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孟德尔:被埋没的遗传学先驱,从豌豆实验到生命启示

2025-02-19 最新 评论 阅读

 

大家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达尔文究其一生也没有搞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有的孩子像父母,有的孩子不那么像父母呢

当然,要是搁在今天,是个人都会说:那还不简单啊,这是基因决定的啊!

但是,达尔文那时候还没有"基因”这个词,而且”为什么有的孩子像父母,有的孩子不那么像父母呢?“这个问题是达尔文的粉丝解决的。

对,这个粉丝就是大神孟德尔,基因学之父,一位爱好科学的神父。

第一幕:修道院来了个怪人

1857年,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南郊的农民们发现,布尔诺修道院里来了个奇怪的修道士。这个怪人就是孟德尔神父。他对传教并不热衷,却对探索知识充满渴望,恰好他出生园艺世家。

这个“没事找事”的怪人在修道院后面开垦出一块豌豆田,终日用木棍、树枝和绳子把四处蔓延的豌豆苗支撑起来,让它们保持“直立的姿势”,他甚至还小心翼翼地驱赶传播花粉的蝴蝶和甲虫。

他在这一小块空地上,一干就是八年。成千上万次杂交,严格记录数据,其中包括2.8万株植物、4万朵鲜花和40万颗种子。

第二幕:妥妥的园艺世家,没有钱上大学进入修道院,时间一大把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盘寒的农民家庭里,他的爷爷、父亲和母亲都是从事园艺,

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

1843年因家盘而辍学,同年10月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并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由于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

教会觉得这个小伙子有点上进,推荐他去维也纳大学去深造,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孟德尔一下子就接触了无数个科学大咖,无数个疑问在脑子里面就开启了。

在大学读书期间,达尔文的《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第三幕:憋了八年亮出的大招,无人问津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

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

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孟德尔的数据证明:遗传是将不连续的亲代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这些携带遗传信息的微粒--后来定名为基因,悄然无息地在世代中传播,并表现在生物体各个部分。

孟德尔凭借一己之力敲开了遗传学大门

第四幕大家听不懂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后,因为无人问津,就继续在修道院继续任职了,

此后,他做介绍演讲,听众也是一头雾水。

可惜啊,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比如当时在一次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会员的实验介绍中,其中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牍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或许,当时大家的目光都停留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上,你一个小小修道院道士的观点算啥呢?

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第五幕:看吧,我的时代来了

1884年1月6日,孟德尔逝世。

晚年他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5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1900年,来自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该年因此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在格雷戈尔·孟德尔之前,人们曾认为遗传是一个混合过程,但是孟德尔证实存在一种不可分割和独立的遗传单位,后来人们证实这种遗传单位就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段DNA序列。

孟德尔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有性生殖的遗传过程(称之为“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虽然他那时并不知道基因的真实存在形式。

(注意基因和DNA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六幕:启示录

人体细胞总数为60万亿~100万亿个,遍布在我们身体,这是生命性的体现。每个细胞的细胞核里边都有基因,都有记忆,同时都有它的功能分化。

所以我们身体由无数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都有它的功能,才逐渐分化出我们身体各个部位、不同的功能。

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它自有基因,自有功能。

所以,我们遇到问题要进行思考,思考以后大脑它就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我们身体各个部位,它去作用去。那么作用的同时,我们主要的解决这个问题以后,还要面对的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面对我们的细胞和基因,

解决的标准是这个细胞能够新陈代谢,里边兴奋性给我们呈现满足愉悦。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获得人生成长的愉悦。

如果我们全身的细胞,有某些部位我们不去满足它、照顾它、修复它、修养它,那么它这个细胞新陈代谢就会萎缩,兴奋性也会萎缩,于是我们某些功能逐渐就退化了。

凡是我们促使它应用的、鼓励它应用的、强化它应用的,它就会逐渐发育起来,进化出去。

凡是不应用的、不鼓励的、不强化的,它就会退化。

那么这些细胞就会:要不就加强,要不就萎缩,整个生命过程都是这样的作用。

人生有无数个问题

家庭也有无数个问题

企业层面、国家层面也是无数个问题

但是都要落实到最小单位上--人

就是把人当人看

不要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制造了另外一个问题

不要为了赚钱毁掉了健康,

不要为了提升分数刷题把孩子搞成厌学

不要为了绩效拼命的折腾员工

要把每个人都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要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

以此类推

问题既要解决,也要圆满。

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制造其他问题。

人是生命,

人在环境学习工作生活,

互联时代环境复杂,问题层出不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遇事要时光处理活性运行,自己形成方法工具

解决一切问题,生命得到修养,生机得到修复

就是互联时代养生。

这样的解决问题方式,

人人生命才能饱满,

内驱动力才能十足

活性运行才能不息。

每个人都是个完整的人,

是全生命体,活蹦乱跳的状态,

每个人自己都有无限的动力、都有无限的热情,

都会自己主动去干无数的有意义的事情,

这才是互联网时代该有的面貌。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