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汇率危局》:向美元说“不”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汇率危局》:向美元说“不”

本报记者 王磊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05

不久前,汇率专家向松祚向记者感慨说:什么时候有中国人能写本书,把300年全球货币金融史给看透了,中国经济驶向世界之海的大船,就算建立起瞭望塔。话音未落,他的新书《汇率危局》就付梓面世了。这是作者向“看透全球货币迷局”这一终极目标迈进的第一步。

在《汇率危局》一书中,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的高徒使用的方法论却类似中医的针灸。向松祚一下子就点中了所谓“经济全球化”这一病困缠身肌体的致命穴道——美元霸权下的全球资源分配体系。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真正的“硬通货”,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畅通无阻。正是美元,决定着世界经济、金融、货币制度的运行规则,而美国也正是凭借美元本位制,力图实现其支配世界的“帝国梦想”。

即便在美元加速贬值,甚至有人高喊“拒绝美元”的今天,全球80%以上的经济活动、金融交易和国家储备,都是以“绿票子”(美元)的形式存在。石油价格暴涨,能源危机似乎就要到来。但不要忘记,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的,产油国多挣的钱,还是要以“石油美元”的面孔辗转回流美国;而能源需求大国也不敢完全抛售美元,因为你还要用美元去购买能源和原材料。这对于享有货币霸权的美国经济来说,谈不上什么损失。只要开动印钞机,打开“绿票子”的水龙头,向全球市场注入足够多的美元就可以了。去年以来,美联储(FED)以救助烂账成堆的美国银行为借口,不断减息,显然就是这么干的。

美元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关键在于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都需要美元。这就是所谓“铸币税”收益——那些拥有货币霸权的国家,可以通过贬值其货币,向其他国家的使用者悄悄地征税。经济学家们反复争论却不得其解的“流动性难题”,压根儿就是美元滥发造成的“全球性通货膨胀”。从长期看,“绿票子”会一直“毛”下去,当美国经济看好时,它就坚挺一段时间;当美国经济衰退时,它就更快速地贬值。正是通过美元的升值和贬值,美国政府得以向全球盘剥经济收益,或者转嫁经济危机。

在向松祚看来,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就像太阳系各个行星只能围绕太阳运行一样”,形成了一个由内向外的利益分配和产业分工体系。其结果一清二楚:大国将永远居于世界经济价值链的最高端,它的企业(或由它的公民控制的企业)将永远赢得最丰厚的利润、享受最优越的生活,其他“外围”国家很可能永远居于贫困的“打工者”地位,只能赚到人工费用,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就是由“绿票子”主导的“汇率危局”。美元可能继续贬值,相应地,人民币在升值压力下引发“国际热钱”快速流入,进入股市、楼市,吹大资产泡沫。在中国金融市场和融资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货币洪水”无法有效分流到实体经济,不能为中国真实经济发展所用。另一方面,当美国经济迹象好转,美元喘息稍定,并开始逐渐走强,“热钱”随即撤离中国,回流美国,戳穿中国的资产泡沫,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其实,这种看似悲观的预测,在美元主导的货币史上,曾多次发生。日本、拉美、东南亚、俄罗斯等,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向“绿票子”说不,并不是为了宣泄不平的诅咒。相反,在认真梳理了“美元霸权史”的每个细节之后,向松祚发现,这个霸权体系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上帝赐予的好运”,对于美国来说,这是其立国两百多年来调动无数精英和人民的智慧,艰苦拼搏一步步实现的。“几乎就像是存在某种自然规律一样,每个世纪都会有一个大国崛起,它有力量、有意志、有智识和道德上的激励,依据它自己的价值体系,来重塑整个国际体系。”这句基辛格的名言,是否能给新世纪正在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国人,以有力的启示呢?

《汇率危局》力图说明的是,在与美元这个世界金融帝王的博弈中,任何天真和不切实际的想法都不能挽救现实的危局,也不足以撼动对手的优势。应该看到,在“绿票子”肆意妄为的表演背后,是以美国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和产业科技竞争力为后盾的。向松祚认为,货币霸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反过来,金融货币的支配能力则大幅提升和强化美国的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将如同中国经济的崛起一样,将是个漫长过程。《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向松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汇率政策之变局与危局

2008年02月25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汪晓波

  《汇率危局》

  向松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

  向松祚 邵智宾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汪晓波

  

  在我有限的视野里,经济学者中,文笔被人赞誉的,有已经过世的斯蒂格勒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克鲁格曼,前者行文幽默,后者文笔雅致。除此两人,似乎便很少被普遍叫好者。不过,当我读到华人经济学者向松祚先生的作品时,不由得慨叹:此君不仅理性,更有激情;为文不仅逻辑严密,气势更是了得。

  不过,向松祚真正引起学界乃至社会公众的注意,还是近两年的事。观其学术背景可知,他曾攻读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其著作亦曾获得过吴玉章奖等奖项。但要从社会影响角度看,向氏的“出名”,是在他的《不要玩弄汇率》一书(本报去年1月12日刊书评)问世以后。该书以“一位旁观者的抗议”为副题,表达了一个学者汇率政策的冷思考。

  最近,向先生又一口气出版了两部新作,一为《汇率危局》,二为《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前者为其专著,后者由向松祚与其友人邵智宾合作编著。

  同《不要玩弄汇率》一样,《汇率危局》也是一本适时之作,探讨流动性的根源与后果,当前汇率政策的变局与危局,现实意义明显。总体来看,全书谈到了三个主题:一为美元本位制如何支配全球金融货币体系;二为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征;三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战略。无论哪个主题,都是货币政策当局与学界极为关心的。

  通过详细解释了美元本位制的历史渊源、演变历程及游戏规则,向松祚揭示了美元霸权体制的本质。同时,他指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征的两个基本特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以及货币政策将失去效力。他且在书中反复强调,应当迅速稳定汇率,彻底消除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严厉管制热钱流动;慎重对外资开放金融体系;慎重或暂缓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向松祚不仅对2005年7月政府实施的汇率机制改革持有不同意见,更是担忧汇率的长期升值预期。在他看来,货币政策已然陷入两难困境之中,而出路就在于迅速稳定人民币的汇率预期。否则,由升值预期以及国际热钱所触发的资产价格动荡,将长时期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无疑,不少学者与向松祚有着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升值符合中国自身利益,有人主张渐渐升值,有人则主张一步到位。对此,向松祚在书中不仅对美国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真实目的作了阐述,也对人民币升值对经济整体的长期伤害作了解释,从而强调中国金融开放不能“大跃进”,须谨慎行之。

  在本书中,向松祚还驳斥了“以汇率快速升值遏制通胀预期”的观点。当前,乃至整个2008年的物价形势都无法能令人乐观。向松祚认为,此次通胀危机的根源,正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推高了资产价格,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他明确否认了“需求拉动说”和“成本推动说”。这些观点,显然与当下的主流看法不完全一致。

  人民币升值是个复杂的题目,且关乎中国的国家利益,当由学界和政策当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虽说这是向先生的主要治学方向,但在诸如通胀危机的成因等问题上,向松祚未必就一定掌握了真理,但是他大声疾呼的慎重的金融开放态度,以及对于违法国际热钱的坚决打击等政策诉求,还是值得倾听的。

  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金融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未来的开放程度已不可能仅仅依赖“摸着石头过河”来决定。金融灾难的可怕后果,以及对于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沉重打击,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研究者,都不容在这个问题上有稍许含糊。故此,在汇率议题上,多听听不同的意见,多听听“旁观者的抗议”,当有益无害。

  如果说,《汇率危局》一书,向松祚是站在了中国国家利益上看待汇率,那么,由向松祚及其友人合作的《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则把目光延伸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那里。作为美联储主席,也作为神话般的前主席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伯南克的理论与实践无疑都令经济、金融世界十分关注。

  这次次贷危机,给伯南克下了一道现实的沉重考题,且伯南克已经开始一步步交出“作业”。要理解伯南克的实践与决策,当应从其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那里寻找依据。应当感谢包括向松祚在内的两位作者,他们对于伯南克思想生动而扼要的介绍,富有启发意义。书中还收录了伯南克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好学者应可从中吸取不少营养。

标签:美元   汇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