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943,1943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纳粹德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最近,在网上有个相当热门的讨论,问纳粹德国在1943年全线崩溃,是因为希特勒的瞎指挥还是德军自身重攻轻守的传统?那么,这个说法是否靠谱,纳粹德国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被纳粹德国俘虏的苏联士兵

从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史来看,纳粹德国拿到的剧本基本是这样的:

1941年拿到的是无双剧本,对苏军所向无敌,各种把苏军抓住爆锤,动辄俘虏几十万的战例多的数不胜数;

1942年拿到的是中低难度剧本,虽然年尾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狠狠地吃了一个大瘪,一个集团军被灭了,但战线基本保持稳定,还有一些亮眼的反击战役;

而1943年拿到的则是中高难度剧本,集中兵力打了库尔斯克战役,结果没有达成任何战役目的,明眼人都知道彻底灭亡苏联的目标应该是完成不了了,当然守住战线似乎还可以做到;

但到了1944年德国就开始拿地狱难度剧本了,全年被苏军打到崩盘,尤其是以1944年下半年到年底尤其明显;

至于1945年,德国都快没了,也就无所谓剧本不剧本的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究竟在1943年吃错了什么药,怎么导致了1944年德国的整体战局、尤其是东线战局大规模崩溃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要因素,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因为纳粹德国对苏德战场的形势产生的严重的误判。

尤其是在1942年夏季,纳粹德军攻克克里米亚半岛,前锋部队向顿河河曲猛进,苏联军队的南部战线一次又一次告急,莫斯科方向的德军虽然没有拿下莫斯科,但战线基本保持稳定,苏军的多次反击都被德军击退。

这种战况给了希特勒等人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的幻想,甚至连东线德军司令部都认为,苏军将在1942年冬季战局中耗尽最后的机动兵力,无法在1943年发起较大规模的进攻。

总的来说,纳粹德军认为,苏联就是这最后一锤子买卖了,后面东线战局没什么可看的了,这种情况下,德国对于1943年战局的险恶几乎没有任何准备。

而这种战略上的毫无准备,到了1943年引发了巨大的恶果。首先就是1942年底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纳粹德军打的不尽如人意,尤其是1942年11月19日朱可夫发起的天王星行动,打了三天就全线突破纳粹德军防御,将第6集团军残部几乎完全包围在了斯大林格勒城内,纳粹德军被打的丢盔弃甲。

这个时候纳粹德军才发现,自己的人力资源居然是短缺的!有统计认为,当时纳粹德军整个东线兵团缺额数量居然高达75万人之多,以至于德军在同时面对勒热夫突出部和斯大林格勒时,只能兼顾其中一头,导致了斯大林格勒第六集团军全军覆灭的恶劣后果。

一直到1942年年底,德军才发现自己对1943年战局的判断完全错误,苏军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已经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而是余力尚足!这意味着德国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误判,既然误判了那就要调整,但偏偏1943年的德国调整的速度极其缓慢。

首先是动员部队问题,希特勒作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对打到最后由于总动员,德国国内绷不住了,民众起来造反的记忆可谓是极为深刻。因此按照他的理解,总动员是不可能总动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总动员的,别说总动员,连局部动员希特勒都坚决拒绝。

实际上,纳粹德国下达命令,要求全民都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大量征发普通人上战场,已经是1944年10月的事情了,1944年10月,盟军都在法国北部“喝酒开趴”了,你总动员还有什么用,黄花菜都凉了。

而1943年,纳粹德国开始启动自己的人力资源时,又遭遇了诸多掣肘。比如在动员预备役士兵时,德军总部要求征发一部分从事军工生产的工人入伍,因为这些工人身体素质好,而且很多人原本就是退伍的德军,征发之后可以以较快速度形成作战能力。

但纳粹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坚决反对,表示产业工人是纳粹德国的宝贵资源,不能允许德军总参把这些人给招募到战场上去填线,由于施佩尔和希特勒关系很好,他的提议可以直接面呈希特勒,自然也得到了希特勒的认可。于是乎,1942年年中纳粹德军原本打算从德国的工业系统里招募12万德军,但在施佩尔的搅局和希特勒的干涉之下,最后实际连1万人都没有招募到,草草了事。

纳粹德军打算从产业工人里招工,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的。1942年底,纳粹德国开始考虑动员妇女加入到生产工作,从而可以释放出一部分男性工人参军,按理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又走歪了。希特勒不知道怎么想的,认为德国妇女应该恪守妇道,也就是安安心心的在家相夫教子,当然最主要的是作为“生育机器”繁殖优质的雅利安人后代,于是给动员德国妇女进工厂提出了数不胜数的限制。

而就在同一时期,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开始大量动员妇女进厂打螺丝了,而纳粹德国第一波动员的120万妇女,在1943年进厂后甚至有一半无法全职工作,劳动生产率大大下降。到1943年底,120万劳动妇女就离职一半,到1944年这一情况更加严重,被征召的产业工人无法用妇女补充,产业工人出现了高达140万的缺口。

戈林与希特勒

同时,德国的军工生产和部队编制也一直在搞一些奇奇怪怪的操作,比如对于防守本土的高射炮兵部队,纳粹德军光是造高射炮就造了5万多门,光是高射炮兵居然就消耗了德国国防军12%的资源。同时,德国空军居然还坐拥了100多万庞大的人力资源,只因为空军司令戈林权欲熏心,一心想给自己的军种多搞点人……

虽然纳粹德国空军有大批人力可以调往陆军,戈林居然一直按着人不放,就算是一些飞机快要打光的大队和中队,都依然保留着场站和机务的编制。乃至到了最后,希特勒勃然大怒要求德国空军把多余的人移交到陆军当步兵的时候,戈林的做法居然是组建所谓的空军野战部队,结果果不其然,所谓的空军野战部队在苏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此外,德国为了搞大西洋破交战,还建造了1000多艘潜艇,事实上1943年盟军建立护航体制之后,德国潜艇实施狼群攻击的效率大大下降,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如果将这1000多艘潜艇的资源转移到陆军去,足够为陆军提供20000多辆黑豹坦克。正是因为纳粹德国在1943年对这些问题都没有任何认知,也都没有拿出任何解决方案,导致纳粹德国1943年迅速完成调整转轨,加强动员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反观纳粹德国就是在这种磕磕绊绊的情况下,进入1943年的,1943年的德国,虽然发现情况不妙,对面的苏军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变得越来越能打,但是德国自己却没有抓住任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又在1943年7月发起了库尔斯克战役,试图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结果在苏联军队的防御下,战役打了一个月就草草结尾,纳粹德军一下子又损失了50万人。从那以后纳粹德军基本上就毫无还手之力了,1944年上半年还能勉强维持住战线不崩溃,到1944年底连战线的完整性都维持不了了。

所以你要说纳粹德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崩的,明面上是1944年,其实1943年情况就不对,但从根源上来说,1942年纳粹德国战略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祸根就已经埋下了。

关注WX公众号《战火深度》!为大家带来最前沿的军事资讯观察和军事历史解读!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