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朝鲜电影:从《一个女学生的日记》说起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朝鲜电影:从《一个女学生的日记》说起

李昕 



最近一部名为《一个女学生的日记》的朝鲜影片,受到了朝鲜观众的喜爱,也引起了西方电影人的浓厚兴趣。据说这部影片还将被带到法国参加戛纳电影节。
《一个女学生的日记》中的主人公秀莲是一位即将中学毕业的女学生,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和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琐事。秀莲的爸爸是科学院某研究所的研究员,妈妈在科学院图书馆任管理员。秀莲的爸爸在外做科研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和家庭,甚至对女儿的前途问题也“漠不关心”。秀莲妈妈也对丈夫鼎力支持。经过几年的悉心研究,秀莲爸爸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时秀莲被父母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认识到父母的选择是正确的,从而自己也下定决心要以父母为榜样,做一个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尽忠诚。该影片反映了在今天这个“先军时代”,朝鲜人民的幸福和喜悦是什么,青年应该抱定怎样的理想和信念。
而对于广大的中国观众来说,对朝鲜电影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鲜花盛开的村庄》等经典影片上,对近一二十年朝鲜电影接触却很少。实际上自朝鲜战争之后,50多年来朝鲜拍摄了大量的影片,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朝鲜电影制作过程和电影制片厂

1948年朝鲜建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朝鲜开始进行战后经济恢复。这一时期朝鲜电影发展得相当缓慢,主要拍摄一些战争和革命记录片。20世纪50年代后期,朝鲜掀起“千里马运动”,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基础建设。通过“千里马运动”,朝鲜经济逐渐有了恢复,这也为后来的电影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朝鲜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全盛期,朝鲜电影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这一时期,除制作出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等经典影片外,还出现了《血海》、《卖花姑娘》等朝鲜电影史上的巨作。
那么,朝鲜电影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朝鲜的最高领导人、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文艺创作,在电影方面也不例外。朝鲜电影首先由朝鲜电影文学创作室的创作家进行剧本创作,也接受群众提交的剧本。国家作品审查委员会对作品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交给电影制片厂。电影制片厂拿到电影剧本后,指定导演,导演再根据电影剧本进行导演剧本的创作,经过审核后,开始进行影片拍摄,影片拍摄完成后,将拷贝和镜头记录本一同交给党中央进行审查。
一般情况下,朝鲜最高领导人会亲自审查这些影片,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会传达给电影导演和创作组成员,他们根据修改意见再进行修改。最后审查通过的影片在全国放映。
朝鲜有名的电影制作单位有朝鲜电影制片厂(《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即为该厂摄制)、朝鲜人民军4•25电影制片厂、朝鲜儿童电影制片厂等。朝鲜电影制片厂1947年在平壤成立。制片厂由党委领导,厂长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第一副厂长负责制定电影创作计划,掌握整个电影创作工作,保证作品最后通过审查直到工作样片出来。艺术副厂长负责掌握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情况,组织和指导整个电影摄制工作。此外还设有行政副厂长和技术副厂长等。
朝鲜也有“电影城”。根据金正日的指示,1981年朝鲜电影制片厂在厂区的后山岗一带7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建立了“外拍电影城”。在这个外拍电影城里有170多幢建筑,从高句丽到李朝时期的百姓草房,从地主家的大瓦房、北部地区的原木房到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朝鲜时期的边防炮楼和警察驻在所、30年代的抗日游击队兵营,等等,应有尽有。此外,还有朝鲜街、中国街、日本街和西洋街等。
“外拍电影城”建成后,成为朝鲜电影制作的重要基地,与过去相比,不仅电影制作成本降低了60%,还缩短了制片时间。如今电影城还成为旅游者参观的景点。

具有时代特征的电影作品

朝鲜电影题材很广泛,既有反映革命题材的《卖花姑娘》、《血海》、《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等,也有反映反特活动的影片,如《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命令027》等,还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如《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工人家庭》等,以及古代题材的《春香传》、《洪吉童》等。
除了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一大批为中国人所熟悉的经典影片外,朝鲜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还创作了很多影片,如《一个党的干部的故事》、《郡委第一书记》、《保证》、《留在心里的人》等影片,其中系列影片《民族与命运》最为有名,到现在已经拍摄了50多集。影片表现的是领袖与人民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参与该系列影片拍摄的都是功勋卓著的艺术家和优秀的文艺工作者。
以1995年1月1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某边防哨所进行现场指导为标志,朝鲜进入了“先军时代”。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朝鲜电影也进入了“先军时代”的创作时期,朝鲜拍摄的关于新时期军人革命题材的电影多了起来。朝鲜人民军4•25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从军的日子》、《一个女战士的手记》等影片。其中《从军的日子》通过一个军人家庭的故事表达了“不是穿上军装就能成为真正的军人,只有誓死保卫领袖的军人才是真正的战士”这一主题。
《一个女战士的手记》则讲述了一个普通新兵的部队生活,阐明了“先军时代”一心为国意味着什么,要一心为国又应该怎样去做这样的问题。影片主人公池香顺是备受全家宠爱的小女儿,她怀着远大的抱负参军入伍,梦想守卫祖国前哨,成为能够建功立业、闻名于世的军人。然而她却被分配到一个只有几个女战士的铁路桥哨所。这样的落差让她心里很不平衡。她不想在这个深山里虚度年华,因此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班长对她进行了教育,为她讲述了曾经驻守在这里的老兵的革命事迹,这让她很受感动。一天,忽然发生了山崩,巨大的石头和树木从山上滚落下来挡住了铁路,就在此时正有一列客车向这个方向驶来。池香顺奋不顾身地把大石头和树木推离铁路,保证了列车的通行安全,乘客们打开车窗向她招手致意,她也不顾受伤的身体,微笑着回以军礼。在晋升为初级战士的那天,她在哨所手记里写到:“不管在哪个哨所,都要胸怀祖国。我的哨所告诉我,真诚地为祖国服务是人生最大的荣誉。我的手记在这个哨所将继续不断……”
可以说,最近几年朝鲜影片都带有这种鲜明的“先军时代”特征,即使是社会生活题材的影片也不例外,影片都教育人们要拥戴领导者金正日,拥护“先军政治”。
此外,50多年来,朝鲜儿童电影也有了很大发展。朝鲜儿童电影制片厂负责制作儿童电影。儿童影片既有以金日成和金正日给孩子们讲的故事为题材改编的电影,如《蝴蝶和公鸡》、《刺猬战胜老虎》等,也有以朝鲜寓言、童话及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儿童片《少年大力士》、《月亮国的万里镜》等,其中数十集的动画连续剧《少年将帅》和长篇儿童片《机灵的貉》最受儿童的欢迎。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第24期《世界知识》)

标签:电影   朝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