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小时候经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2025-02-17 最新 评论 阅读

 

关于“”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之类的这种谚语,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自然也有很多的父母也遵循这样的古训来教育孩子,但是经常这样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那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小时候经常挨打和从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

我邻居家就是遵循,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谚语来教育孩子,每次她家的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她的母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用棍子来抽她,或者追着打她,总是认为犯错的孩子,只有打了才会记住,并且之后不会再犯。

但是却殊不知孩子不仅不会接受教训,而且在心里对宝妈简直就是意见多多,并且跟宝妈之间的关系也不好,自己平时也没有朋友,不爱说话,天天与手机为伴。

甚至因为母亲经常棍棒相加,导致她现在有一些自卑,而且在遇到事情时,想法也非常的平静,总是会第一个想到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长大后早早的嫁了人现在天天在外面以打工为生,很少回娘家,孩子跟姥姥也不亲。

在我看来,经常用这样打孩子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是一种非常无能的表现,我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属于变相的挑起家庭矛盾,很容易让孩子恨父母,等到长大后孩子性格不仅懦弱而且偏激,长大后很难有大出息。

小时候很少挨打的孩子

小刘的父亲就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父亲,虽然平时在家里非常的严肃,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绝对的话语权,因为父亲坚信在一般的事情上打孩子是没有用的,因为不论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最需要的就是得到来自家人的尊重,所以即使父亲很严肃,但是小刘依旧很崇拜父亲。

记得有一次小刘偷拿了家里的钱出去玩被父亲发现了,从小都没有挨过一次打的小刘,这次父亲打了他一巴掌,只让小刘的心里十分的委屈,打完后,父亲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他把小刘单独的拉到一个房间里,父子俩面对面的谈了一次。

父亲对小刘说,你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没有打过你一次,但是这次你真的触及到了我的底线,我要让你记住这次的打,让你记住这件事是坚决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就要挨打,这件事情是错的,我希望你可以长点记性。

果然,这次父亲的教训,让小刘从这以后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小刘长大后因为诚信生意也做得很成功。

在我看来,孩子犯错父母的教育是难免的,但是父母的教育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孩子一犯错就打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行的,如果孩子真的做了什么触及底线的事情,父母当然可以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在打完之后父母要及时的向孩子解释他为什么会挨打的原因?

让孩子明白,哪件事情不能做,那件事情做了就会得到惩罚,这样孩子才能够永久的记住这次教训,并且之后不会再犯,毕竟小时候经常挨打,和小时候很少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你是怎么教育你家孩子的呢?你打过你家孩子吗?你有什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分享哦~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