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扭转乾坤的25次重要会议
长征后,党中央扭转乾坤的25次重要会议。
1、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召开,讨论红军战略转移方向。毛泽东建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计划,改向贵州进发,多数人认可,史称“通道转兵”。
2、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周恩来主持,讨论行军路线,肯定毛泽东主张,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向贵州转兵,开始酝酿中央人事变动。
3、猴场会议:1935年1月1日在贵州瓮安猴场召开,重申红军应在川黔边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否定李德、博古错误主张,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限制了博古、李德指挥权,确立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原则。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主要议题是总结反“围剿”与西征军事指挥经验教训。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5、鸡鸣三省会议:1935年2月5日,在川、滇、黔三省交界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
会议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总书记),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对中央红军的战略方针和行军方向作出调整。
6、扎西会议:1935年2月5日至9日在云南威信县召开,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通过相关决议和决定,讨论并通过《遵义会议决议》,肯定毛泽东军事思想,完成遵义会议常委分工调整,开创张闻天与毛泽东配合领导新局面。
7、苟坝会议:1935年3月12日在贵州苟坝召开,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完成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重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8、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9、芦花会议:1935年7月21日至22日,在四川黑水芦花召开。
会议着重讨论了红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肯定了红四方面军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求红四方面军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
10、沙窝会议:1935年8月4日至6日,在四川松潘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强调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及一、四方面军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对张国焘的分裂倾向进行了批评和斗争。
11、毛儿盖会议:1935年8月20日,在四川毛儿盖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明确指出红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为红军北上指明了具体方向,同时决定将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
12、巴西会议:1935年9月9日,在四川巴西召开。
会议针对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分裂红军的紧急情况,会议决定迅速脱离危险区域,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保证了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按原计划北上。
13、俄界会议:1935年9月12日,在甘肃迭部县俄界召开。
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同时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向陕北前进。
14、哈达铺会议:1935年9月22日,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召开。
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正式宣布要到陕北去,中央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确定了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前进的具体行动方针。
15、榜罗镇会议:1935年9月27日,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
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
16、吴起镇会议:1935年10月22日,在陕西吴起镇召开。
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17、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
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方针,为全党和全国民众指明了抗日救国的方向。
18、盘县会议:1936年3月30日,在贵州盘县“九间楼”召开。
会议决定红二、红六军团放弃在盘县创建根据地的计划,渡江北上,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奠定了基础。
19、岷州会议:1936年9月16日至18日,在甘肃岷县三十里铺召开。
会议否定了张国焘错误的西进计划,维护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毛泽东等对军事斗争的正确指挥,根据党中央《静会战役计划》,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作出了“准备北上,迎击胡敌”的决定。
20、漳县会议:1936年9月23日,在甘肃漳县盐井镇召开。
由于张国焘的强制,加上西进调动已造成基本事实,会议形成从永靖、循化渡黄河西进的决定。
21、洮州会议:1936年9月27日。在甘肃洮州新城召开。
会议否决了张国焘西进的错误主张,重新肯定了岷州会议的重要决定,坚定执行党中央要求四方面军北上的行动方针,使得红四方面军能够及时掉头北上,确保了党中央制定的大会师战略部署的最终实现。
2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936年12月下旬,在陕北召开。
会议分析了西安事变后的政治形势,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主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国抗战。
23、延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37年3月23日至31日,在延安召开。
着重批评张国焘的错误,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系统批判和总结其机会主义、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号召全党同其错误作斗争。
24、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鼓动提纲,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25、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等,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