志愿军烈士的遗体得到妥善安葬,志愿军烈士的陵墓得到精心维护,志愿军烈士的英魂得以安息。

  

  郭伯雄强调,今天,我们在此凭吊先烈,既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让我们携手努力,将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中朝友谊世代相传,发扬光大,为两国的繁荣富强,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后,郭伯雄一行缓步环绕志愿军烈士陵墓,凭吊烈士,并参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旧址。

  

  朝内阁保健相兼朝中友协委员长崔昌植、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李永哲、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朴在京大将、外务省副相金成基,以及平安南道、桧仓郡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上述活动。

  

  朝鲜版梁祝平壤公映

  

  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

  

  2010年10月24日19:37 新华网

   2010年10月19日 朝鲜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完成,这是朝鲜中央通讯社10月19日公布的朝鲜版歌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照。新华社/朝中社

  

  新华网平壤10月24日电(记者姚西蒙赵展)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由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24日在平壤大剧场公映。

  

  这部两个多小时的朝鲜歌舞剧,由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共分“乔装求学”、“草桥结拜”、“万松书院”、“同窗三载”等六场十景,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爱情故事,控诉了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和婚姻制度。

  

  据主持人介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亲自指示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之前将《梁祝》改编完成。血海歌剧团遵照指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中国文化部提供服装、道具等帮助下,完成了该剧的创作。主持人说,这反映出朝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的朝中友谊世代相传,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崔泰福、人民武力部部长金永春,中国驻朝大使刘洪才及驻朝中国外交官、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等观看了演出。

  

  “刘秘书”是个翻译专家 解放军生活博客  

  据杨大群介绍,毛岸英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起初到朝鲜战场,除了彭总司令外极少有人知道毛岸英的身份。而彭总司令身边有三个秘书,一个军事秘书,一个政治秘书,还有一个是机要秘书。这个机要秘书姓刘,后来才知晓,他就是毛岸英。”“至于为什么姓刘,后来与毛岸英妻子刘思齐交谈时得到证实,这缘于刘思齐的父亲姓刘。”

  

  “刘秘书平易近人,和他熟了之后,他叫我‘杨大个子’,我也叫他‘刘大个子’,他身高和他父亲差不多,有1米83左右。”“有一次,我到司令部去,看见他在外屋烧了一大壶水,里屋放了一大堆书,他嘀嘀咕咕地念着,书里的东西看不懂,全是外文。我就问他‘你在干什么呢?’”“我在译书呢!”“他的回答让我吓一跳,心里想,这个机要秘书水平真高啊!”

  

  杨大群表示,毛岸英当时在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精通英语和法语。“据我了解,法语是他后来学的。”


被毛岸英营救的朝鲜居民“阿妈妮”母子。  

  毛岸英是拆弹高手

  

  据杨大群讲,毛岸英才勇双全,在朝鲜战场上十分勇敢。有一次拆除炸弹的经历令他记忆犹新。“那是在司令部附近发现有一个美军投下的定时炸弹。很多人不敢靠近,还有的人要采取危险办法销毁。但是毛岸英却大声叫喊,不让任何人靠前,他只身一人临近炸弹。”

  

  “当时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个炸弹分三节,三节当中,哪一节拆除不彻底,都有爆炸的可能。而毛岸英手中的拆弹工具却又十分有限。那么大个炸弹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毛岸英仔仔细细地拆了一部分又一部分。额头渗出了一层又一层的汗水。最后终于把炸弹拆掉了。拆出了一大堆黄色炸药,那炸药看着就让人害怕。”

  

  杨大群说,后来才知道,毛岸英曾在苏联和东欧地区参加过多次战争,并在苏联坦克连中任过职,对于坦克的构造、部件组合等了如指掌,并学会了一手拆弹的本领。

  

  被他营救的“阿妈妮”照片首次公开

  

  杨大群向记者展示了几幅泛黄的照片,有两幅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照的。另一幅是一位抱着孩子的朝鲜妇女,旁边是茅草房。杨大群表示,这位妇女就是当年毛岸英从火堆中救出的“阿妈妮”。

  

  “阿妈妮是人们对朝鲜身为母亲的中年妇女的通称。”“还记得那是二次战役之前,美军飞机轰炸朝鲜民房,致使民房大片大片地起火。而民房距司令部所在位置不远。当毛岸英得知民房里还有百姓时,就奋不顾身地跳入着火的房屋营救,最终把这位阿妈妮救了出来。获救的阿妈妮哭喊着说房子里还有自己的孩子(就是照片中的小孩)。听到这里,毛岸英的举动更令人震惊,他毅然拿起一盆水向自己的头上和身上浇下,然后再次跳进熊熊大火,并将孩子救出。”

  

  杨大群称,这位阿妈妮后来被志愿军称为“小龙女”,也就是杨大群于1952年创作的作品《刘排长与小金枝》中的小金枝,而刘排长就是毛岸英。

  

  据杨大群讲,关于阿妈妮的故事还有一部分,毛岸英牺牲后就被掩埋在阿妈妮家附近。后来“刘秘书”的身份被揭开后,志愿军要将毛岸英的坟挪走,可阿妈妮说什么也不让,并说坟里埋的是她儿子,她和家人要为这位恩人守墓一辈子。最后,一位志愿军首长说,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这样阿妈妮才不再阻拦,并向北京方向连连鞠躬。

  

  他对朝鲜人民感情深

  

  杨大群与毛岸英接触的细节还有很多。包括一次毛岸英问杨大群,“打起仗来,你们记者在哪‘记’啊?”杨大群回答“就在阵地旁边的一个小窝棚里。”“自己在里边害不害怕?”杨大群坦陈“真是挺害怕的,怕敌人的飞机啊!”“那你莫不如到阵地来,这儿连喊带叫的肯定不害怕,然后你还可以亲身体会,有内容写。”杨老说,“结果我真的把工作地点搬到了阵地,连喊带叫的,的确不害怕了。”

  

  据杨老讲,毛岸英平时和朝鲜百姓相处特别融洽,尤其是对穿白色民族服装的朝鲜妇女感情极深。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一看见穿白衣、白裤或者白裙的妇女,毛岸英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杨开慧。因为杨开慧平时就喜欢着白色服装。对于这一点,刘思齐也表示认同。(李彤 张娇岩)

刘思齐:毛岸英是个浪漫的丈夫(图)刘思齐:毛岸英是个浪漫的丈夫(图) (2010-10-21 00:29:36)

  80岁的刘思齐老人头发已经花白,穿着就跟邻居家的奶奶一样,花色的棉背心,灰色的裤子,平静的脸庞上透着淡淡的慈爱。可就是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却因为伟人之子的遗孀身份,备受关注。61年前,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一年后,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60年过去了,她一直都在心里留着毛岸英,电视剧《毛岸英》能够拍摄完成,对她而言,是了却了一桩夙愿。

  

  刘思齐:这是我30多年的一个夙愿,从我看到电视剧这个艺术形式的时候,我就觉得岸英的一生用它来阐述和表达可能是最合适的。

  

  

  电视剧《毛岸英》最初的剧本就是根据刘思齐的口述回忆录完成的,从1945年她和毛岸英第一次见面,到1950年毛岸英牺牲,他们相识相知5年,刘思齐给电视剧的导演整整讲了10天。60年来积压在心里所有的爱与思一并倾泻而出,那10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对刘思齐老人而言,都是无以言说的心痛。

  

  刘思齐:回忆对我来说,本身就是很痛苦的。

  

  拍摄完成之后,剧组送来了样片给刘思齐老人看,未删减的36集片子,她一集不落地看了三遍,每一遍从头看到尾,她也从头哭到尾。荧屏隔开了她和毛岸英,可她总觉得她就在屏幕上,就在毛岸英的身边。

  

  刘思齐:我在看样片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在看电影,我是觉得时光又倒流了,自己又回去了,我是全部和他一起感受的,我觉得就是自己在那里,在那里经历着悲欢,我觉得屏幕里的刘思齐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最深的感觉就是:岸英回来了,我就生活在他身边,我们俩在一起经受着那些事。

  

  刘思齐说,电视剧拍摄完成是她送给毛岸英的一份礼物,电视剧里藏着她多年来的心愿。

  

  刘思齐:也可以说是送给他的一份礼物,因为我希望全中国的人都了解毛岸英,毛岸英不仅仅是毛泽东的儿子,我希望能填实这样一个桂冠和空壳,让其恢复原貌,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自信、有能力,而且非常刻苦,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怕一切困难,不怕一切危险,最后献出自己生命的一个热血青年。我希望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毛岸英重新出现在中国人面前。

  

  在刘思齐的心里,毛岸英是个浪漫的丈夫。

  

  刘思齐:他指着那只公鸡带着一只母鸡,说你快看,我就看见那只公鸡在地上捡一颗粮食,然后“咕咕咕”的叫,那只母鸡就跑过来了,那只公鸡就把粮食放在地上,然后那只母鸡就一下子把那粮食吃了,然后那公鸡又找到一颗粮食,那母鸡又吃了,他说你看它对母鸡多好啊,以后我也会对你这样的。

  

  刘思齐说,很多人也许只知道毛岸英是伟人之子,却并不了解,他也是那个年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婚后一年义无反顾地前往朝鲜战场就是最好的证明。前往战场的前一天,毛岸英留给刘思齐的嘱托,依然清晰如昨。

  

  刘思齐:他说如果没有收到他的信也不要着急,因为那个地方很远,交通不方便,我也就信了,我也没问,他也没说,他不会主动告诉我,假如我当时聪明点的话也许就会明白。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持把你的学业学完”;还说:“你要多照顾弟弟,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点差”;他说“我对你是放心的,因为你有你妈妈照顾”;他还说“我走了以后,你每个礼拜都要去看我爸爸,不要我不在了,你就不去看他了。”

  

  从此一别,便成永别。刘思齐三年后才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可是她却一直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直到她站在朝鲜的土地上,摸着冰冷的墓碑,这才不得不接受,岸英与她,真的阴阳两隔。

  

  60载春秋过去,所有的追忆与思念都化作一部电视剧即将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刘思齐的多年的心愿完成了,但这并不是结束,能够写完一部属于她和毛岸英的回忆录,才是她最终的愿望。

  

  刘思齐:对我来说是非常苦涩的,我多少次的提笔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比如血糖又不对啦,心脏又不对啦,然后就不敢写了,但我想我有生之年必须得完成,也算是我个人对他的一种纪念。(冯会玲)

  

  1949年10月15日与刘思齐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4日上午,毛岸英不幸牺牲。

标签:朝鲜   志愿军   烈士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