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周末阅读——《忏悔录》
忏悔录
让-雅克•卢梭/著
唯宏--《忏悔录》.MP3来自南安市广播电视台00:0011:23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生于1712年6月28日,卒于1778年7月2日.
杨春时
他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的思想著作,它以其革命性的思想启发和推动了一个新的时代。1762年《爱弥儿》(的出版惹怒了大理院,他们下令焚烧这部反封建主义的作品,并通缉作者。自此,卢梭开始了逃亡生活。同时,市面上出现了一本对卢梭的个人生活和人品进行攻击的小册子。于是在流亡在普鲁士的莫蒂埃时,悲愤的卢梭开始书写自传,以示抗议。在悲惨晚年的颠沛流离,逃亡生活中,卢梭断断续续完成了这部自传《忏悔录》。《忏悔录》1781年前六章第一次出版,后六章出版的1788年,卢梭已经过世。
这布难以超越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奠定了卢梭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它集中地创造和探索了种种文学形式:突破了16世纪以来的流浪汉小说的叙述模式;延续了近代欧洲个人意识觉醒而发展起来的第一人称自传体小说的形式;它还是到了19世纪才获得繁荣的的流亡文学的开启者。此外,它还出色的表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是一部被罗曼•罗兰指认作弗洛伊德学派源流之一的心理小说。
由于卢梭的经历,他通过自己的形象和周围人的生活将18世纪平民生态带入了文学世界。在此之前,集中书写平民群体的只有法国作家勒•萨日,但他也仅仅是把平民当做故事发展的一部分做了外部形象的描绘。而卢梭不同,他当年的畅销小说《新爱洛漪丝》就在为平民知识分子男主人公争取基本人权。在《忏悔录》中,他带着美好记忆赞美着周围人群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歌颂的道德情操、聪明才智和亲切宁静的人间柔情,充分展示了平民生活的十八世纪样貌,塑造了众多的平民形象,如冒着破产危险却热情款待他的农民、颇有学识才能出众的男仆,可怜的和善诚实的女仆、忠厚的极有同情心的小店主、聪明的少年流浪汉、技师、小资产阶级妇人、下层知识分子等。当然,他的追忆中同时鄙视了所遇见的上流社会、统治阶级的各种人物,厚颜无耻的教会中人、轻浮的贵妇人、性情刁钻而阴险的巴黎权贵。平民世界的高尚和优越在卢梭的笔下远远超过了上流社会。
这种对平民的崇尚和对权贵阶层的贬斥,自卢梭第一篇重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1750)起就已经明显的表达。到了《忏悔录》他对平民的自信已然上升到了骄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自我的描述上,他骄傲他的平民出身,在淳朴的农村生活中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好处”;他骄傲他的贫穷,“决不想用卑鄙手段去发财”;他骄傲在物质世界的荒芜上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博览且好学,“死亡的逼近不但没有削弱我研究学问的兴趣,似乎反而更使我兴致勃勃地研究起学问来”。卢梭在统治阶级对他的责难和攻击中更加的坚信,他的来自于布衣底下的灵魂和力量远远比廷臣的绣金衣服下的躯体更加的丰富和有力。
在思想史上,卢梭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75)和《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1762)奠定了在欧洲思想史上的崇高位置,体现了18世纪平民阶级的政治要求。而《忏悔录》集中显示了卢梭坚定的精神信念,他总结了他的思想信念,论证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再次诠释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号召“回到自然”,保持人性的淳朴与和谐,他讲述自己的人生,揭开社会的伤疤和道德的溃疡。
对自我的复杂性的探索是《忏悔录》的价值之一。“了解人自身”是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一系列著作中不断探讨的问题,也是《忏悔录》的重要主题。恩格斯评价卢梭的论著是“辩证法的杰作”,《忏悔录》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卢梭用这一本自传实践了他的勇气和力量,为人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人心的独一无二的材料”。他以真诚而坦率的态度讲述着自己的一生,他书写善良,也大胆地写下了人生中的卑鄙龌龊,说谎、行骗、调戏妇女、偷窃、对朋友的抛弃、对信仰的背弃,甚至因为贫穷将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送进育婴堂。但他认为这是真实,真正的人的真实是面对虚妄坚持真理,面对自己保持真诚。《忏悔录》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站在时代潮流之上的平民思想家的成长、发展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看到了一个敢于面对真实自我的反省当中的人。高尔基赞颂卢梭是一个“本性纯真的人”。
“自然人性”是卢梭用以批判腐朽社会和邪恶人性的理想,卢梭认为人原本拥有纯朴善良的天性,社会使人邪恶,尤其是阶级社会使人违背了自然天性,“自然人性”论也就成为卢梭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在《忏悔录》中,卢梭通过自我审视,强调了人的良心、理性和自由。他剖析了自己,认为作为“自然之子”,他拥有的美好本性,是一个完美的、健全的人,是一个本应如此的人,从而印证了“自然人性”的基本原则。由此,他就面向阶级社会提出了人性解放与自由发展的要求。他将自由看作人所具有的最崇高的能力,认为人作为自主个体具有着自由精神和创造潜力,对封建等级观念、教会蒙昧主义进行了有力挑战。
卢梭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神论的信仰也造就了他崇尚自然的社会伦理思想。他在美学领域里对封建贵族意识进行了批判,以感情和欲望的释放,冲击着当时流行的古典主义规范;以自然人性的解放,摧毁了以“理性”“权力”压制感性的教条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审美指向不同,他提出“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卢梭提倡人与自然的共融和自然人性的美好,开辟了新的审美趣味,引领了浪漫主义时代的到来。
《忏悔录》展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下维护人的尊严的辩护。它对社会不平等和奴役的批判,对自由、平等的歌颂,体现了十八世纪平民阶层的要求和理想。《忏悔录》中卢梭更是致力于将平民的精神世界中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展示出来。这部自传当中,卢梭提出了反封建主义的革命思想,对自己一生的功过作了勇敢的自省,描述了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人的形象,提出了新的人类社会生存法则,从而塑造了启蒙时代的精神规范。卢梭的世界观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但其伟大的思想光芒将永远照耀着人类。
书香南安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开展以来,全社会阅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影响日益深远。
当前,全民阅读在八闽大地方兴未艾。为了进一步浓厚我市的书香氛围,号召更多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在阅读的陪伴下开启美好新生活,南安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平台与迪丰读书APP平台联合共建“书香南安”融媒体文创项目。
我们携手迪丰读书,每周计划提供2本新书,全年共计96本新书分享给市民朋友。每本新书制作成音频需经写作、校对、审核、录音、制作等环节,每本新书的撰稿、审核都由知名学者负责把关,录音邀请知名主播参与。通过历史文脉和历史叙事的梳理,让南安人民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南安人民的阅读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南安人民在新时代开创崭新事业的信心,助推南安率先在全省建设“全民阅读示范市”。
来源: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
02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