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并举不悖,3月23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言语理解题本及解析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3月23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言语理解(题本)

1.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B.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C.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D.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2.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我们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农业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只有通过强农惠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力,来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广阔的农村市场需求的大升级,才能全面扩大内需,推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应是大力发展农业

B.世界经济危机可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C.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强农惠农政策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3.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显著的成就,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终端制造业加快赶超、不断培育新技术新应用形成新业态。但应该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新时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核心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彰显

B.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C.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D.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4.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更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5.自从 1958 年第一个永久起搏器被植入人体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制造商就在不断研究为其产品提供电能的各种方法。不可充电的锂电池目前较为普遍,在心脏病和神经源性疾病的移植设备中,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一般能够使用 7 年到 10 年,已经属于比较“长寿”的了。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可植入设备目前主要用于医疗领域

B.神经源性疾病的治疗需引入新技术

C.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

D.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较广阔

3月23日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言语理解(解析)

1.【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讲云南曾想通过不发展工业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接着进行转折,“现在看来”若工业发展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也难以持久维持。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与此对应的是 B 项,故 B 为正确答案。D 项迷惑性比较大,但文段只说了要保护环境必须发展工业,并没有说发展工业对保护环境没有任何坏处,故 D 项“并举不悖”的说法不正确,排除。

2.【答案】D。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的现状,然后指出了经济转型的思路,即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农村市场需求大升级效应全面扩大内需,从而最终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在于论述如何实现“经济转型”。A 项把落脚点放在“扩大内需”上,首先排除。B 项经济转型的契机不是论述重点,排除。C 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文中没有涉及,文中主要谈的是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整体实力,尤其是对农村市场的开拓作用。本题选 D。

3.【答案】D。解析:文段先是肯定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然后以“但应该看到”转折,说明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最后给出对策,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必须突破并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D 项是对尾句对策的同义转述。文段说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A 项的“核心技术”扩大了范围。文段描述的现状和事实并非重点,排除 B。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是我们掌握核心技术之后的结果,文段强调的是对策,排除 C。故本题选 D。

4.【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指出高校专业的设置需平衡多种力量和多重考量;接着指出,要实现专业设置的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最后总结,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才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故针对高校专业的设置问题,文段强调从制度方面入手解决。选项中只有 B 项提及“制度”且切中主题。故本题选 B。

5.【答案】C。解析:文段围绕可植入设备的供电问题展开,指出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不可充电的锂电池只能够使用7年到10年,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选项中与可植入设备“供电”相关的只有 C 项。故本题选 C。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