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的伟大人格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以来和近代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几千年来一直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但是,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毛主席曾经经历过党内多次无情排挤和打击,正是这种无情打击,彰显出了毛主席的伟大人格。不能不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对毛主席产生无限敬意之情。

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2个代表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一直走到新中国建立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另一个是董必武。这其中有牺牲了的,也有脱党的,更是有投敌叛变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一直走到革命最后胜利。然而,在遵义会议以前的14年里,毛主席一直遭遇党内的严重排挤打击。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六次反对排斥毛主席,都使革命遭受惨重损失,付出了血的代价。毛主席尽管多次遭到排挤打击,但始终不能改变毛主席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也被选掉了。在1958年他在对自己的诗词的一些自注中曾言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从事革命活动是毛主席所追随的事业,被排挤出党中央,这是他事业上的严重打击。面对打击,在挫折面前,毛主席依然奋力前行,愈挫愈勇,砥柱中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最强音,表现出了毛主席豁达的情怀。

1928年3月,毛主席又因为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被批为“枪杆子主义”,秋收起义后毛主席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攻打大城市,调转方向上了井冈山,被瞿秋白为首的党中央,开除了政治局候补委员(因湖南特派员周鲁的误传,还开除了党籍,后来知道是误传,才保住了党籍),政治局候补委员丢了,但党代表还是能当的。这时,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的部队上井冈山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毛主席收拾整理一番,还特意背上了一支短枪,并幽默地说:“背上盒子枪,师长见军长。”

本来上山后,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打了不少胜仗,把一个团发展成为一个师两个团,在三县建立了工农政权,毛主席本来是中央派来的前委书记和党代表,因没了党籍就被周鲁让改为师长。

1929年5月,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开辟根据地,在如何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同朱德、陈毅发生了分歧。在福建龙岩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否定了毛主席的一系列建军思想,给他严重警告处分,还被选掉了中央指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这是毛主席一生唯一一次让下级夺了权,之后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红四军。

毛主席以红四军前委特派员的身份来到福建西部的小县城上杭,指导地方工作,这次打击把毛主席推向了政治生涯的又一个低谷,这时毛主席积郁成疾,大病一场,差点送了命。甚至被共产国际误发“讣告”,说中国红军领袖毛泽东因病去世。民国元老,词坛著名南社领袖柳亚子也写诗悼念。而此时的毛主席仍然时刻关注红四军的情况,当得知红四军先后打下永定、长汀、龙岩,并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毛主席精神大振,并作诗讴歌。

毛主席第二次复出后,领导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根据地连续三次取得反“围剿”胜利,创建了中央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按常理出牌,胜利者是不该受到批判的,可是在王明“左”倾路线统治时期,毛主席的意见遭到反对,而且讥讽毛主席“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毛主席又成了中央批判的对象,不仅受到严重谴责,猛烈抨击,而且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1931年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又撤销了毛主席的军事领导职务。从赣南会议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毛主席这个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央一直没有发言权。

1933年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并反对排斥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使部队遭受惨重损失。

从1931年底到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历时三年多,这次的打击也最深,撤销了毛主席几乎所有的职务。受苦也最大。用毛主席自己的话说:“我们被孤立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1934年4月,经周恩来同意,毛主席带了王首道等3个巡视员,离开瑞金去会昌,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两人促膝长谈。毛主席喟然长叹说:“我参加革命以来,受过3次开除中委和8次严重警告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虽然身处逆境,但当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时,毛主席又诗兴大发,写下了《清平乐·会昌》,词里的“风景这边独好”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身处逆境,心中所想的始终是党的事业,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

陈毅后来曾经说:“毛主席是一个……受过污辱、冤枉和虐待的人……他被撤过职,受过党内审查,被宣传为机会主义者,蒙受耻辱,被送往后方医院修养。没有人去看望他,因为谁也不敢接近他。”

在遵义会议上,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也站在李德、博古一边,对毛主席采取鄙夷态度,指责毛主席“懂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并坚决反对毛主席来指挥红军”。

但后来通过长征路上血与火的战争实践,凯丰认识到了在中国工农革命的道路上,只有毛主席领导,红军才能打胜仗,才能领导得了中国的革命,除此,任何人都不能胜任。后来凯丰站出来坚决支持毛主席的领导。

面对多次党内的排挤打击,毛主席仍然矢志不移,坚定自己的信念,彰显出了毛主席的豁达胸襟和伟大人格。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在这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正确的,但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没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只不过是听任蒋介石的摆布,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这些人只知道照搬共产国际的理论,因此导致了中国革命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航程。从“四渡赤水”到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金沙江、突破腊子口,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动员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三年解放战争,消灭了蒋介石八百万正规军,建立了新中国。这些都是在毛主席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取得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高层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毛主席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坚持独立自主,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两弹一星”,从而为新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

然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建设新中国,在国家困难时期,毛主席坚持同全国人民一道过苦日子。带头降低工资,一件睡衣穿了20多年,打了73个补丁。临终时,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块钱,一间房。对自己的亲人没有搞过任何特殊。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带头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这一切的一切都集中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古今中外除了毛主席,还有谁能够做到这样?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毛主席?

毛主席来时为改天换地,走时留下了一个太平盛世!人们总结出了毛主席给中国,给世界留下的无数的遗产,但毛主席留给我们最伟大、最珍贵最永恒的遗产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人格”,一个是“毛泽东思想”。有了这两大遗产,毛主席就永远值得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纪念和敬仰!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