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相约星期二 |(第266期)董文领读:搭建跨学科阅读的“桥梁”——《“北京人”的故事》第2期共读

2025-02-19 最新 评论 阅读

 

2025年2月共读主题

科普阅读

2025年2月11日第266期

共读内容:

《“北京人”的故事》之山顶洞人的故事

主持人:杨 丽老师

领读人:董 文老师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读书群

第266期沙龙回顾

领读者说

以下文章根据董文老师的领读内容整理。

搭建跨学科阅读的“桥梁”

——《“北京人”的故事》第2期共读分享

◎ 董 文

各位老师:晚上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董文。首先要谢谢石恢老师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受益颇多。然后要感谢今天的主持人杨丽老师的辛苦付出。最后,我要感谢周清湍老师挑选的这本书——《“北京人”的故事》,在和周老师交流与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成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跨学科阅读的“桥梁”,这应该也是周老师选择这本书的初衷。

1.关于桥梁书

在小学生开始自主阅读到真正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有一类“桥梁书”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跨越了这个鸿沟。“桥梁书”大多是由短小、有趣的故事组合成的一本或一套书,如《青蛙弗洛格的故事》《晴天有时下猪》,还有我们语文书上推荐阅读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这类书的阅读难度不大,读完一本书还会让小学生产生阅读的成就感,很好地体现了“桥梁”的作用。

2.关于科普阅读

以前,我在上阅读课的时候,也观察到了小学生阅读科普作品中的问题。一般来说,小学生刚开始阅读,接触的都是故事类的文本,他们可以很好地适应童话、寓言、小说等故事类型的文本,但对于科普作品,大部分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很难读懂,这就导致了他们对科普作品缺乏阅读兴趣的现象。

周老师上次提到了科普阅读的重要性,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们作为阅读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跨学科阅读搭建“桥梁”,帮助他们从故事性阅读顺利过渡到科普阅读,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稳步提高阅读能力。

《“北京人”的故事》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写作形式却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人类祖先的科学知识。由于这本书内容的特殊性,如果我的领读仅仅只是简单重复故事内容或爬梳故事梗概,意义并不大,因此,我想试着为学生导读书中“山顶洞人的故事”这一章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引导及帮助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思路。

一、阅读导语

《“北京人”的故事》是一部讲述古人类学知识的科普作品。作品主要通过三个学生听博物馆讲解员黄爷爷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五六十万年前人类起源时期,以及两万至六七千年前氏族公社早期发生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故事并非天马行空,而是以考古知识为依据,重点描写了人类进步过程中有里程碑意义的环节,如取火、狩猎、农耕、织麻、烧陶等。

这本书的作者刘后一是湖南省湘潭县人,于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他的一生都在从事科普创作,为大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阅读策略

在阅读这本书时,同学们可以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

1.“图像化”的策略

“山顶洞人”这一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山前一道清流,夹岸两行垂柳,正是杂草丛生,群莺乱飞,春光明媚的日子。娃母领着阿垂、小累、小巢、小淘等一群女人和孩子从山顶上走下来,到河边去找吃的。姑母五十多岁了,久经风雨,黑里透红的脸上刻下了不少皱纹,加上明眸皓齿,显得很精神。她腰间围着一块兽皮,脖子上挂着一串用海蚶壳穿成的项链,手里拿着一根尖头的木棍。他们来到河边,逆着水流的方向往北走,一路上采着椿芽,捋下榆钱,挖着刺儿菜、苦苦菜等各种野菜……”这样生动、形象的文字,如同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2.“提问”和“推测”的策略

这一章故事中的人物名字都很有意思,如娃母、兮爷、小遂、小巢等。故事讲述人黄爷爷说这都是根据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取名的。如娃母这个名字出自女娲,兮爷这个名字出自伏羲氏,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遂、小巢这两个名字分别出自哪两个传说故事?答案是“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

3.“联结”的策略

在《缝衣》这个故事中,天气很冷,小淘肚子痛,全身发冷,躺在角落里直哼哼。当时,山顶洞人还没发明御寒的衣服,同学们读到这里,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小淘,在寒冷的冬季受冻是什么感觉?如果给你一张兽皮,你会如何利用原始的工具来制作一件衣服呢?

三、精彩片段及赏析

在第一章“‘北京人’的故事”中,主要围绕五、六十万年前猿人用火的线索来展开故事。而在第二章“山顶洞人的故事”中,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作者主要向大家介绍山顶洞人发明各种工具、用品,解决生活资料的问题的情况。如捕鱼、杀象、学艺、缝衣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共读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1.

有一天下着雨,兮爷躺在洞里,看着洞顶上的蜘蛛结网,只见它结完网以后,爬到洞的角落里守候着,不一会儿,一只虫子飞过来,撞在网上粘住了。虫子挣扎着,蜘蛛网轻微地抖动起来,通过一根蜘蛛丝传导到洞脚的蜘蛛那儿,那蜘蛛立刻爬了过来,用蛛丝把这虫子牢牢地缠住。蜘蛛的动作启发了兮爷,他将绳结架上的绳子照着蜘蛛网的样子编了起来,编成了一个渔网。

阿垂指挥着大家一起把渔网抬起,大大小小的鱼儿在网上乱蹦乱跳,他们把网抬到岸上,叫大家帮着抓鱼。这条鱼真大呀,足有小孩儿那么长。大家一起跳入水里,东抓西摸的来捉。草鱼急了,从这个胯下钻出来,又向那个胯下钻过去,最后阿胯看准了,一下子扑过去。把大草鱼抱住了,大家帮着抬到了岸上。

太阳快落山了,兮爷看捕到的鱼不少了,就指挥大家收起渔网,提着一串串鲜鱼回山顶洞去。

——《捕鱼》

赏析:在这个精彩片段中,兮爷受到蜘蛛结网捕虫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发明了渔网,并捕到了很多鱼。这里告诉我们,山顶洞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此外,文中大家一起捕鱼的场面多么生动有趣啊,让我们也想起了自己夏天在小溪中抓鱼的场景。原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山顶洞人的生活也有相似之处啊。

2.

小象踏上陷阱,树干折断了,它随着树干、兽皮和泥土一起栽进了陷阱。“打呀!”小巢举起双手,高声喊起来。“打呀!”兮爷立刻举起石锤跳起来,高声大喊。接着,所有埋伏在周围的勇士们都跟着跳了起来,高声大喊,他们跳到小象的后面和侧面,用长矛猛刺在小象身上。用大石块重重砸在小象身上。兮爷的大石锤高高举起,重重地打下来,一下一下又一下。

困兽犹斗,小象憋足了劲儿往上一窜,脑袋伸出了陷阱,两只前脚也搭到了陷阱边上。看样子,只要再奋身一跃,就有可能跳出陷阱逃走,阿浑急了,抢到小象面前,举起长矛向小象刺去。这一次真准,不偏不倚的,正好刺在小象的右眼上,小象的右眼被刺瞎了。它痛得把头一摆,鼻子一卷,一下就把阿浑摔了个嘴啃泥,正跌在陷阱边上。接着小象的长牙又在他的腰上划了一下,鲜血立刻从象牙划过的地方流了出来,阿浑痛得昏了过去。

——《杀象》

赏析:在这个精彩片段中,我们发现山顶洞人发明了陷阱,用来捕猎大象。那么,他们是怎么发明陷阱的呢?你是否能发挥想象,推测一下他们发明陷阱的过程,然后与书中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你想的和作者想的有什么不同呢?

此外,在我们看到山顶洞人与大象搏斗的场景时,也不禁为他们担心。原来,山顶洞人想要利用原始的工具获得足够的食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中,一不小心就会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山顶洞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多岁,能活过四十岁的人不超过5%呢。

3.

小累找出几根鸟的管状骨,说它们比野兽的骨壁薄,孔大,适合做项链。小巢找了半天,找出了两颗牙齿。上次小遂打的獾子和阿夸打的狼的各一个牙齿,还有阿夸抓的那条草鱼的一块眼骨。小累用石刀把鸟骨横着砍成一段一段的,用一根牛皮筋穿起来,两头一截就做成了一串项链,他把它挂在小巢的脖子上,说这是奖励她在猎象中侦查的功劳。大家一看小累的项链做成功了,兴致都来了,也都争着要小累、小巢帮忙选材料,学着做起来。

——《学艺》

赏析:读完这个片段,我们发现山顶洞人也很爱美。他们会用贝壳、兽骨等原材料制作项链挂在脖子上,用来纪念狩猎的成果。这说明他们成天除了为物质生活忙碌之外,还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图片来自网络)

1940年,法国西南部的几个孩子在山洞里发现了原始人的画作(如上图)。这个洞的洞顶画着65头大型动物,有从2米到3米长的野马、野牛、鹿,还有4头巨大公牛。这就是著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据考证,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动物壁画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距今约一万五千年。

以上这些都说明,人类艺术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

除了上面这些精彩故事之外,本章还有《埋尸》《缝衣》《钻木》等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山顶洞人生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就请大家去阅读,去发现吧!

四、读后任务

读完《山顶洞人的故事》这一章的内容之后,请大家试着完成下面读后任务。

1.如果你是一名山顶洞人,你会受大自然中什么现象的启发,发明什么原始工具,用来帮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山顶洞人发明工具”表

大自然中的现象

发明的工具

工具的作用

蜘蛛结网捕虫

渔 网

捕 鱼

2.《摩登原始人》是美国一部很有名的动画片,讲的是石器时代的人如何过上现代人的生活,这部动画片十分幽默、搞笑,同学们可以去网上观看这部动画。此外,你也可以想一想,如果娃母、小累或兮爷忽然穿越到现在,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想象作文。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整个导读过程,由于时间、篇幅。个人能力的关系,内容不是特别完善,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此外,我个人感觉大家在共读某本书时,领读人的受益是最大的,个人的能力也在领读中不知不觉有所提高。希望大家都能加入领读者的队伍中来。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

加入共读

● 历年加入共读,请点击下文 ⬇️ 了解详情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2025年共读招募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2024年共读招募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2023年共读招募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2022年共读招募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2021年共读招募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2020年共读招募

● 查看往期共读,请点击 ⬇️ 进入文章专辑

“相约星期二 |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专辑

一起悦读俱乐部

“阅读教师成长共同体”读书群,由石恢老师发起,由一起悦读俱乐部提供服务支持。

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办于201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主张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倡导“快乐阅读、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阅读理念。自2011年11月起,每周末固定举办公益读书沙龙活动,至今已举办线下活动数百场。

一起悦读俱乐部是一个公益性民间阅读研究与推广机构,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阅读交流平台,现为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2014年一起悦读俱乐部住地被评选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2015年入围深圳首届华文领读者大奖,2015年获中国书业年度评选阅读推广人前五候选;2017年获全国领读者大会“领读者联盟致敬机构奖”;2018年一起悦读周末沙龙获“北京阅读季”精品阅读活动奖;2016—2019年连续四年获评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优秀合作机构。

- End -

编辑 | 艳 子

审校 | 书 宇

核发 | 谭 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六号华亭嘉园A-2E

欢迎关注一起悦读俱乐部服务号及旗下阅读教育公号

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