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的故事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五十多年前,正值上山下乡的年代,我在插队落户务农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被视为“牛鬼蛇神”的人,所谓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其中不乏一些伪警官和国军的军官。当时,主管公安部的谢富治颁布了“公安六条”,借此运动来进行阶级斗争,许多地方依据这些上方宝剑,将历史反革命分子定罪,强行将他们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在我下放的那个山村里,也有一位伪警官,他是个来自上海的人。异地相逢,听到乡音,彼此都是落难之人,便不再计较你我身份的差异,都是为了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活。

他的太太是位苏州人,口音独特,嗲声嗲气的,听她讲话时,心中不禁感慨,难怪世人常说:“宁可同苏州人相骂,也不同宁波人讲话。”她似乎是住在上海南市城皇庙附近,作为中国女性,遵循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从未对丈夫的身份表示过厌恶。尽管他是历史反革命,曾当过警官,但她依然全心全意地支持着他。那位警官是旧时伪中央警校的毕业生,尽管在日本投降时尚未毕业,却参与了监管日本战犯的事务。我向他打探旧事,他告诉我,当时日本人投降时表现得非常不服气,依旧嚣张跋扈,但当他们看到我手中的警棍时,立刻变得老实了许多。上级的指示是,这些不听话的人可以用警棒来教训,我也确实打了几个,结果他们见到我时,纷纷用中文问候:“你好!”

唉,时代变迁,我如今被称为历史反革命,若当年能上到延安,进入抗大,或许命运会有所不同。我有几个同学在香港当海员,听闻船将抵达大陆,便吓得立刻下船。还有几个同学在镇反运动中被政府枪毙,或是被送往西北劳改。这些往事,都是在务农闲暇时,他向我娓娓道来。

由于他的身材高大,长相英俊,在田间劳动时,宛如鹤立鸡群,年纪也比我大十多岁。我们都是上海人,言谈间格外投机。他提到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点名枪毙日本战犯时,那些战犯高昂着头颅,毫无畏惧,反倒是那些大汗奸却吓得动弹不得,甚至尿都吓出来了。最终,由于他擅长修理发动机,最后被调到公社农机厂工作。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