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 | 以一个更“可爱的中国”,告慰信仰者们
即使最富有想像力的未来学家,站在百年前风雨如晦的世界门槛上,眺望未来的中国,恐怕也难以想像到,东方大国能有今天这幅气壮山河的美丽图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年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驱为之信仰并不惜牺牲而追求的愿景,终成现实。

▲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
2021年7月1日,风展红旗如画。一个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短短九个字,浓缩着百年的艰辛奋斗与牺牲,也浓缩着“当家做主”的豪迈与激情。不靠暴力殖民,不靠战争掠夺,完全靠万众一心的艰苦奋斗,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段辉煌历史,除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谁能写就?一个百年大党,至今依然如活泼泼的东升旭日,照耀着这块厚重土地上的人民,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阔步而行。
▲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历史伟绩已经写在东方的大地上,不用我们再费笔墨来一一罗列。建党百年之后的春季,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神州大地热播。大剧展开伊始的场面,与屈辱相关:1919那个巳未羊年,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爆了一场震古烁今的“五四运动”。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送上了“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历史舞台。
如果说屈辱是激发中国人民与命运抗争的源动力,那显然是看小了,这种动力也不可能持续激发一个大党寻找自己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天下”,革命先驱、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激昂话语,穿越时空的回响,依然在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发现真理的喜悦,忠于信仰的坚贞。“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对建设一个美好中国的信仰,是这个政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终极动力源。无数共产党人不惧牺牲、前仆后继,不懈奋斗,忠诚信仰,实践誓言,才成就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伟大政党,才成就了人民一洗前耻、意气风发的伟大中国。正如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说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而这一伟大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则是信仰!
信仰成就一个“可爱的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成为理论界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奇迹,成为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世界之迷”。“解码中国”“解码中国共产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答案,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已经是形成共识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我们可以从方志敏们身上找到答案。
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十问椎心泣血,饱含着当年国人的苦难与屈辱、希冀与梦想。1935年,一位即将英勇就义的共产党人,在临终绝笔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和卓越领导人。1934年11月底,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篇章。
▲ 《可爱的中国》手稿
“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仅仅13年后,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方志敏心中可爱的中国,已渐行渐近:“我们民族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方志敏甘于清贫,坚贞不屈,从入党之初,“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为了一个“可爱的中国”的信仰,他宁死不屈,将党的利益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蘸着墨汁吃掉粽子,还直呼“够甜,够甜的了”,信仰的味道比红糖还甜,但信仰之路,从来不是鲜花一径,而是荆棘丛生,甚至是刀锯鼎镬。真的信仰,必历经真的苦难,付出真的牺牲。
面对绞刑架,李大钊第一个走上去;瞿秋白,坦然说着“此地甚好”,席地而坐面向敌人的枪口,慨然赴死。萧楚女亦高唱着《国际歌》步入刑场;陈延年、夏明翰、罗亦农、向警予、彭湃、恽代英、邓中夏……长长的英烈名册里,很多名字的背后都曾有一条可以求生的路,转念之间即可脱离死境。然而,他们无一不选择信仰作为生命的归途,无一不坚信自己牺牲的意义——“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红旗一定能到达”。
▲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英勇就义,牺牲时38岁。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照耀着我们党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信仰,是信仰者胸膛里最旺的火、眸子里最亮的光、骨子里最硬的钙,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血脉”。从爬雪山过草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信仰的旗,飘扬在战火硝烟里;百废待兴、白手起家,满目疮痍、改天换地——信仰的旗,飘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地开化、河流解冻,思想与生产力共同解放——信仰的旗,飘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打虎拍蝇,惊天动地,重整行装再出发——信仰的旗,飘扬在新时代的海晏河清里。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革命者方志敏们憧憬的可爱的中国,已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信仰之旗漫卷西风,中国共产党人的峥峥誓言,写在华夏大地上。
以更“可爱的中国”告慰信仰者
100年前的那个7月,一粒星火在逆风中点燃,“从此,镰刀和铁锤不再伏在地上叹息”,而成为“写在旗帜上的,最初的也是永久的象形文字——人民”,中国从嬗变到巨变的引擎,由此启动。“为着全人类的解放”,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信仰最深处的情感,情感最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类最博大的担当,“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那是对自我最彻底的割舍,“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100年之后的这个7月,百花盛开,迎风摇曳。在这片被信仰浇灌、鲜血染红、汗水浸透的大地上,每一朵花都让人满怀感念、每一缕芬芳都不容辜负。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今日的中国,更没有辜负那些性命相托、至死不渝、坚守信仰的革命先驱们。回看百年,这个党,从50多人发展到9500多万党员;这个国家,从“球籍危机”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这项事业,从曾被国外观察者预言“昙花一现”到“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 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焰火盛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依然保持着创造历史的步伐与节奏,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驰而不息的实干态度,在人类文明史上持续写下一个又一个“史无前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拓展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北斗”闪耀星空,让“蛟龙”深潜大海,让千古神话飘然走进生活;推动“共同富裕”,打破“二元结构”,城市成为农村的“CBD”,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
2020年,中国不仅按照国内标准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按照世界银行界定的国际标准,中国即将跻身世界高收入经济体——这一目标将在2023年实现。日本国际教养大学教授滨本良一认为,中国名义GDP最迟将于2029年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揽全局、应变局、开新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牢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空前高涨。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改革先锋”王书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这些闪亮的名字,勾勒出一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天际线,这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是对新时代忠于信仰者的最高褒奖。
▲ 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同“七一勋章”获得者合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一个更“可爱的中国”,来告慰百年来一切先辈和英魂,告慰那些忠贞的信仰者们:“红日今已起,共天比肩齐”——这盛世超你所愿!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编辑:孙政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