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入户联心”这一年,干群关系更密切
“阿姨,你了解过以旧换新政策吗?这次力度可大啦!”“阿婆,近来身体还好吗?”......
回首这一年,自“入户联心”活动部署以来,陆河县在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上有了进一步的收获,联户干部坚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始终“零距离”与群众联心交心,聚焦传达党政方针和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生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群众生活更有甜头、有盼头、有奔头。
这一年,联户队伍不断壮大
陆河县始终坚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调整方法,从9个试点村(社区)到128个村(社区)全覆盖,从最初的195名网格员到发动驻村干部、“两委”干部、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及机关干部、志愿者等“10+2”类对象7020名联户干部参与,全覆盖联系5.7万户26万余人,从大网格到小网格,再到微网格,原来的835个小网格细化为3510个基础联系单元,5—15户为1个基础联系单元,由两人一组进行联系,进一步缩短服务距离,联户干部更接地气。
“驻村第一书记常常来我家走访,问我有没有困难,对农村发展有没有意见建议,很多事情不用出门就解决了。”说起“入户联心”带来的便利,水唇镇万山村村民彭大伯有感而发。
随着“入户联心”活动的全面铺开,陆河县38名驻村第一书记也纷纷加入到联心队伍中,用“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回应群众提出的各类闹心堵点、揪心痛点及关心热点。
“大哥,上次你说家里供养不起孩子上大学,我们已经帮你申请了教育补助,这下可以放心读书啦!”河田镇高砂村网格员高兴地前往群众家中带去好消息,帮助高砂村一低保户解决了燃眉之急,并对辖区内因资金困难上不起学的家庭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政策的温暖送达基层每个角落。这一年,各镇通过“入户联心”共帮助1.6万余名贫困学生解决上学困难问题。

河田镇高砂村联户干部上门了解贫困生情况。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常态化走访群众,为退役军人和军属解读《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带去党的惠民政策。县农业农村局党员干部将“入户联心”与“三农”工作相融合,进村入户普及农药、兽药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确保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县社保局聚焦“高龄病残孤寡特殊人群”养老认证难题,开展上门认证服务。自县直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入户联心”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县机关干部第一时间下沉一线,利用岗位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困难。

县社保局入户帮助高龄老人办理养老认证。
南万镇更是将联户干部触角伸向科研团队,通过茶叶协会,依托省农科院、省“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陆河工作队、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组成“入户联心”茶叶专家团队,入户到当地的茶企和茶农家中,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模式,用专业知识、创新科技为群众带去茶叶加工技术和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助力茶企和茶农增收。据悉,2024年全镇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这一年,服务形式不断创新
为进一步打通党服务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延长时间、空间上的服务“半径”,陆河县在深化“入户联心”活动的服务形式上精耕细作,创新打造了“周三夜访”“板凳夜话”“螺溪有道”等党建服务品牌,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
知行并进,方显为民本色;切中实际,才能立竿见影。11月,在“入户联心”的活动经验上,陆河县全面打响了“周三夜访”品牌,统筹县镇村三级力量、整合三级资源,以“夜访三式”服务群众。
联户干部秉承同一目标、同一条心,在每个夜幕降临的周三夜晚,齐齐出动到群众家中“入户访谈”,或在群众庭院、村口公园、便民广场等便利场所“集中畅谈”,或定时定点在党群服务中心、联心工作室、党群服务站等阵地“定点接谈”,向群众宣传政策、收集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闭环机制的基础上,链接起县镇村三级资源,跟进到底,做到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带下去,把社情民意收上来。2024年,参与夜访活动党员干部1644名、夜访群众5608户,收集意见建议497条、解决问题100余个。
打开小木桌、拉开小板凳,河口镇党群齐刷刷坐在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据悉,河口镇土枝村为拉近和群众心与心的距离,创新议事平台,全体村“两委”干部联合联户人员利用晚上闲暇时间不定期轮流到各自然村,以公开透明的“板凳夜话”聊天形式让村民有话直说、有困难直接提,聊一聊乡村振兴、教育就业、基层治理、环境保护等,实现发现困难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这一典型好做法也得到了推广,各村纷纷学习起来。

河口镇联户干部和群众同坐一起开展“板凳夜话”。
大塘村村民在夜话中提出了对耕地恢复的疑问,联户干部从经济林的综合效益和耕地保护的政策与补偿方案进行耐心阐释,既听取村民的畅所欲言,也细致分析利与弊,助推耕地复耕。2024年,河口镇已开展“板凳夜话”等17场次,走访入户26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
为营造和谐、稳定、幸福的社会环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螺溪镇充分延伸矛盾化解功能触角,探索出“1+3+4”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模式,形成“螺溪有道”特色品牌,综合公检法司等县直部门和国土、民政等镇职能部门工作力量,整合基层联心力量,组成调解团队,构建起“16个联心工作室+1个‘螺溪有道’调解工作室”全覆盖调解网络。

螺溪镇联户干部入户开展“周三夜访”活动。
重点关注敏感人群、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一偏”等群体,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山林土地、对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的或群众主动上门反映的矛盾纠纷,充分利用“政法+”力量和一线联心力量,统一研判、分拨、处置,各方力量各司其职,薪欠款、劳动争议等多发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等作为重点内容,切实把矛盾隐患化解在潜伏期、萌芽状态。据统计,2024年调解工作室共联系服务群众6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4宗。
这一年,为民实效不断凸显
大到产业引进,小到基层小事,这一年,联户干部以“入户联心+”为抓手,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机制,既立足群众的意见建议,也立足群众愿望盼望,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对需要联合县镇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通过录入“民情地图”,纳入网格事件管理,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共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00余个,收集意见建议1600余条。
产业兴,村民富。在“入户联心”的推动下,东坑镇响应群众需求,发展“生态文旅”,选址、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为避免引发矛盾纠纷,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联户干部一边对接浮日旅游公司,一边依托“入户联心”活动一次次入户征求群众意见,从是否会破坏环境、项目带来的好处等方面,听取群众诉求,做好群众工作,最终将废弃旧石场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浮日瀑布咖啡”。国庆期间,该景点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两个月内累计带动客流量达20万人次,直接刺激经济消费超100万元,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也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东坑镇网红打卡点“瀑布咖啡”前后对比图。
这是陆河“入户联心”引进产业的缩影,为推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陆河县各镇联户干部“走出去”拜亲访友,联动在外乡贤、商会,积极推动解决土地、用工、手续等问题,引进了636个富民兴村产业项目,同比增长72.3%,带动“家门口就业”7212人,同比增长48.27%,一方面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本地群众工作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促进实现“双赢”局面。
“‘入户联心’活动好啊,能够及时解决我们的大事小事,为联户干部点赞!”螺溪镇欧东村村民说道。去年八月,在联户干部常态化走访中,欧东村许多村民反映到桥头十字路口处因菜园围栏高度过高影响过往新人与车辆的视线,存在安全隐患,联户干部立即前往查看并与村干部一同到菜园主人家中协商,从多角度分析拆除益处,最终户主同意拆除围栏并后退3米拓宽了道路,为过往村民带来了安全。
是乡村建设者、也是环境美化者,上护镇联户干部积极入户推广乡村绿化“积分制”,以积分兑换礼品调动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积极性,争相做好“门前三包”,主动打造“美丽庭院”。据统计,2024年全县坚持“入户联心+乡村绿化”,推动绿化种植31.7万株。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虽已翩然离去,但陆河县“入户联心”的脚步还在继续......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罗贝华
【作者】 彭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