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维护,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要统筹好三对关系
如果说维护是被动应对、注重的是眼前和当下,塑造则是主动作为、更注重长远和未来。
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统筹兼顾。面对愈加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安全需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三对重要关系。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发展和安全都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必须处理好的两件大事。但不同的国家会依据世情和国情的不同,对发展和安全采取不同的态度。20世纪后期,虽然当时世界也有纷争甚至是局部战争,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提高国力。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美苏争霸,我国并不处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中心,因此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时至今日,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试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不需过多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已经不可能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我们必须摒弃“安全淡漠症”,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所谓“安全淡漠症”,就是一些同志不关心国家安全,只关心经济发展,有的甚至将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将国家资源投向国家安全领域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安全淡漠症”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国家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速度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安全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统筹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关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是相对应的一对概念。传统安全主要是指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将国家安全理解为传统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生态化,人们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逐渐扩展到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强调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战、网络战、文化战、认知战、总体战等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凸显的安全形势,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在继续强化政治军事国土安全、着力提升维护传统安全能力的同时,大力加强维护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好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网络、信息等领域安全。
统筹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斗争,既是挑战与应对之争,也是塑造与反塑造之争。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如果说维护是被动应对、注重的是眼前和当下,塑造则是主动作为、更注重长远和未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要强化维护思维,不断提升国家应对现实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也要强化塑造思维,着力提升国家安全态势的培育塑造能力。当然,塑造相比于维护对于国家实力的要求更高。在事关国家安全的国际较量中,战略运筹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实力、会不会运用实力。有足够的实力,安全塑造才有强大后盾。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显著增强,这为我们提升国家安全塑造能力奠定了基础。我们既要学会运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发展权益,善于同打着“规则”旗号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作斗争,也要用好我国经济的体量优势,把多年快速增长获得的硬实力转化为改善国际规则的有力杠杆,努力塑造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
作者:颜旭,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节选自《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前线》2025年第2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焕宇
网络编辑:徐涛
监制:宋明晏
条留言