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二:戴季陶主义的理论错误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戴季陶,四川广汉人,国民党元老,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后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和考试院长,被称为蒋介石的国师,是老蒋的忠实智囊。1925年,戴季陶发表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和《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两篇文章,形成了所谓的“戴季陶主义”,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制造舆论。

“戴季陶主义”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三条,一是确立纯正的三民主义,抛弃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主张,确立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极力贬低和反对共产主义;二是建立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将共产党和共青团从国民党中剔除干净,彻底反对国共联合;三是实行不要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认为大家都是好兄弟,不要搞什么阶级斗争,要进行各阶级的联合革命。

这三条核心思想的前两条如果站在一个党派角度来看是没有大问题的:一个党派只能有一个主义,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党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问题出在方法上,你可以要求党员或者选择国民党或者选择共产党,选择国民党就留下,选择共产党就退出国民党的组织,国共两党能合作就合作,合作不下去就分开,好聚好散,也没什么。但是蒋介石却耍起了阴谋诡计,抛出“整理党务案”,制造“中山舰事件”,举起了屠刀,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从而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而且国民党主要依靠的是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而共产党主要依靠的是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国共既然已经分裂,且又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所以对立也就不可避免。

戴季陶主义的前两条如果说还有合理的地方,那么第三点不要阶级斗争则成为导致国民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一场革命,必然要有旗帜鲜明的主张,支持谁,反对谁,团结谁,打倒谁,不能有任何马虎。当初国民党人反清反封建时,身上挂上炸弹就往敌人队伍里冲,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反军阀反列强时,北伐军也是高唱军歌气势如虹,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但是遇到土地革命和阶级斗争,戴季陶主义却活起了稀泥,祭出了仁爱的大旗,否认中国的阶级和阶级划分,面对当时的中国土地和资本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现状却充耳不闻,妄图通过温和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一厢情愿的认为官僚资本和封建地主阶级能够自动放弃对农民和工人的压迫,这种想法无异于与虎谋皮。不要说在清末民国这种世界风云大激荡的时代,就是在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时期,做为起义的一方也是要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才能获得大家的支持。所以说,戴季陶主义让国民党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失去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的支持,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