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镇楷模,细说河朔三镇中统治最为稳定的众位成德节度使
李宝臣,奚族,原姓张,名忠志,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原安禄山部将及养子。安史之乱后率众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此后他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
李惟岳,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之子。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死后,被部众拥立为留后。因上表求袭父位,朝廷未批准,遂举兵反叛。
张孝忠,契丹乙室活部,信州(今吉林农安)人,原安禄山部将,安史之乱后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部将。建中二年(781年)李惟岳举兵谋叛,张孝忠选择支持朝廷,被唐德宗加封为检校工部尚书、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成德军节度使。
王武俊,契丹怒皆部,原名没诺干,原为李宝臣部裨将,随其降唐,封成德军先锋兵马使、维川郡王。建中三年(782年)他倒戈杀死李惟岳,但因对朝廷封赏不满,便联合卢龙朱滔举兵叛乱,援助魏博田悦,自称赵王。后与朱滔产生矛盾,复又归降朝廷,被任命为成德军节度使。
王士真,契丹怒皆部,成德节度使王武俊长子。贞元十七年(801年)继任成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左仆射。任内息兵守善,对朝廷颇为恭顺。
王承宗,契丹怒皆部,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之子。元和四年(809年)王士真病死后自领节度留后。元和十一年(816年)他勾结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一同反叛朝廷,受到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攻击,上书兵败请罪。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定,王承宗迫于形势,主动献地谢罪。
王承元,契丹怒皆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之弟。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去世,他被部众拥立,却拒绝执掌成德军。
田弘正,本名兴,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元和十五年(820年)田弘正改任成德节度使,但因御下不严,且家族生活奢侈,引起成德将士不满。长庆元年(821年)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廷凑集结牙兵作乱,田弘正全家及其部属、将吏等三百人一同被杀。
王廷凑,回鹘阿布思部,蹛林州(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人,世为成德军骑将。长庆元年(821年)袭杀田弘正,自称节度留后。朝廷派兵征剿,诸军劳师无功,遂令兵部侍郎韩愈前往宣慰,授成德节度使。
王元逵,回鹘阿布思部,蹛林州(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人,成德节度使王廷凑次子。大和八年(834年)袭任成德节度使,忠于唐朝,贡赋不绝。
王绍鼎,回鹘阿布思部,蹛林州(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人,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长子,母亲是唐宪宗孙女寿安公主。大中九年(855年)王元逵去世后,由成德军士拥立继任。
王绍懿,回鹘阿布思部,蹛林州(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人,成德节度使王元逵之弟。大中十一年(857年)王绍鼎病逝后,由成德军士拥立继任。任内对成德镇的治理简单而宽大,军民对他都很满意。
王景崇,回鹘阿布思部,蹛林州(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人,成德节度使王绍鼎之子。咸通七年(866年)王绍懿死后,继任成德军节度使。后因平定庞勋叛乱,进爵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赵国公。
王镕,又名王矪,回鹘阿布思部,蹛林州(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人,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之子,五代十国初期赵国君主。中和三年(883年)继位成德节度使。大顺二年(891年)受晋王李克用攻击,请求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出兵援助。此后,先后归附于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后梁建立后,册封赵王。开平四年(910年)受到后梁进攻,请求晋王李存勖领兵援助,再次归附晋国。后梁贞明七年(921年)其养子张文礼发动政变,王镕及其家人均被杀害。
张文礼,燕人,本为卢龙将,后因反叛投奔成德节度使王镕,被其收为养子。后梁贞明七年(921年)张文礼发动政变杀死王镕,自称成德留后,并向晋王李存勖请封。后晋王李存勖派阎宝、史建瑭等人带兵讨伐张文礼,张因疽疮复发而死。
张处瑾,张文礼之子。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晋军攻克赵州,进抵镇州城下,张文礼惊惧而死,其子张处瑾率军继续负隅顽抗。后镇州城破,张文礼一族均被处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