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外交政策极具远见,若被奉行日美或不会开战

2025-02-19 最新 评论 阅读

 

原敬

若谈及日本大正时期的外交政策,熟悉日本史的朋友会想到币原喜重郎的协调主义外交,但不为人知的是,币原外交实际继承的是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原敬的政策,只因币原被军部指责为“软弱外交”,所以币原才声名鹊起。现在我们追本溯源,看看原敬的“协调外交”。

一、原敬生平

1856年,原敬出生于一个一般士族之家,家道中衰后,他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精通英、法文。1884年,刚毕业的原敬跟随当时的外务大臣井上馨入朝鲜,协助井上馨勒索朝鲜。原敬独特的外交风格让井上十分欣赏,原敬遂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1896年,原敬任职驻朝公使,为日本侵略朝鲜奔走效劳。随着朝鲜局势的稳定,原敬功成身退。1897年,原敬回国辞去官职,开始投身民主活动,出任报社编辑,同时参加了资产阶级政党——政友会。1918年9月,原敬内阁成立,原敬登上首相宝座,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平民首相,政治生涯达到顶峰。

青年原敬

在原敬之前,内阁首相必然是萨长派系之一(即便是大隈重信的内阁标榜民主政党,但大隈内阁昙花一现,且大隈是伯爵,属于大资产阶级、维新元老,和西方的民主政党政治仍有区别),没有萨长两派的支持无法担任首相,这是人尽皆知的事。

随着大正政变的发生,日本统治者意识到必须做出有选择的让步,给人民权力才能维持统治,最终日本高层选中了原敬的政友会充当日本绝对主义天皇制下的装饰物。

早稻田大学校长、侵略头子之一大隈重信

二、原敬协调主义形成

时间回到日俄战争前,当时的日本是亚洲唯一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步入列强行列。日俄战争后,日本和最大的靠山英、美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只因1905年日本背弃让美国在满洲修铁路的许诺(即桂太郎和哈里曼签署的《关于南满洲铁路的预备协定备忘录》),这种毁约行为让美国恼怒,美国拉上英国一起排斥日本。

无奈之下,日本只好和俄国达成了侵略东北的妥协,日、俄两国由此走上了共同侵略中国的道路。日本之所以和俄国尽弃前嫌,互为依靠,是因为作为世界大国的日本,不能被孤立,否则其国际地位和形象就会一落千丈。

日美铁路争端发生之时,原敬正赋闲在家。他在1908年8月至1909年2月游历欧美,目睹了美、英等六个资本主义强国的机器工业化之后,不由地感叹:“美国确是极有活力之国家……其前途光明……该国对世界将产生何等影响!”(《原敬日记》)

满铁

同样因为日美铁路争端,美国对日采取了反制措施。美国举行了大白舰队环游世界之旅,实际就是向日本示威。日本军部见美国舰队来势汹汹,也忙把美国定为假想敌,准备随时对美开战。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下,日本社会充斥着贬低美国、营造美国压迫日本的气氛,但只有原敬公然提出美国强盛,欧洲国家正在衰落,预言美国将主导世界,在满洲问题上不能一意孤行,所谓“尤其要考虑满蒙对策对美国之影响”(《原敬日记》),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言论。

这种对中国侵略的同时要考虑美国态度的言论,被认为是原敬协调主义外交产生的标志。

大白舰队

三、原敬对美协调的成熟

以一战为契机,原敬的对美协调思想得到了实质性发展。众所周知,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获得了极大成功。日本国民都认为这是军部军国主义政策的成功,但是原敬却给这种国民“积极”言论浇了一盆凉水。他说:“军队的政策全是失败。”(《原敬全集》)

为什么说是失败呢?在原敬看来,日本过分霸占中国必然损伤列强在华利益,列强一旦重返中国,必定会对日反攻倒算,这样日本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果不其然,一战结束后,列强重返中国,在综合作用下,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日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在一战期间,日本的寺内正毅内阁还借给段祺瑞政府一笔巨款,其意图是向中国展现善意,表明中日提携,友好合作。对此次借款原敬十分反对,他认为援助问题应当和列强协商,不能独占(因为借款附带着政治条件,又能展现对华友好),且中国政局动荡,能否还款是个问题。

又一次果不其然,当寺内借给中国1.45亿日元后,因中国政局动荡,段祺瑞下台了,以后中国政府概不承认此次借款。其实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段祺瑞政府将这笔钱全部用在扩充自己派系的军事力量上,段祺瑞之后执政的其他派系并没有沾这笔钱的光,自然不会承认。这笔借款日本仅收回了0.25亿日元本金,至少1.25亿借款打了水漂。

影视剧中的段祺瑞

一战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当时列强还在打一战,所以英、法就商量让日、美这两个有余力的盟国去剿灭社会主义俄国。关于日本出不出兵去打俄国,据《原敬日记》可知,当时日本领导层对此有过激烈争议,因为日本出兵很有可能卷入俄德战争,而日本如果没有全面开战的准备,绝不能因小打小闹而卷入战争泥潭,所以原敬主张日本不要卷入世界大战。

但是,随着美国态度的明朗,即美国赞同出兵,原敬也改口赞同出兵。原敬后来在解释日本对出兵西伯利亚之事为何如此看重美国的脸色时说:“当今需格外注意日美关系 , 可以说日美关系亲密与否几乎影响吾国将来之前途 。”(《原敬日记》)

换句话说,现在国际局势上必须取得美国的支持日本才能发展,为了防止美国“误会”日本,任何对外重大举措,都必须取得美国的谅解。这就是原敬对美协调外交的成熟。

被俄国俘虏的日军

四、原敬协调主义的原因

我们通过原敬思想成熟的过程发现,从旅美开始,原敬就深受国际关系的影响。在了解了美国强大之后,原敬知道单纯的军事竞争,日本必然比不过美国,所以只能对美协调,在列强允许的范围内争取日本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既能保存既得利益,还能寻求时机进一步扩张利益。

当然,原敬也不是无下限地对美点头哈腰,他主张的是日本自强,很重视日本的综合国力,原敬认为综合国力就表现为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义和团事件中他的态度上。当义和团事件发生,原敬最先关心的不是日本死了多少侨民,而是在华日企受到了多少损失;在善后事宜中,他也不是很关心清朝赔了多少钱,而是关心日企在中国能攫取多少利益。由此可见,原敬对日本将来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产业和经济上,而日本想在这两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恰恰需要美国的帮助。

义和拳民在菜市口刑场被杀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不足,且日本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少是周边环境),当时的日本以加工出口型贸易为主,美国就是日本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原料来源地,所以日本要发展离不开美国。

就这样,原敬的协调主义持续发酵,至1918年原敬内阁终于成立,他开始光明正大地实践自己的外交理念,原敬也因此成了软弱外交的第一代言人。1921年11月4日,原敬被极端分子刺杀,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平民首相去世。

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

文史君说

文史君认为,原敬接受的资产阶级教育也是他协调美国的一个原因。比起那些对日本皇道、神国思想奉若瑰宝的元老们来说,原敬受皇道的毒害较浅,而且他本人长于外交,对国际大事有准确的把握。他曾断言:“在 20 世纪今日 , 征服领土等行径确已成为落后时代潮流之粗暴举措。”(栗原健:《对满蒙政策史的一侧面》)即军事侵略不能带给日本最大利益,只有协调美国。

然而,原敬毕竟生活在帝国主义日本,他逃离不了日本右翼的影响,他主张的是协调为主,辅之以军事实力,如果中国不听话还是要打的。就其本质来说,比起露骨的武力侵略,原敬的协调侵略更具有迷惑性和危害性。

参考文献

原奎一郎编:《原敬日记》,福村出版社1965年版。

原敬全集刊行汇编:《原敬全集》,原敬全集刊行会 1929 年版

金江坪:《原敬内阁的外交政策》,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