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合集!人民日报论北京冬奥精神
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人民日报评论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认真学习理解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核心内涵与重要意义,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奋进新征程,一起向未来。——编者1
冬奥盛会激扬中华民族精气神
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定格为永恒。以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起笔,以天干地支十二时辰收尾;从“一朵雪花”“微火火炬”,到“折柳相送”“光影留声”;从大山里的孩子用稚嫩童声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到视障歌手全新演绎经典歌曲《你鼓舞了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惊艳世界,经典时刻令人难忘。当冬奥盛会载入史册,前无古人的“双奥之城”,见证着一个民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昂扬精气神。
图源网络
4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内气氛庄重热烈、暖意融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巨大成绩,全面回顾了7年筹办备赛的不平凡历程,深入总结了筹备举办的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北京冬奥精神,对运用好冬奥遗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犹记2015年,当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奥运会“交给了放心的人”。7年后,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彼此呼应、相互激荡,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冬奥赛事精彩纷呈,爱国情怀充分彰显,“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冬奥遗产成果丰硕,实现成功办奥和区域发展双丰收,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团结合作走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巴赫由衷赞叹:“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回顾7年来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冬奥7年艰辛奋斗,照见精神的力量。面对涵盖57个业务领域、分解为3000多项任务的工作总清单,两地三赛区倒排工期、只争朝夕;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志愿者精神饱满、服务暖心,与各国运动员建立了深厚友谊,外国运动员在回国时恋恋不舍地说:“我会在飞机上哭的,我要哽咽了,爱你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的,全部参与者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嘱托,敢打敢拼、超越自我,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党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一路拼搏与跋涉,刻印使命和担当。广大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参与者们共同创造的北京冬奥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品格,写照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激扬起亿万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向前的精气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今天,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深知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是顺顺当当实现的;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深知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增强为国争光的志气和勇气;自信开放,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迎难而上,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追求卓越,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共创未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冬奥精神熠熠生辉、照亮奋进之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满怀豪情一起向未来,我们必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奇迹、创造新辉煌。
2
胸怀大局,勇于承担使命责任在北京冬奥会上,当时还未满18周岁的苏翊鸣力压一众顶尖选手,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单板滑雪项目上夺得冬奥会历史首金。他感慨:“能在自己18岁的生日前拿到这样的成绩,真的是想要去感谢我的祖国,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杨洪琼勇夺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比赛3枚金牌。她表示:“我在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发自内心地振臂高呼‘祖国万岁’!能在‘家门口’为国争光,我倍感骄傲和自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斗志昂扬、精神振奋,频频提及的话语就是“感谢祖国”“为国争光”。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引领人昂扬向上,感召人发愤图强,激励人勇毅前行,蕴藏着创造历史的澎湃势能。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对其丰富内涵作出了精辟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胸怀大局,就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把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勇于承担使命责任,为了祖国和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胸怀大局,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广大参与者胸怀为国争光、为国建功的大局意识,牢记“国之大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风雨无阻向前进,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慨:“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北京冬奥会不可能收获如此卓越的成功”。胸怀大局,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正是因为胸怀大局,一批批建设者铆足干劲、只争朝夕,创造了冬奥场馆提前1年完工、京张高铁从开建到通车仅用时3年多的“中国速度”;几万名赛会工作人员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实现了赛事组织、城市运行等各方面的高质量服务保障;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的要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一位北京冬奥会参与者如此评价:“基础设施世界领先,精神力量更是世界一流!”牢记“国之大者”,心系祖国、志存高远,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展现的精神风貌,也是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勇于承担使命责任,为了祖国和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党和人民赢得了荣誉。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全新的考卷已经铺展开来,更为艰难的考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亟待我们激扬精气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谋大事必须观察大势,开新局必须胸怀大局。始终葆有胸怀大局的眼界、志存高远的境界、为国争光的担当,既登高望远、掌握主动,又脚踏实地、奋进拼搏,我们必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簇簇“微火”积蓄澎湃能量,熔铸无上荣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闭幕后,“我会永远记得有奥林匹克的冬天”话题冲上网络热搜。这场冰雪盛会,不仅定格无数精彩瞬间、美好回忆,更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荡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报国志。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团结奋斗、担当作为,我们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3
自信开放,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水立方”变身“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冰篮转换”,精简火炬接力规模,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完成4场精彩纷呈的开闭幕式……回眸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大道至简、举重若轻,简约、安全、精彩,尽显大国的非凡气度与自信开放。透过体育的精彩叙事,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一个意气风发、脚踏人间正道的中国,全方位呈现在世人面前。
冬奥盛会,一场冰雪的盛会,一次精神的升华。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激励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其中,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以大道至简彰显悠久文明理念,以热情好客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以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
4
迎难而上,为了胜利勇往直前
在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上,上一棒队友意外摔倒时,任子威第一时间与其拍手完成交接,奋起直追;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关键时刻,谷爱凌毅然选择了自己之前没有在赛场上完成过的高难度动作;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伴随着全场观众的加油声,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将最后一棒火炬成功插入主火炬台……回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一幕幕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瞬间,成为冰雪盛会的精彩缩影,照见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对其丰富内涵作出了精辟概括,明确指出:“迎难而上,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的。迎难而上的精神,熔铸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全过程中。 迎难而上,刻印着各条战线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筹办工作带来不小挑战。面对各种困难挑战,从冬奥建设者打造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到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为运动员创造良好比赛条件,再到赛会服务保障人员热情周到服务、医疗防疫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言必信、行必果,广大参与者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迎难而上,由赛场上每个拼搏的身影共同写就。在年轻选手居多的自由式滑雪项目中,当对手纷纷采用难度系数为5.0的比赛动作,31岁的齐广璞面临着是稳还是拼的抉择。面对对手高水平的发挥,他抱着必胜的信念挑战最高难度动作,“最后关头,拼了”。年岁渐长,一次次在冬奥赛场失意,伤病缠身的徐梦桃一度想过退役。面对身体机能的压力,她“不甘心就这么放弃”,顽强地回到了赛场。上届冠军本届在循环赛即遭遇两连败,中国轮椅冰壶队卫冕之旅起步并不顺利。面对艰难形势,队员们坚定“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信念,抓住机会去成就自己……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气象。中国体育健儿迎难而上、挑战极限,让梦想在冬奥舞台绚丽绽放,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新的荣耀。
5
追求卓越,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堪称完美的人员集散工作刷屏,“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令人赞叹;在国家速滑馆,新型制冰技术助力打造冬奥史上“最快的冰”,见证了10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的产生;在山地赛场,气象预报技术体系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为赛事保驾护航……回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全力做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指挥调度等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6
共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成为人们难忘的共同记忆。4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赛事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残奥大家庭成员给予了积极帮助,各国政府和人民、国际友好人士给予了大力支持……“双奥之城”北京,在各国人民之间搭建起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合作共赢的连心桥,谱写了一曲和谐友谊的赞歌。
“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理念,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明确指出:“共创未来,就是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面朝中国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