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另有原名?这套书讲述了30位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8日讯(记者蔡欣星 实习生朱恩举)这些科学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李四光原名不叫李四光,茅以升曾亲手炸掉自己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林兰英排除万难回到祖国随身携带的只有两个“药盒”……这些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和细节,以不同的绘画形式展现在《科学家精神画传》系列图书中。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到这套丛书的主创,了解背后的故事。
《科学家精神画传》相关页面。
《科学家精神画传》全套绘本共30册,讲述了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等30位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卓越功勋。湖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吴龙泉介绍,《科学家精神画传》运用了水彩、素描、版画、油画、数码绘画等不同绘画形式呈现,“有哪些细节是我想知道的,科学家背后还有哪些故事,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挖掘故事情节的。”
在“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绘本中,不仅讲述了作为爱国者的钱学森,历经艰险也要回到祖国的故事,还有他从小就是“学霸”,是门门课都拿手的“六边形战士”的细节。
大学时的一次考试,教授本来给了他满分,他却发现自己有一个错误被老师遗漏,于是主动向老师报告并请求老师按照实际情况扣分。“比满分更有含金量的,是钱学森丰满的人格。”图书责任编辑吴爽说,这些细节都展现出钱学森一生都是“求是”作风的践行者。
在编辑李四光绘本时,尽管这位出生于湖北黄冈的著名地质学家的许多故事都为人熟知,但有一个细节让吴爽印象深刻,那就是李四光这个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
原来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他独自去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不小心将年龄误填到姓名一栏。他灵机一动,将“十四”改成“李四”,又加了一个“光”字,于是“李四光”这个后来享誉中外的名字就诞生了。
吴爽说,在编辑每一位科学家的绘本故事时,都有让自己深受触动的细节。“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曾参与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但让他萌生要造出结实的桥的想法的,却是10岁那年目睹了一场悲剧:观看龙舟赛的人太多了,把河上的桥压垮了,许多人溺水身亡。
1933年茅以升接到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攻克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大桥终于在3年后建成通车。但谁也不会想到,仅仅89天后,这座饱含茅以升全部心血的大桥,就不得不因为抗战需要而被他亲自炸掉,直至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又受命主持修复了大桥。
《科学家精神画传》相关页面。
《科学家精神画传》中的女科学家有3位,她们的故事无一不令人肃然起敬。半导体材料科学家林兰英以出色的成绩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200多年以来第一位女博士,也是该校的第一位中国博士。
一心要回来报效祖国的她,被美国当局极力阻挠。回国登船前,美国移民局官员仔细检查她的行李,扣留了她随身携带的全部积蓄6800美元,对此林兰英一点儿都没有介怀,她只携带了两个“药盒”回国,里面装着的是锗单晶和硅单晶。林兰英无儿无女,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的半导体事业。
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80多岁的高龄还在医院的病房中接生了6个婴儿。林巧稚辞世前,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捐给了医院的托儿所,而自己的遗体则捐给医院供医学解剖之用。
“为这套书绘图的是来自湖北美术学院的教授、学者和插画艺术家,他们集中在一起历时500课时,创作完成了这样一套作品。”吴爽说,他们希望在这套丛书中从小处着手,用细节还原历史现场,讲好科学家故事。
【编辑:王戎飞】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