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地租,在多种地租的征收中,为何中世纪领主会选择征收“固定”地租呢?
中世纪农奴
农民这一群体在古今中外的地位都是重要却弱势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农民作为底层阶级都是最后享受到时代红利却最先感受动乱的危害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形容的就是这一阶层的真正百姓。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源,但事实上在中世纪贵族掌控下的土地其实是他们痛苦的根源,领主们将农民当做自己的"钱包",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收税方式。
而地租作为土地租赁中本该占比极高的收入却因为不够"来钱快"成为了领主们不愿动脑筋的一环,以固定缴纳了事,然而田地作为农民眼中的安身立命之本,固定地租的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了安抚农民的唯一手段。
对于中世纪农民来说,面对圈地运动和领主压榨的双重压力生活是极其艰难的
1.中世纪的农民生活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农民生活可以用一潭死水来形容,面对来自领主们繁重的剥削,大量的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手段。
劳动不只是田间地头的犁地、播种、除草、收割等一整套农业活动,还有大量诸如家务劳动、畜牧业、农产品再加工之类的手工业劳动,这些劳动的强度是极高的。
中世纪欧洲农民生活
从中世纪的一些壁画上可以看到农民们的劳作万年历,一月伐木、二月狩猎、四月修理葡萄枝、五月还要侍弄花木、六月犁地、七月割草、八月割庄家、九月重新翻地播种、十一月把猪赶进橡树林、十二月屠宰牲畜腌制咸肉。
中世纪虽然是男权主宰的时代,但底层的女性也无法避免繁重的劳作,想要在家做"家庭主妇"的代价很可能是一家人都吃不饱肚子,然而在科技生产力低下的那种时期,一个妇女一天的卖力劳动也只能磨15千克的面粉,缴纳赋税后也实在是所剩无几。
可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枯燥、高强度的工作几乎组成了农民的全部生活。
2.土地的收缩与农民生活
中世纪的欧洲种植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当时的劳动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通常一个三口之家只要一公顷左右的土地就可以满足温饱,当一处地区的领土建立之初,每户家庭都能通过开荒、分地等方式分到超过一公顷的土地,虽然忙碌但至少衣食无忧,然而在人口的增长和领主的土地自营之下,这份温饱也逐渐无法保证了。
中世纪的家庭中绝大多数没有分家一说,一个三口之家很可能在几十年之内发展成一个具有十口人甚至人口更多的家庭,然而种植面积却几乎无法增加。
中世纪农民生活
由于当时人口迁移,除了自己家庭内部的人口的增加外,外来人口也不断瓜分着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到后期甚至出现了一公顷土地上居住了超过三个家庭的状况。
人口的增加是领主们"创收"的另一种方式,土地的减少无法完全通过产量的提高而完全填补,但领主们的地租却也同样没有因为土地面积的减少而降低,甚至想出了更多压榨农民的方式。
地租并不是掠取农民财富的唯一方式,领主们压榨农奴的手段五花八门
1.农奴们要担负的各类交税
在领主们土地上劳作的分为三种人,第一种是领主的直属奴隶,他们直接为领主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自然也不需要缴税,毕竟他们全部的生产收入本就属于领主。
其他两类人都是在领主的土地上租赁土地以耕种的人,分为自由民和农奴两类,自由民在这三类人中是最轻松的,虽然要自己担负一切生活开支,但缴纳包括地租在内的附加税收却是最少的。
比起奴隶和自由民,农奴才是领主们收获利益的最主要来源。这群人将自有卖给了领主,可以从领主这里得到住所,而领主的所有剥削也就成了农奴们需要履行的"义务"。农奴们出卖自由的原因无非寻求庇护和贫穷无活路,然而成为农奴后却走向了一条更加黑暗的路。
农奴
作为不自由人,农奴需要向领主提供徭役以及各类无理的税款缴纳。
首先,农奴需要不定时的缴纳人头税,甚至新生儿也无法避免,一个种植面积不足、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很容易被人头税掏空。至于离开庄园的迁移税、结婚缴纳的婚姻捐、遗产继承的死手捐、非法结婚和私生子缴纳的罚金、商品买卖进行的抽成如果不考虑高昂的金额都还勉强跻身"合理"的行列,而强制使用庄园内磨坊并要求缴纳使用税等等税收方式就已经属于巧立名目的行列了。
2.不同时期的地租收取
能够面对所有农民收取的地租也一直在随着时间的发展进行着改变。早期的地租曾经采用过分成的方式进行,在一户家庭所租赁的土地上,领主收取他们一年全部收成的几成作为租金,但这种方式让领主的收获也同天时地利人和挂了钩,农民的收成多少直接决定了领主今年税收的数量。
除了分成法,地租也分为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劳役地租大多针对农奴,领主们要求他们以年、月、周等为单位向领主付出工作,有些领主要求他们农闲时的一两个月统一劳动,也有的领主以周为单位,要求农奴每周为领主付出两到三天的工作。
实物地租也是所有农民都需要缴纳的,农奴向相关领主缴纳,而自由民的领主则是国王本人。伊尼法典就规定,10海德(中世纪土地面积单位)的实物地租为10桶蜂蜜、300条面包、12安铺麦酒、30安铺清酒、2头大牛或10只阐羊、10只、20只母鸡、10块干酪、1安普牛油、5条鱼、20磅饲料、100条鳗鱼。这就意味着自由民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比起农奴被领主绞尽脑汁的压榨,自由民还是相对自由的。
中世纪农民
一般地说,货币地租是由实物地租转化而来的,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强迫租地农民交纳的、以货币形态体现的农民的剩余劳动。
在经过多年发展后,欧洲诸国的领主们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征收固定地租作为最终的地租征收方式,那么这种方式到底有何优势才能成为众多领主的心头好呢?
在多种地租的征收中,为何中世纪领主最终选择了征收固定地租呢?
1.最简单的压迫方式
固定地租简单说来就是无论你收入多少,都要向领主缴纳固定数量的地租,这样的方式领主看似失去了主动权,其实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压榨方式。
早期的地租采用过分成和人头税的方式,但这样的地租收取不仅需要考虑农民们的接收程度,也要考虑每年收成的变化,人口的增减以及农民的劳动热情问题,一旦一个家庭承包了过多土地或年成不好,领主的收入便无法得到保证,况且毕竟不是每个领主都是数学家,分成、比例这些专业问题如果不能计算准确,很可能拼尽全力后还是"亏本"了。
固定地租几乎完全打消了这一切的顾虑,年成和劳动热情成为了农民们独自的问题,领主们则无论今年实况如何都能够得到一笔足够丰厚的金钱,而年成够好劳动够努力,农民们也可以过得好一点,这可不是领主们的仁慈,而是一种更加直接的残酷。
中世纪贵族
原本的分成方式让农民们每年都能温饱却无法过得好,然而固定地租却让农民们在收成好时能过得更好,一旦年成不好则连温饱都难以为继,而且固定地租的金额设置几乎已经在好年成时土地收入的50%以上,因此固定地租虽然在某些年让领主们得到的地租少于分成式地租,然而从长远来看,领主们其实更加不费心力的得到了更多的地租收入。
2.重要程度不足
除了更省心省力外,地租在中世纪中期以后就已经不是领主们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了。自从13世纪开始对农奴征收各类税款后,地租的收入占比已经不断下降,只有在在佃农数量较多,特别是小持有者和垦荒者比例较高的地方,地租才能占据优势。
以1293 年温切斯特主教地产的托德纳姆庄园为例,仅一年内农奴一人需要交纳的货币地租大约为 6 英镑,但人头税为 5 英镑,领主的司法收入为 4 英镑 10 先令,后两项大大超过了地租收入。
地租的收入并没有减少,只是其它税收的增加导致了它的地位开始降低,然而只有领主们认为这笔固定收入没有过多关注的必要了,对于每一个需要在这片土地上寻找活路的农民来说,这笔钱也许会让他们一年的劳作全部白费,加之手工业的崛起让农作物加之下跌,导致了农民开始寻找别的活路,进一步导致了领主们地租收入的降低。
手工业兴起
3.拉拢农民的方式
到了中世纪后期,地租竟然不再是压迫的工具,而是吸引农民们的手段。
中世纪后期以后大量农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家庭作坊式的商业甚至做工都比高昂地租和税收下的劳动更容易温饱甚至获得财富,因此大量的农民家庭转向了制造业和做工,外加黑死病和瘟疫的蔓延,导致了务农人数的数量极大幅度的下降,此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为自己劳作以获得租金,众多领主选择了固定、低价地租的方式,让农民重新回到了田地。
这种方式对自由人的吸引力虽然不大,但对数量庞大的农奴来说却极为重要,固定地租的降低几乎让农奴重新找到了活路,是农奴自我抗争的初步胜利。
小结
中世纪后期的领主收入降低和农民资产增加以及农奴解放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是值得称道的一笔,然而这与贵族阶级的仁慈毫无关系,几乎都是受到严苛对待的农民阶级不懈抗争的成果。这个巨大的成功为整个世界做了榜样,让所有的底层人民明白了小人物的确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强悍力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