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机关法定公文写作(公告 通告 通报)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办法》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从民国时期开始,在不同的范围内公布事项文种有三种,即布告、公告、通告。这三个文种,国民政府和解放区政府都作为正式公文或杂体公文使用。1993 年发布的《办法》修订稿中,取消了“布告”这一文种,把原由“布告”承担的任务,分到了“公告”和“通告”名下。

公告、通告的特点与差异

公告、通告是性质相近而有一定差别的文种,它们在三个方面有大同小异的特点:

(1)发布的公开性:公告和通告的内容都是公开的,发布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或遵守。差别在于发布的范围不尽相同,公告涉及的范围广,通告涉及的范围小。

(2)事项的重要性:公告和通告是代表政府或一定的机构发布的,其内容涉及较多群众,因而必须是重要的事情才可以使用公告、通告的形式发布。

(3)操作的严肃性:公告和通告均内容重要而涉及面广,因而操作时必须严肃,要严格按章办事。

公告、通告的类型

公告和通告,按照其内容的性质,都可以分为两大类:

(1)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在宪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范围内,有关机关可以发布公告、通告,规定一些事项,有关人员必须遵守。

(2)知照性公告、通告:只是让群众或者有关人员知道,并不需要大家去遵守或者执行。

公告、通告的写作

(1)符合权限,一事一告。公告、通告写作前一定要明确是否有必要使用这一文种,发布该文种是否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内容限于谈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不要把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

(2)内容明确,语气庄重。公告、通告是公开宣布较重要的事情,要有关人员知道或遵守,所以内容一定要十分明确以免执行时出现差错。在宣布时,语气要庄重,以免造成误解。

(3)注意格式。公告、通告的标题有四种形式:

①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

②发文单位加文种;

③事由加文种;

④只有文种名称。

公报

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

《条例》规定:“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公报的类型

常用的公报有会议公报、统计公报、外交公报三种类型。

(1)会议公报: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

(2)统计公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

(3)外交公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谈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主要公布会谈各方的观点及取得的共识。

公报的写作

不同类型的公报,写作时要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会议公报因发布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

(2)统计公报必须由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构发布,任何机构不得随意发布全国性、地区性的统计数字。其内容一定要科学、准确。

(3)外交公报涉及对外关系,其发布应遵循法定的审批手续和途径。其内容涉及各方观点和承诺,行文要十分准确和庄重。

通知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办法》规定:“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条例》规定:“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是一种使用面极广、以下行为主也可以平行的公文文种。通知产生于民国时期,现在已成为机关使用最频繁的公文文种。

通知的类型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通知主要分为六大类。

发布性通知

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

批转性通知

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转发性通知

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

指示性通知

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指示性通知的作用相当于“指示”,对下级具有强制约束力。

任免性通知

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在机关或系统内部,一般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部门和群众,也可用这种形式告知本人。

事务性通知

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较常见的有开会通知、放假通知、缴费通知等等。

通知的写作

标题多采用“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或“事由加文种”两种形式。简单的事务性通知,

标题也只写“通知”二字。

正文

不同类型通知的正文有不同的写法:

(1)发布性通知的正文比较简单,只要写明发布什么规章,请贯彻执行就可以了。

(2)批转性、转发性通知,简单的只要写明批转、转发什么文件,请贯彻执行就行了。

(3)指示性通知写法相对比较复杂,应把工作来由、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三个方面讲清楚。

(4)任免性通知,一般只要写明什么权利机关任命或免去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就行了。

(5)事务性通知,只要把需要周知或执行的事写清楚就行了。

其他事项

通知一般在正文之前左上角写受文机关,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写发文机关和日期。紧急通知一般要在标题表明事由和“紧急通知”字样,并在正文中说明发出紧急通知的原因。

通报

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办法》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条例》规定:“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是通报的主要功能。

通报的特点

周知性

即在发文范围内让所有人都知道所通报的情况。通报的告知对象不是当事人或少数领导,而是一定范围内的广大群众。

指导性

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群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重要的是要群众认清事情的性质,ᨀ高思想认识。即通报应对读者的思想、行为有指导、导向作用。

通报的类型

表彰先进型

用于表彰个体或群体的先进人物,公布他们的事迹,宣布他们的奖励,分析他们的先进思想,指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批评错误型

用于批评犯错误的个人或群体,公布他们的错误事实,宣布给他们什么处分,分析他们的错误,指明应吸取的教训。

传达事项型

用于将领导掌握的精神或情况传达给下属,以便下属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通报的写作

通报的格式与通知差不多。标题多用“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或“事由加文种”的形式。机关内部内容比较简单的通报也可以只用“通报”二字作标题。署名和日期,一般放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受文者的名称,放在正文之前的左上角。通报可以在公布范围内张贴,社会影响大的也可以登报。通报的正文,类型不同者写作时要注意的重点不尽相同。

表彰先进的通报

一般按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分析先进思想、指明如何向先进学习这样四个步骤。

批评错误的通报

应把批评依据、错误事实、处分决定、错误性质、善后办法五个方面写清楚。

传达事项的通报

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报事项的情况或者精神,包括对事项的分析,如它的性质、重要性质等等;另一部分是对下属或群众的要求、希望。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