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铁兵散文】战友,你好吗? 作者/吴凤祥

2025-02-19 最新 评论 阅读

 

“在这安安静静的黄昏,谁弹起叮叮咚咚的琴?带着缠缠绵绵的思绪,敲打我空空荡荡的心。”

“望着清清亮亮的明月,轻推开吱吱呀呀的门?把我牵牵挂挂的问询,托咐给飘飘漾漾的云。”

“你好吗?你好吗?真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

《你好吗》这首由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最近在我们“浦兴路街道为老服务分中心”的唱歌课中,由宋老师教唱,在大家热气腾腾地歌唱这首歌的时候,在歌的旋律中,我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经历了工、农、兵、学、商、教(代课)坎坷人生的我,有许许多多同学、同事、朋友、微友,谁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呢?谁是自己最难忘怀的人呢?还是当铁道兵时连队的战友。因为战友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的,是在汗水与泪水的交融中凝结的,是在欢笑与悲伤的交织中升华的。战友,这个神圣的词汇,承载着比泰山还重的情谊。对于每一个曾经穿过军装的人来说,战友之情是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是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这是我们“浦兴路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的陈棣老师在指导大家演唱。

铁道兵与其他兵种相比,还有他的独特之处,这就是既要军训又要施工。不仅有军训备战中的你进攻我防守,你冲锋我垫后,还有你掌杆我抡锤;你打眼我放炮;你铺路我架桥。我们战斗在林海雪原中的铁道兵更有在开路时的你挥刺刀斧头劈荆棘我打路影抬器械;搭帐篷时的你“干打垒”我支房架;建“地火龙”时你修烟道我砌火灶;副业生产中你开荒去草藤我拉垅种蔬菜;施工中你采用“冻结法”挖路基,我在沼泽地里“扣塔头”;隧道作业中你掘进我防塌;危急时刻你推开战友挡落石我排除险情保施工;盛夏季节你拍蚊子我打“小咬”,你斗吃人的草垫陷井我战嗜血的牛虻……正是在这“雪白血红”的战斗生活中,在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同生共死把承诺坚守,形成的战友情谊,才如同那琴声一般,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虽然离开部队已经46年,但每当望着清清亮亮的明月,轻推吱吱呀呀的门,或是在轻风吹拂的清晨,推开宁宁静静的窗,我都情不自禁地思绪万千、思潮汹涌、浮想联翩,心头飘洒的还是呼伦贝尔的雪啊,心中傲立的还是大兴安岭的松,心中流淌的还是清清的伊敏河水,眼前绽开的还是雪莲般的帐篷,林影翠色中跃出的还是战友们的身影……

以上是我的连长傅德海的图片

连长傅德海,你好吗?当年你不仅率领全连完成团营领导布置的各项施工任务,而且还千方百计利用工余时间带来我们苦练杀敌本领。你常说:“我们虽然是工程施工部队,但既然是兵,就要有陆军部队应有的作战技能,就要有杀敌的本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为了防止“北极熊”,你率领我们利用伊敏河冰面,利用呼盟草原雪地苦练拚刺、投弹、射击本领。(详见89311部队十连的系列战斗故事之30《练刺杀的故事》)1981年6月中旬一个周日,面对冰雪融化的浮冰、冰水排山倒海地向驻扎在伊敏河畔连队营区涌来的时间,你沉着应战,指挥全连抢浇灌桥墩用的特种水泥,抢枪支弹药,抢电器设备,抢档案材料,抢生活用品,指挥全连向连队营房后山坡上撤退。(详见89311部队十连的系列战斗故事之12《当洪水即将涌入营区的时候》)……

连长,你转业后从乡、镇武装部长到乡长、乡党委书记,不仅把铁道兵的杀敌本领传授给民兵预备役部队,而且把铁道兵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受得乡民们的拥护和爱戴。

连长,您退休后已从古稀奔耄耋了,身体还好吗?一别46年,战友们想你啊……

这是我的排长桂晓东的图片

排长桂晓东,你好吗?我当兵期间,我排没有排长,都是副排长主持全面工作,我一直把桂排副当排长。桂排军事素质过硬,每天清晨随着司号员尹新利吹奏的嘹亮军号,响彻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时候,高窕身材值班排长的你就带领全连出操。“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喀嚓”、“喀嚓”大头鞋踏着冰雪的声音,坚定而有节奏,连长傅德海在前,指导员顾龙亭断后,全连似一条银蛇,舞骋在西索木草原。尽管滴水成冰,尽管哈气成霜,怎能阻挡铁道兵的步伐?几十年过去了,排长和战友们出操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我的眼前。

挂排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而且还是我连篮球队的高手。我连篮球队在所属11团所向无“敌”,常代表11团参加师篮球锦标赛,73年获得师基屋篮球赛第四名,75年获得第三名,可以说桂排功不可没。(详见89311部队十连的系列战斗故事之9《我连篮球队的故事》)

上世纪部队的生活水平普通不高,铁道兵更是陆军部队最差的,食无肉,饭无蔬,没有油水,连队天天是高粱米、土豆,我们整天都痨肠寡肚,对于我们南方兵来说,更不适应。为了改善伙食,“浪里白条”出身的桂排,凭“水鬼”的灵嗅和敏捷,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带领我们《逮鱼》(详见89311部队十连的系列战斗故事之7)退役后自学成才,考取公务员,在成都市新都区物资局机电设备公司总经理、在成都市斑竹园镇镇长的位置上“安全着陆”后,还是经常去野钓、夜钓。(详见《排长的钓鱼精》)

排长,你好吗?你的兵劝你,野外垂钓结伴而行,看天气,看气温,因为我们不再年轻……

班长陆双郎,你好吗?当年从新兵连下班后,你一直照顾我这个来自城市的“新兵蛋子”,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处处关心。挨着你睡在通铺上的我,都是第一时间知道班里的工作,让我有充足的思想准备。班长的针线包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班长的针线包,承载着对全班战士沉甸甸的爱,是“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是融合战友们团结友爱的润滑剂,是激励全班战士发奋图强、努力进取的添加剂。记得入伍第一年不会缝被子的我,总是班长你手把手地教我怎样缝好被子。(详见89311部队十连的系列战斗故事之17《针线包的故事》和《我的老班长 我的老战友》)

班长,我知道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你们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夫老妻还要种十几亩地,但你的兵,我劝你要力所能及,注意身体啊!

这是同班战友魏德的图片

战友,魏德,你好吗?记得我们同一年入伍,你来自山西,我来自江苏。当兵之前你下井挖煤拿大锹,我在母校代课拿粉笔。分到一个班后,都是你常常照顾我帮助我,开荒,身强力壮的你铁锹挥舞似军刀,一堆堆草皮成俘虏。而我一锹蹬不下去,二锹、三锹,蹬下去,翻上来,清理出根连着根、须连着须,茎连着茎的时候,已是满手血泡饱起又瘪下。拉垅、摆种、盖土,开荒种土豆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你教我帮我完成任务。

你是铁打的汉子,生了四个女儿,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生了一个儿子,经过你的培养和教育,五个子女个个成家立业。晚年你还在小区门口开个小店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这是同班战友丁连祥的图片(左一),中间是桂排,右边是裴志全战友。

战友,丁连祥,你好吗?我们都是知青下乡后去当铁道兵,可以说“同病相怜”,都是想通过当兵这条路返城。但经过部队的教育,在铁道兵精神的熏陶下,我们增添了人生进取的力量。记得我们一起《捡牛粪》,当我在如痴如醉欣赏着草原美丽秋色的时候,你和魏德战友早已弯下腰来捡“黑饼”,你虽沉默寡言,干活也是好把式。为了“地火龙”里有柴禾,为了全班战友不挨冷,你“刁”、“钻”、“滑”的个性荡然无存,使我深受教育(详见“89311部队十连的系列战斗故事之13《捡牛粪》”)战友我,还佩服你“一个重担”我背,“二个重担”我挑的独特个性。我知道你和我一样,退伍后国家安排了工作,但都经历了下岗后的自谋职业。是伟大的铁道兵精神,淋漓尽致地在我们身上发挥,才使我们晚年过得幸福自在。“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是我们终身奋斗的力量源泉。

弹指一挥间,虽然过去四十六年,但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在我心灵中挥之不去。战友,工作好搭档,生活分不开;吃的一锅饭,睡觉就一排;喝你壶中水,吃我碗里菜。战友,有老兵对新兵的关切疼爱,有战士对军官的调皮耍赖。人的一生,谁没有几个朋友,但最铁的还是我们战友。战友是远山的呼唤,战友是沙漠中的红柳;战友是大海的风帆,战友是不沉的木舟。战友是一种力量,战友,是一种拥有。有了战友,你人生有幸,有了战友,你四海横游。

战友情,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情感。它是在生死考验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是在艰苦岁月中培养出来的默契,是在共同奋斗中形成的深厚情谊。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岁月的洗礼。

“你好吗?你好吗?”这句简单而真挚的问候,承载了我对战友深深的思念,是我心中对战友最深沉的呼唤。战友,“真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深深地想念你,我最疼最爱的人”,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我们“月共一轮”。蛇年将至,这是一个新的轮回,也是一个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战友情谊,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要保持那份纯真的初心和坚定的信念。愿我们的战友情谊如同那不朽的伊敏线铁路,如同那西索木伊敏河铁路大桥,穿越时光的长河,永远熠熠生辉。

战友,你好吗?让我们蛇年到,好运绕,烦恼的事儿往边靠,家中天天有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在祖国的怀抱中,“平安和幸福,永远伴随我们,甜甜蜜密的一生,甜甜蜜蜜过一生。”

战友,你好吗?真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

(仅以此文,向全连战友问好,祝大家欢度蛇年,喜迎新春。万事如意,财源滚滚!)

作者:吴凤祥,男,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人,高中文化程度,下乡知青,1978年3月入伍,铁三师十一团战士。退伍以后,在国营江苏省如皋罐头冻菜制品总厂工作,先后任厂团委副书记,企业管理科专职安全员,先后在《中国劳动报》、《人民消防报》、《江苏工人报》、《江苏消防》杂志、《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南通日报》、《南通消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八十余篇。退休以后,在“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网易新闻》、《如皋日报》、“雉水先锋”(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公众号)、《知青一家人》、《江海文萃》、《西乡情韵》、《古韵白蒲》、《铁道兵记忆报》、“铁道兵文化网”、“铁道兵战友网”、“铁道兵老兵原创之家”、“铁道兵公众号”、“铁道兵文化公众号”等媒体发表作品二百余篇,现落户于上海浦东

编辑:乐在其中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