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951香港特大火灾,周总理这样强硬发声?

2025-02-20 最新 评论 阅读

 

1951年11月21日,香港九龙东头村的木屋发生特大火灾,焚毁房屋500多间,造成一万余人无家可归。一时间,火光漫天、哀嚎遍野。灾民状况在短期内成为全球新闻报道的主角,香港的命运因为夹在资本主义的英国与社会主义的中国之间而备受瞩目。

香港火灾

英国人弗兰克·韦尔什所著的《香港史》,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介绍了香港当局是如何对待这些难民的:殖民地当局对待难民的态度类似于火车站职员对待旅客的态度,就像车站当局一样,香港政府的责任是照看自己人,而不是“对来去匆匆的过客广施恩惠”。这就是英国人对香港灾民的态度。

香港居民的山边木屋

那么,当时的中国政府有怎样的行动呢?火灾发生后,中国政府宣布派遣“粤穗慰问团”到香港,这个慰问团是由广东省的民间团体组成的,然而在入境时却遭到港英政府的拒绝。这个消息很快遭到香港媒体的责难,更引发警民冲突,港英政府开枪镇压,青年工人陈达仪身中6弹死亡。

慰问团发放物资给香港同胞

港英政府与香港市民发生冲突

港英政府拒绝慰问团入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慰问团入境后会宣传不利于港英政府管理的思想。所以对中国政府的建议强烈拒绝。这件事引起香港人极为的不满,民间的舆论对殖民政府已经非常不利。为此,感觉到危机的英国政府决定主动出击、派港督葛量洪到北京,想看看中国政府对香港“维持现状”的政策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时任香港总督葛量洪

1955年 10月,香港总督葛量洪作为英国驻华代办的私人客人来到了北京。当时,葡萄牙正准备大规模地搞一个庆祝澳门“开埠”四百周年的活动。这次谈话,周恩来看上去十分激动。他说: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一个挑衅,这不仅会刺激在澳门的中国人的感情,也会刺激在香港的中国人的感情。我们迄今没有提澳门问题,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忘记这个问题!

.

在外交场合一向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周恩来,这一次却言辞激烈、态度强硬,得到消息的澳门总督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刻取消了原来的庆祝计划。事实上,此时的葛量洪已经领会到了,中国始终关注着香港,“维持现状”的政策不过是缓兵之计。此后不久,周总理就在公开场合表明了中国收回香港的立场。

送走葛量洪两个月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接见了由香港大学英籍教授布兰顿率领的访问团。访问团有24位成员,其中大部分是抱着怀疑态度来看看的。周总理说,我们现在应该在这里多做一些和平的工作,香港是大有可为的地方。当有人问总理,中国何时收回香港时,总理说:在场的年轻人一定能看到的,来日方长。

1956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接见香港大学师生

明天请关注:当年周总理搭起这条生命线,滋养了香港40年!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