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一把手”,为何主动请求去东北?降级使用也甘愿
四野战将系列100:高岗(一)
作者:桅杆
笔者在写四野战将系列的过程中,一直想写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四野的创建者之一,因为建国之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可能不大熟悉。
这个人就是高岗。笔者有点迂腐,一直认为历史就是历史,对历史人物应当功是功、过是过。因此,对东野(四野)的发展壮大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高的历史功绩不应忽略,更不应该移花接木。虽然感觉很不好写,但还是决定写几篇,一来回应一些读者朋友的要求,二来也可以探讨一些问题。欢迎朋友们交流并批评指正。
(一)西北地区的“一把手”,主动请求去东北
延安最初决定派往东北的干部中,本来没有高岗,也不可能有高岗。为什么?
因为高岗当时担任着重要的职务:西北局书记、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已经算得上是西北战略区的“一把手”。
当时,日本刚刚战败投降,除了罗荣桓要率山东部队主力进军东北以外,各战略区“一把手”是不会轻易变动的。高岗去东北,是本人主动要求、延安慎重研究决定的。
1945年9月14日,最早率部进军东北的曾克林,陪同苏军代表乘飞机到达延安。当天下午,延安决策层就开会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报告。当天晚上,继续开会讨论东北局势。会议一直开到15日凌晨,并作出两项重大决定:一是成立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二是立即从各战略区抽调100个架子团的干部进军东北。16日,彭真等在延安的东北局成员即随苏军代表和曾克林飞往东北。
高岗是核心决策圈的委员,参加了14日下午至15日凌晨的会议,对于抢占东北的战略意义自然十分明了。正因为如此,就在这次会议上,参会的高岗和张闻天、李富春都提出去东北工作的请求。
当时,高岗担任着西北局的重要职务,主席又在重庆谈判,代理工作的少奇同志不好决定,于17日致电重庆,报告了高岗等人的要求。但主席也没有立即决定。10月11日,主席回到延安的当天,即听取汇报,对进军东北方针做出重大调整,决定增调更多干部和更大规模的部队进军东北,并决定派高岗等人去东北,以加强东北局。
高岗、张闻天等人迅速完成工作交接并稍事准备后,于22日离开延安,一路上飞机、骑马、大车、步行、火车、汽车,整整1个月后,即11月22日才抵达沈阳。
(二)西北的“一把手”,到了东北降级使用,成了二级军区司令员
高岗生于陕北,出自陕北红军,长期在西北工作,时为西北局“一把手”,从未离开过黄土地。在进军东北的干部中,陈云、高岗、彭真、张闻天是延安核心决策圈的成员,是级别最高的。其中陈、彭是主席去重庆谈判之前,临时增补的候补书记。就党内地位而言,陈、彭略高于高、张。但这4位委员中,高岗是唯一担任大战略区“一把手”职务的。
因此对高岗来说,已经身居要职,又要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妻子儿女,是需要更大的勇气的。
西北局与东北局是平级的大战略区。去东北之前,高岗的职务是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这与彭真在东北的职务(东北局书记、自治军第一政委)是相当的。抵达东北的初期,对高岗的工作安排,明显是被“降级”使用了:高岗到东北的最初职务安排,是北满分局委员、北满军区司令员。
也就是说,一级战略区的“一把手”,当了二级军区的司令员。对此,高岗毫无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直到1946年6月16日,延安调整东北局分工,高岗任副书记兼秘书长,同时担任民主联军副政委,从此成为林彪的副手。
有人可能不解:以当时的地位等情况及进军东北后的工作安排,高岗为什么会主动申请去东北呢?
主席曾在大会上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由此可见,东北的战略地位有多么重要,背靠苏联,资源丰富。延安作出抢占东北的战略决策后,东北在一个时期内就是最重要的历史舞台。对于渴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人们来说 ,当时那片黑土地极具诱惑力。
应当说,高岗主动向延安申请去东北,完全是受事业心的驱使,更具有挑战性。这符合高岗的性格。
(三)短时间内从巅峰坠入地狱
延安最终决定派高岗去东北工作,除了本人申请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了他的才干。据说,临去东北前,主席曾对高岗说“彭真已经先去了,你创建根据地有经验,你去帮助他”。
高岗到东北后,可谓风云际会,其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也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东北3年解放战争中,论贡献或功绩,高岗应仅次于林而高于罗等人,可列第二位。对此,可能有朋友不一定认可,后文会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林彪率四野南下后,1949年3月前后,高岗接任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主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1949年9月30日,高岗当选副主席,1952年11月奉调入京,任计委主席,达到人生和事业的巅峰。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在高岗任上组建的计委,就是现在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当年的计委可不是一般的部委,从1953年3月起,国家计委主管所有经济口部委,是与国务院平行的机构,有“经济内阁”之称。这也可见延安对高岗的认可和器重。
可谁曾想,进京仅仅1年多,高岗就从人生巅峰坠入地狱,1954年8月17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地位那样高的干部,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在自身,功劳大、经历顺、性格草莽,才智与欲望不相匹配。后文会逐一为您解读。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