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跨国公司上了水污染地图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跨国公司上了水污染地图

  

  王万英 

  

  想知道自己的住所或公司附近有没有水污染企业么?不难,上网查询一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就一目了然了。创办这个公益机构的,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6年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马军。

  

  5月30日,坐在一间简朴却整洁的办公室里,马军接受了《世界新闻》的采访。

  

  罚款比建污水厂便宜

  

  《世界新闻》:《时代》周刊的评选,对你是否有什么影响,心态是否会有变化?

  

  马军:对我本人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在每一个场合,都会被别人调侃。他们会说,“现在在座的是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海外对中国水资源紧急情况的认识,和对中国民间环境保护努力的认可。只是基于这样一个基础,并不是说我们就成为和世界各国领导人有同样影响力的人。

  

  《世界新闻》:从你撰写《中国水危机》一书至今,已经8年了,现在情形如何?能否用最简短的话和数据概括一下中国目前水危机的现状?

  

  马军:说到“水”,中国目前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缺水问题很严重,现在中国的600个城市里,有400个都缺水。另一方面是水污染,它和缺水问题同样严重。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缺水,污水排进去,很难通过稀释得到自净。同时,污水又把仅有的一点水资源破坏了。

  

  现在我国水污染趋势是: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蔓延,从陆地向海洋蔓延。

  

  《世界新闻》:为什么水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马军:水污染得不到控制,是因为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一些企业宁可支付罚款,也不愿解决污染问题。

  

  比如嘉士伯在甘肃天水设立了一个啤酒厂,一直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对当地水源产生很大危害。但它就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它每年交2次罚款,一次5000元。而如果修一个污水处理厂,要390万。这就是为什么防污的动力严重不足。

  

  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这些公司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作为民间机构,我们没有权力对它进行罚款,但我们可以让公众了解这些企业出现了什么问题。信息公开之后,公众的压力也可以提升企业违法的成本。这也是我们创建“水污染地图”的初衷。

  

  80家跨国公司被点名

  

  《世界新闻》:从你们的网站上看到,你们基本上是引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以及省级、地市级环保部门等官方的资料和数据。这是主要的数据吗?

  

  马军:数据主要来自政府资料,我们几乎没用民间资料。水污染地图只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列表。

  

  这是我们民间机构做这件事的基础,没有政府数据,不可能制作出这个地图。如果由民间来查这些企业,首先人力、物力、财力达不到;其次,企业会质疑你有没有资质、能力和权力。但因为是官方数据,企业最后就认同了。

  

  《世界新闻》:在最新的“水污染地图”上,有多少家公司上榜?跨国公司有多少?

  

  马军:现在是5500家企业,其中有80家跨国公司,如长春百事可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他们对此的反应不大相同。不过,令我们高兴的是,目前已有30家公司找到我们。其中大多是跨国企业,比如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上海山崎电路板有限公司等。

  

  在中国企业里,也有一些做出了反应,比如青岛啤酒、广东益达、今麦郎方便面等。他们解释说,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些笼统地说已经治理好了,有些则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

  

  不论如何,这是第一步,就是企业要正确面对公众对它的关注,不能回避。至于是否真的通过有效措施治理了污染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一个第三方的审核来判断。如果你想从水污染地图上撤下来,就要找第三方来审核。公司要出钱去找这样的机构做审核,但要在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之下。

  

  这30家和我们联系的公司里,有6家在做第三方审核。以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为例,他们为此专门找了一家研究机构对我们公布的污染结果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他们的测试告。

  

  《世界新闻》:那些上了名单的企业是否都能接受?你本人和中心是否遭遇过一些极端的反应?

  

  马军:还好,因为目前“水污染地图”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那么大的程度。我们在一些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公司里有影响,而这些公司常常比较理性,不大倾向采取那样的一些做法。但将来,我们或许也会遇到压力。

  

  人物档案

  

  马军,39岁,北京人。

  

  1993年,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在《南华早》任研究员。其间,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致力于环境问题的研究。

  

  1999年,出版了《中国水危机》一书。

  

  2006年,成立公益机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发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是国内第一个水污染数据库()。

  

  同年,荣获“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6月5日《世界新闻》)

标签:水污染   我们   中国   企业   地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