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汪晖教授的利好三则
我们对 王彬彬 教授指控 汪晖 教授的诉讼一事尚未有研究,因此也无立场。
不过,今天《环球时》在国际论坛版刊登 汪 教授《为何中国不会崩溃》文章。在我们看来,至少汪晖有多了一个表达自己心声的场所,可看看他有什么要表达,再说汪也不像有些人说他已是“灰头土脸”。这是一。
今年九月份最新一期香港《明》月刊封面介绍文章就有《汪晖“论文抄袭”透视》(署名同俊子),并附录了王彬彬的文章《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不公允的是,《明》月刊不刊登汪晖的任何回应文章,对汪的相关文章视而不见、习焉不察,似不合常理。这是其二。
上周末,广州《羊城晚》又刊登王彬彬的新作,再攻汪晖。该并加按语,欢迎汪晖去文该回应。这是其三。
为什么说以上三则动态看来对 汪晖 教授是利好?
《环球时》为他提供了一个平台,至少让有些谩骂者应知所行止,这是第一点。
境外杂志的褒贬立场多少验证了境内外左右派立场政治分野,不公平公允自然有其弊端存在。北京有关宣教部门有人研究香港政坛月刊的动向,香港中联办内也有研究部门定期与中央互动。香港右翼刊大都站在王彬彬一边说话,身份的标签其实在替王教授帮倒忙,这是第二点。
广州的南方系也好,羊晚也好,基本上也是站在王教授一边,它们的编辑思维、市场盘算大都基于一个前提:汪晖是“左派”,甚至“旗手”之一。君不见广州的平面媒体多标榜自己服务于高端人士、中产阶层。刊在此一事端如不选边站,恐怕有损其商业广告收入和纸销售数量等切身利益之虞,乃属情理之中。这是第三点。
美华在《走进2010年世界大观(预测)》(一文有关中国部分写道,“矿难、交通意外、民众诉讼此伏彼起,名人隐私在网上引起争论不断”,预测多少应了景。在现实政治思想领域,思想斗争,甚至政治风向标,越来越不再是“皇帝的新衣”。有人会被扮演X派的角色,也有媒体会扮演推手和助燃剂的相当角色,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附:若干人士不同意见
北京大学中 文系 教授钱理群:“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看,《反抗绝望》可能确实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但是不能简单称之为剽窃。”
学者钟彪:“根据‘偷意’这样一个不严格的概念,如果没有步步为营地做注释,那么,几乎所有不做注的地方都可以戴上‘偷意’的帽子。”
《反抗绝望》编辑、三联书店学术编辑部主任舒炜:“这样以人身攻击为目的的指控,几乎可以把任何学者的任何写作都定义为剽窃。”
学者丁东:“ 汪晖 博士论文中的硬伤,当时没有发现,应当说是评委的疏忽,并不能证明80年代不需要遵守学术规范。”
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郑也夫:“如果是疏漏,为什么疏漏了本土学者,却严谨地为世界级权威做注?‘贴金’或‘忘却’之间分明有选择。”
北京大学中 文系 教授严家炎:“这场讨论对纯洁和改善我们的学风有好处有必要。”
更多精彩请登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