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如何更迭的?
1928年4-6月,中共中央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帮助及指导下,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党的“六大”,选举产生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李立三、杨殷、徐锡根(缺)
在党的六届一中全会上,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杨殷、徐锡根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共同组成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7-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候补常委陆续回国工作。
我们一起来捋捋,党的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如何更迭的?
蔡和森、李立三、杨殷
1.1928年的更迭。1928年11月,蔡和森被免去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职务。蔡和森,是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个被免职的政治局委员及常委。后在接替张太雷广东省委书记任上牺牲。蔡和森的常委职务由候补常委李立三替补。同时,候补常委杨殷也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苏兆征、杨殷
2.1929年的更迭。1929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苏兆征因病、因工作劳累病逝。苏兆征,是我党第一位在任上病逝的中央政治局常委。1929年8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杨殷牺牲。杨殷,是我党第二位在任上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位是1928年4月牺牲的五届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以前说第二位是蔡和森,实际蔡和森牺牲时已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立三
3.1930年的更迭。1930年9月,李立三因“立三路线”,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下台。10月,候补常委徐锡根递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项英、张国焘、卢坦福、陈郁、王明、向忠发、博古、张闻天
4.1931年的更迭。1931年1月,项英因去中央苏区筹划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张国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徐锡根(后叛变)、陈郁、卢坦福(后叛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王明(陈绍禹),会后担任候补常委。1931年4月张国焘去鄂豫皖苏区后,王明接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此时在上海中央的常委为向忠发、周恩来、王明三人。四中全会后,王明实际控制党中央。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成为六届中央第一个叛变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我党唯一叛变的党的总书记(中央政治局主席)。1931年9月,临时中央政治成立,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浦)、卢坦福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明、周恩来随后分别先后去苏联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及中央苏区。1931年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更迭最为频繁的一年。
卢坦福、陈云
5.1932年的更迭。1932年3月,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卢坦福被捕叛变革命,陈云继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年,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徐锡根被捕叛变革命。
博古、张闻天、周恩来、张国焘、陈云、王明
6.1934年的更迭。1934年1月,转移至中央苏区的博古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博古、张闻天、周恩来、张国焘、陈云、王明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陈郁
7.1935年的更迭。1935年1月,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政治局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已去苏联学习和任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陈郁不再担任候补常委职务(在苏联期间,曾遭王明迫害,送到苏联工厂劳动。后经周恩来、任弼时努力回国,重新当选为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博古、王明、陈云
8.1938年的更迭。1938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主席团副主席、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兼代主席张国焘叛投国民党,被开除职务及党籍。至此,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不再更迭,分别为张闻天、毛泽东、王明、周恩来、博古、陈云,直至1945年4-6月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并形成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中央“五大书记”这一党中央领导核心。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